基于角色扮演实训教学的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探索
2021-01-28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0
引言
基于角色扮演实训教学模式,是现代医学专业教育工作中的一项改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符合国家“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作为社会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各高校在进行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活动时,应积极深化角色扮演实训模式,创新创造培养目标。
一、针灸推拿专业实训教学特点
针灸推拿专业核心内容为点穴、针灸、拔罐等人体生理诊疗技术,针对不同疾病患者选择不同的针灸治疗技术,从而形成对中医理论的整体认知。针灸推拿专业实训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课堂实训操作教学内容,提前录制好讲解视频,有条件的高校可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进行操作讲解。结合导向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生课前自学内容的巩固,针对不明白的部分或者操作不规范的环节进行重点解决。再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及临床工作岗位相关的针灸推拿任务清单,由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实训操作项目,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重视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探索针灸推拿专业实训教学的匠工精神[1]。
二、角色扮演在针灸推拿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在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环节进行实训应用,是现代社会对于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要求,它不仅能够拓宽针灸推拿教学的教学深度及知识承载量,更能优化学生的实践诊疗经验,进而提高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效果。强调实训教学对于学生诊疗推拿专业学习的指引作用,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但就目前实训教学工作中,各高校多以增强学生个人操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重视学生对于病情病理的知识学习与治疗手段的机械记忆,却忽略了实际针灸推拿诊疗环节对于病患心理状态的掌握,不能考虑到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所有细节,使得实际治疗效果评价褒贬不一。
而角色扮演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与病患的身份进行互换,教师作为指导考察人员,学生成为教学任务中的关键个体。基于角色扮演进行实训教学模式,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医学教育方法,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经验与综合素质,将教育、学习、实践融合在一起,其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其应用目的在于将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能帮助学生了解病患心理状态,熟练应用诊疗技能,训练诊疗沟通技巧。
三、基于角色扮演实训教学的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方案研究
(一)创新教学模式。基于角色扮演的针灸推拿专业实训教学,强调的是课堂互动环节科学性和原理性,能够实现学生与病患、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技术沟通交流,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公平育人与个性化教育,提高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参与实际诊疗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进行《经络学》、《经络腧穴学》等自主认知类教学课程授课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课程内容的针对性阐述,提出与之相关的专业课程临床问题,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特定腧穴有哪些?其主治规律是什么?”等。针灸推拿专业教师应具备长远的教学眼光,不仅要考虑当下的教学需求,更要建立覆盖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角色扮演学习模式。通过对专业技术能力的不断学习、了解,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同时,创新针灸推拿专业教学体系[2]。
(二)提高教学水平。高素质师资团队是教育改革工作中的重点项目,尤其对于高校技能课题研究环节,师资教学水平对于专业教学质量影响较重。就目前来说,不少针灸推拿专业高校师资团队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团队学历水平参差不齐,缺少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实训训练时,学生之间互为模特进行针灸训练,若教师安全注意事项讲解不规范,使得学生对部分重要器官穴位操作失误,将影响学生的身体状况,甚至危及学生生命。现代医学技术水平发展对于中医职业特点都有了一定的要求,针灸推拿专业教师在进行基于角色扮演实训教学工作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关教学实践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推拿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实训教学工作质量,只有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才能保证完成教学指标,提高自身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鼓励学生在理论和实践学习中存在质疑,并从质疑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理解分析,主动查阅文献,以及进行实际生活体验,进行分析评价后找到解决方法。
(三)强调教练合一。针灸推拿实训教学中,需要教师整合所有教学环节,将培养学生针灸推拿实际诊疗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通过临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学进行整体优化考虑。其操作性较强,需要将学习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作为核心教学理念,例如,在进行《刺法灸法学》时不再开设单独的实验课,而是在教学环节就进行穴位针灸联系,实现教练合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及临床实践的机会。过程中要求针对不同针灸项目,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构建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强调教育实践环节的有效落实。针灸推拿专业实践强调学生做出教学课堂,进入医院门诊进行专业实习,将真实病患案例引入实训教学课堂,编制相应个性化的教学课本,注意在市场医院需求的前提下完善针灸推拿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实训操作帮助学生将针灸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医药学习理念,以及科学的辩证诊治医学观念,实现中医药科学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四)调控专业课程。在现代化的教学应用背景下,基于角色扮演实训教学的针灸推拿教育工作强调的是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治疗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针灸推拿作为中医学科内容,在教学环节要保证医学知识理论与专业操作应用的有机结合,借助临床医学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因此,针灸推拿专业教学高校应调整课程配置,突出教学主干内容,降低边缘化教学课程知识的重复性学习,合理增设角色扮演实践教学内容。针对实训教材方面,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针灸推拿专业可医治的常见病、多发病及诊疗手段;其二,在符合社会需求,尤其针对肥胖、爱美人士方面的诊疗手段;其三,针对普通健康人群的强身健体功能,主要是提高身体对于疾病的免疫机能,从多个层次满足临床医学实践教学需求。此外,针对目前信息化专业发展水平,应设置《文献检索及应用》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信息资料查找使用能力,充分掌握新知识,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就业讯息。
(五)改革考核方案。基于我国长久以来的教学考核模式,许多针灸推拿专业课程采用的都是“一考定终身,能力看分数”的教育方案,专业教学重点为期末书面考试成绩。这种评估方案不适用于现代实训教学课程中,基于角色扮演的针灸推拿专业实训教学,应重视动手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学生个人专业素质培养与临床从医经验作为考核工作重点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改革教学策略,注重学生日常实训教学活动中的能力渗透,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话题辩论、病例分析、精神理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对于临床诊疗精益求精的从医态度。例如,在实际考核环节设置病患实践考核内容,由教师进行主题设定,学生分组进行门诊模拟,考核内容包括病人接收、病情询问、康复诊疗、心理辅导等多个内容,从全方位进行学生针灸推拿专业能力考核,并将相关成绩计入最终考核成绩中。改革考核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角色扮演实训对于针灸推拿专业学习的重要性,配合临床技能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3]。
结论
基于角色扮演实训教学模式的针灸推拿专业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实际体验过程中了解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将书本内容应用于实际。其独有的灵活性及体验性为现代化教学工作带来无限可能,有效降低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上的难度,缓解学生的书本学习压力,促进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结合,培养专业技术过硬的针灸推拿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