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意义探讨

2021-01-28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管理人员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 无锡 214000

一、建筑工程项目中安全管理的意义

首先,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强化对施工单位的人员管理是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使之形成良好的工作状态,提升施工效率。安全管理对于避免安全事故发生能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减少成本浪费现象发生,安全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实现各部门管理工作协同进行,才能推动建设项目有效开展。

再者,对于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加强管理工作对于社会和谐发展起到推动效果。通过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以确保施工人员正确操作、合理处置,避免事故。对于工程项目本身来说,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升工程进度,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基于工程施工特点,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并切实有效的落实下去。制定严格的安全检查规定,确保工程项目科学施工,最大程度保障人员安全,推动社会更好的和谐发展。

最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细则可以规避施工风险,切实保障作业员工安全和建筑企业的利益。建设施工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通过制定有效的实施细则,来减少事故发生。

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意识淡薄。在国内建筑行业中,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欠缺的现象。因管理人员主观认为施工期间安全事故发生概率极小,并且不认为事故会碰巧发生在自己的项目中。使得管理人员在施工中对于安全不够重视,忽略法律法规等规定。导致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有:项目管理人员更加注重工程效益,在施工中忽略安全管理,随意对成本进行更改;相关人员并未按照规定约束自身行为;权责界定不够清晰,使得施工期间事故发生后,管理人员更多的是相互推责,而不是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二)安全防护设备的缺乏。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谋取经济效益,克扣了施工人员的防护设备,造成施工成本投入不足[1]。并且部分单位的管理人员,以权谋私,提供劣质的防护用具产品,使得施工人员在作业期间缺乏有效保护,导致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施工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城市化进程加快,促使建筑数量提升,造成施工单位人员短缺的现象。为了尽快开展建设,施工单位会录用大量文化素质偏低的工人,并且未在施工前对工人进行培训,导致工人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不能正确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工人意识不足、缺乏专业技能,这些都是导致施工期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筑施工单位能否推动工程顺利开展,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为此,在施工期间,管理人员应该制定有效的制度,形成责任监督体系,施工技术交底制度、质量监管等多个环节,对施工安全事故进行有效防范。只有建立明确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才能依据制度细化职责,加强对基层人员的管理,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将施工职责明确到个人,才能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对事故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故,需要在第一时间上报给上级部门,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对待,避免下次再犯。若是在施工期间,发现了安全隐患,需要项目管理人员立刻重视起来,制定科学方案,减少隐患发生的概率,降低施工隐患带来的风险。

(二)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只有工作人员共同具备良好的管理意识、安全意识等,才能确保工程顺利开展[2]。对此,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负起责任,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并且确保培训内容便于理解和学习,使工人可以快速上手,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和技术。施工单位在培训后,还需要对工人的应用能力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进入到施工场地进行作业。对于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以采取奖励机制,以物质奖励激发工人的学习热情,促使工人快速掌握技能,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三)重点管理施工现场。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施工场地的环境比较恶劣,施工期间机械、物资、人员数量较多,管理不善将造成人员伤亡问题。同时设备在施工作业期间一直运行,对于安全管理来说管理难度较大。对此,只有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手段,并且充分了解施工人员的作业方法,规范施工行为,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管理人员需要在平时多加观察,从多角度对问题源头进行探究,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同风险点等级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根据不同的危险级别制定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案。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具备预判危险的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且在施工中,将细节工作做到位,在施工入口安放警示牌;员工实名制进场要对其安全护具佩戴情况进行检查;员工应对长期作业的设备进行安全检测,避免设备超负荷运行,给施工带来隐患。对于风险程度较大的工艺、设备,如吊装机械、支模工程、深基坑等危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人员更要加强重视,对特殊设备开启全天候的监护,避免安全隐患发生。

管理人员要在工程管理期间,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因施工后的建筑在初期投入使用期间,依旧存在一些隐患。此时管理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工程项目的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对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对于现场管理,则需要监理、管理人员进行有效配合,在现场对施工情况进行监管,避免施工残次造成后续质量事故发生。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检查,发现违规人员严肃处理,并连同责任人一起问责,确保责任人基于实际问题情况进行有效整改。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期间项目具有安全风险,需要各个施工单位在对实际作业的安全风险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分工与合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管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和手段,推动工程顺利开展,提升工程的安全施工水平,促使建筑行业实现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管理人员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