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践行机制探究

2021-01-28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思政育人思政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高等教育和青年人的亲切关怀,同时对高校的思政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建设方法。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下,高校改变了思政教育总体布局和运行机制,把思政教育深度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等各个环节,构建了以“学科思政”为理论引领、以“课程思政”为主渠道,以“日常思政”为主阵地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探索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如何在“大思政”教育的合力下,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相结合,将辅导员、班主任、党团组织和思政理论课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以课堂内外的互通和多学科教师与学生管理的联动,打造全员育人格局、构建全过程多层次育人机制、建立全方位多维度育人体系。需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教师队伍和学工队伍为两翼,囊括学校管理、服务人员,涵盖学生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各个阶段,探索高职院校三全育人践行机制。

1 凝心聚力立德树人——整合队伍,打造全员育人工作格局

1.1 构筑辅导员能力提升平台 以辅导员队伍为经线,打造专家型、金字塔式辅导员队伍;以班主任为纬线,构建导师型、朋辈式班主任队伍。基于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思政教育工作室、辅导员培训班、辅导员沙龙、辅导员超星交流平台,形成一“赛”、一“室”、一“班”、一“沙龙”、一“平台”五个“一”能力提升平台。

1.2 加强班主任的管理 以班主任为纬线,构建导师型、朋辈式班主任队伍。通过开展班主任素质能力培训班等加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发挥其教育主体的为人师表作用,使班主任能够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3 充分发挥典型学生的同伴教育作用 培育同伴教育平台,采用故事分享、风采展示、经验交流、现象透析、案例分析、总结表彰等形式开展。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通过同伴分享故事的形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1.4 注重教师的课堂管理和引导 充分发挥“两课”教师在大学生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专业课教师的课堂思政教育能力。把引导和管理巧妙地融合到教学的每一个侧面,使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思想管理的渗透共同发挥作用,实现教书与育人统一,教学与管理统一。

1.5 提升管理服务人员的教育能力 加强管理服务岗位员工的思政教育能力的提升,通过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通过优质的管理服务给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

2 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构建全过程多层次育人机制

2.1 针对大一新生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 开展环境认同教育,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新生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开展校史校情教育,通引导学生尽快了解母校、热爱母校,适应大学生活;开展校纪校规教育,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提高学生规则意识;开展专业学习教育,使学生提升专业的认同感教育、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教授新生加强自我情绪调整的技巧和技能。

2.2 针对大二学生开展能力提升教育 大二以提升就业能力、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增强就业技巧、参加社会实践等为训练目标,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专业课程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学生民主与法治管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利用“第二课堂”的实践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

2.3 针对大三学生开展社会适应性教育 以加强企业实践、从学校人转向企业人角色改变、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和岗位等为训练目标,提升就业求职技巧、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情商等方面素养。从专业教师、校企合作的企业家、校友中挑选专家团队,专门用于指导和解决学生进入社会将面对的各类问题,同时开展就业类、心理类、自我认知类等讲座培训,改善学生自卑心理、增强学生就业自信心,并跟踪学生工作适应、胜任等情况。

3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创新载体,建立全方位多维度育人体系

3.1 课程教学、科研创新与实践有机结合,“知行合一”多维育人 建立课程标准审核和评价制度。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制定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完善科研管理的绩效、考核、激励政策,努力做大科研规模。实施科研育人,组建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师生交流互动舞台。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框架过构建专业课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等第一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实践有机结合,形成实践育人大格局。

3.2 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完善管、服结合育人机制 将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课内外的教育策略统一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线上来。完善干部考核管理评价体系,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培育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提高各类教育管理干部育人能力。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毕业、就业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不断完善服务育人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使服务育人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

3.3 扶贫扶心,深化资助、心理育人内涵 深化资助工作的育人内涵,融入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励志教育,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理念,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帮助、精神鼓励、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以学生的生命教育为核心,打造课程、咨询、科研、活动等为一体的系统教育体系。从大健康的视角,针对新时代高职生特点,以高职生学习力研究和提升为突破点,打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

3.4 聚焦政治站位,构建融媒体平台,提高文化育人质效 聚焦政治站位,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育人目标明确。构建综合、联动、高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媒体平台,以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持续推进“两微一端”新媒体及传统纸质媒介建设。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网络阵地全覆盖,扩大网络育人覆盖面和服务面。深入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教育,深入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学风校风、美化育人环境,涵养师生品行、浸润师生心灵、引领社会风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育人质效。

4 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顶层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三全育人”能否得到保障,因此必须积极探索能够保证其稳定、持续和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建立常态化的行之有效的领导机制、管理机制、及考核机制。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深入思政课教学第一线,指导课程建设;教务部门要统筹教育资源,规范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价标准,加强试点课程、示范课程和培精品育课程的培育,推进专业群建设;学工部门要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体系建设,建立适应新时代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制度;人事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在人才引进、师资培养、职称评审等方面有所体现;后勤服务部门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体系。要树立全局意识,将“三全育人”工作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明确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职责,通过全校教育资源的集中再分配,建立机制完备、层次分明的育人格局。

5 结语

高职院校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实际,健全制度体系和制度落实机制,实现育人主体协同协作、育人过程同向同行、育人机制互联互通;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通过学科教师、学工队伍、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有机联动,形成全员育人合力,明确育人智能,深化服务育人;施行分层管理分类指导,构建全过程多层次育人机制;形成任何学科都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任何教师都有思想政治教育责任、任何育人环节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的全员协同育人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把对学生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猜你喜欢

大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