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分析

2021-01-28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体系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年轻人群体中衍生出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其中,针对于大专院校学生的思想现状,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对其思想进行引导,成为了大专院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话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可以针对于大专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特点,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风尚,构建优秀的道德水准。因此,探索出一条在大专院校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于大专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教学途径,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体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因此,在大专院校开展思政教育课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执行方法,促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纳性,进而构建长效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1]。

单纯的灌输式理论讲解不能很好的发挥思想者政治的育人效果,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针对于大专院校学生的年龄情况、教育情况,通过调整教学结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及呈现方式的转变。此外,针对于现阶段大专院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需要通过完善的运行机制,培养学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如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可以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距离感,并通过视频的展示,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兴趣。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实,可以增进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程度,但现阶段的互动环节中,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实践的参与度不强,因此,需要利用创新式的思维,借助有效的实践方法,发挥各部门的功能,通过教学内容以及方式的改进,进一步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的特点,进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价值。因此,在大专院校中,构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极为必要。

二、大专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满足思想政治体系构建的需求,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程度,使用简单的教学模块的联动来弥补局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思政课程理念的解读,以相关的优秀事例填充教学过程,进而通过实践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融入,让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例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我过优秀的党员事例以及国家的先进思想,融入普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完善思政教育实践过程的针对性,进而引导学生全面认知思政体系,调动学生对于课程的喜爱度的同时,有效满足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基本学习需求。

(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平台。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会认为其没有专业课重要,而忽视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进而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课堂的乱象丛生,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因此,需要通过以既有的教学体系为依托,利用保障平台的搭设,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能。

思政教学作为教学平台的系统之一,需要通过各级多层次的配合,来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理论做有效的支撑,需要通过经费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管理保障体系等多平台的共同协作,整合育人资源,为思想政治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例如:现阶段的组织体系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教学大纲、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步骤等方面衔接度不足,会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的有效执行,此外,由于经费投入的不充分,相关联的管理平台很难有效的构建。因此,需要通过多平台的完善,有效的整合教学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提供保障。

(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多部门的联动性。通过大专院校内部教与学、党与政的有机融合,协调相关部门工作,进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专院校的建设中,以校内各部门的支持,提升思政工作的可操作性。通过协调各部门间的职权范围,明确职责分工,将联动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建立党员干部与学生的沟通联动机制,在校内相关工作中,以制度的优势,强化党员干部对于学生动态的了解,搭建党员干部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通过课堂教学对于思政工作以及基本价值体系进行有效的宣传;另一方面,提升多部门联动的有效性。例如:通过学生处、院系党组织间联动机制的建设,提升大专院校内部工作的一致性,在发现问题时可以有效的整合资源,提升应急响应的实效性,推动党与政的工作水平[2]。

(四)强化信息化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性。借助于当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通过学习项目的设置,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做以有效的引导与培养。通过网络信息的整合,让学生快速的了解时政,培养党性。此外,要通过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依靠思政教学的基本思想来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做以规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大专院校在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借助网络载体的辅助作用,提升思政工作的宣传度,并以此促进思政工作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利用信息化的数据收集手段,使教师可以更好的对于学生信息进行掌握。并借助通讯技术与学生建立沟通。例如:可以在党组织内部建立微信群等形式,实现相关人员对于信息的分享以及师生间的实时沟通,促进大专院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五)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教师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思政工作的直接责任者与引领者,为此,需要让思政教师对于思政育人内容做到深入的理解,进而通过教师以及相关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拉动大专院校日常工作与学生思政的融合性,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量:(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课堂是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重要阵地,相关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对于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并利用实践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对于党组织的向往;(2)提升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完善思政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思政教师在思政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业务能力;(3)完善教师的参与机制,通过任课教师对与思想政治活动的参与,为学生树立榜样。

(六)在实践中落实思政政治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要把沟通落在实处。现阶段大专院校中,由于学生年龄还不足以支撑其完善的社会认知。因此,为有效的践行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需要大专院校构建一个和谐、积极的教学环境,以此为前提,拓展课堂教学的教学效能。例如:2008年,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施索华工作室”,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试验田,被誉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灵花园”。因此,要通过有效的组织,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之所系,以此为出发点,拉近与学生的沟通距离,提升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活动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构建要与时代向结合,构筑以知识为基础,以思政为导向的育人机制,进而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教育工作者要以制定有效的思政课学案为载体,以时政要闻、社会热点、日常生活、学生兴趣、学生疑点为核心,完善思想政治的教学体系。例如:针对以新冠疫情中全国上下一心抗疫的思考,利用对于民族国家的问题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3]。

结论

综上所述,为保证在大专院校中,有效提升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制作用,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知,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校内不同机构间的协同运作,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通过对于教师队伍的锻造,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进而引导学生行为,推动大专院校办学水平逐步提升。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体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