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2021-01-28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 河北 唐山 063600
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一定比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语文教师只注意精读课文,忽视略读课文教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会阅读,并掌握多种阅读方法。略读是一种略读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略读与精读在教学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忽视略读教学。
一、找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
对于略读课文,有的教师更精度课文一样分析、讲解,而有的教师则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即可,这些做法都有悖于略读课文教学。对于略读课文,学生已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教师不需要详细讲解,但并不是教师可放任自流。教师的放任与详细讲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他们在阅读方面不会得到提升。略读文与精读课文不同,尤其在阅读方面的指导。略读文在课文内容理解方面提出的要求不高,只要学生对阅读材料有大体了解即可,他们只要在写作技法、文章结构、语言文字等方面有所得即可。不需要在略读课文上浪费很多时间,一课时就能完成。有的教师对略读课文难以割舍,往往对略读文进行精雕细琢,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教师应走出这一教学误区。解读略读课文,教师要抓住单元及文本重点。
1.找准单元重点。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与一个主题,在教学每一课文时,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童话”。单元导语中明确指出: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教材中选编的课文都与童话有关。学习略读课文《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教学重点应定为“编童话”教学时,教师可从这方面进行点拨。
2.找准文本重点。单元导读对单元内每一篇课文有指导意义。单元导语为略读课文服务。文章重点是隐性的,因此,教师要挖掘文本的教学重点。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悟自然之美”。在教学略读课文《繁星》时,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观看夜晚的繁星。第二天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让他们说说观察到怎样的景象,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方面了,为本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奠定基础,为习作打基础。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大体理解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以文本为抓手,在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由阅读到表达,让其有所得。
在略读课文时,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有所侧重,在放手阅读的同时,也可积累运用、延伸拓展。教师应有所取舍,要不断创新,灵活设计。
二、要采用多种方法阅读,在读中悟
无论是略读课文,还是精读课文,“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略读课文提示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读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让他们在读中悟,交流阅读体验。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逐步提升的,文本导读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反复朗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略读就跟平时读书一样,略读主要目的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略读与泛读一样,不要求深入研读,只浏览文章大意,是一种读书方法。教师可让学生速读、有目的阅读、浏览、默读等方式学习略读课文。有的在导读中指出:要求学生学生默读文本并了解其大意。默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默读过程中不需要出声,读得速度较快,学习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便于学生思考、理解文本内容。学会默读,默读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速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速读就是要求学生眼要灵活、大脑要高度集中。速读要给学生限定时间,训练他们从看清一个词、句子,然后是成片、成面地看。在速读时,要求学生必须全神贯注,注重理解文本的主旨,不能把实践浪费在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词、句、段方面。这以过程的训练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学过程中,用速读法。学生先默读全文,对文本有整体、全面性了解。学生只用三至五分钟时间读完全文。然后让他们分章节速读,大体了解每部分内容,并列出小标题。运用速读法,阅读量及次数得到保证,能很快地了解每部分的内容。最后,学生重点读对自己印象、感悟最深部分,并讲故事给家长听。在阅读教学环节,教师采用速读、朗读结合的方法,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的提升。
三、略读要以教材为拓展点,不断延伸
精读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对精读补充与延展离不开略读。精读是一种学习的过程,而略读是应用的过程。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与延续、应用。教略读课文时,教师不能只提问,认为学生只要理解课文内容就足以,有的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教法单调,主要是教师没有真确认识略读的真正含义。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应以文本为拓展点,进行拓展延伸,通过一些活动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1.搜集资料。有的略读文是节选自其中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在教学前,可让学生找与文本有关的资料:写作背景、原文、作者的一些情况等,其目的是让他们更深入、全面的理解文本。
2.广泛阅读。在编写教材时,注重略读课文延展作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课后链接《燕子窝》。节选自《森林报·夏》,让学生把这片文章找出来读一读。课后链接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教师还可整合与此主题有关的文章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
3.综合实践。新课标中指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开展综合性学习。教师可对略读课文进行拓展一些综合性学习。教学完《女娲补天》,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课文谈谈感受。教师提出:生活中有许多神话故事,让学生收集一些神话故事,以此为专题,让他们交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