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创融合教学模式下的《创意面料》课程运行实践

2021-01-28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专创面料融合

郑 骞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专创融合教学模式,即学校的专业教学与学生的创新创业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基于行业痛点制定解决问题方案并付诸实施,从而使学生形成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从理论角度而言,专创融合教学改革要从纵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入手,课程科目需要依据创新创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而灵活设置,同时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过,骤然的人才培养体系巨变会带来诸多未知的难题(有些难题甚至是难以克服的)与一系列连锁反应,所以国内目前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基本处于以学科、课程为单位的试点阶段。青岛大学于2020年初立项了一批专创融合课程项目,即是以专业课程为单位开展的专创融合试点教学实践。专创融合中的“专”,其实就明示了不同专业课程间的差异性。因而在纺织艺术与装饰设计专业中的《创意面料》(专创融合立项项目之一)课程中,改革的第一步便要让学生融入到面料研发产业的场景之中。也就是说,教师需要让教学成为行业、产业“真实情境”中的一环,以达到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目的。

1 课程规划设计

原有的《创意面料》课程仅为拓展学生面料选材范围,以及对学生面料构建创新能力的塑造与培养。但这样的纯基础性培养模式往往局限学生于单纯的物与物的组合方式上,尽管各种光怪陆离的“面料”创新应运而生,却忽略了面料的最本质内涵——应用。因此,课程围绕面料应用目的与需求等方面要求,引入了市场流行分析与企业产品研发两方面因素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客观的市场分析报告,进而在有效进行行业痛点分析基础上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面料研发方案(见图 1)。

图1 课程设计与运行导图

同时,课程将面料的设计开发分为了两个部分:面料创意试验与创意面料生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导引者与陪伴者的角色实现翻转课堂)。面料创意试验部分是向学生提供优质案例与其他线上课程资源(如《纤维手作艺术》课程等),并让学生以此为参考(但不局限于)展开大量小型面料创意试验。而创意面料生成则是需要结合学生前期所形成的面料研发方案,对试验的成果进行满足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变化,继而形成最终的面料成稿。

2 课程实施路径

真实场景的搭建是专创融合教学模式运行的主要路径,而为了达到此目的,课程在创新创业资源的引入方面也是遵循权威性与时效性两个原则,具体运行路径有以下4点。

第一,选择国内权威专业赛事的获奖作品作为案例资源,让学生站在高起点上对作品的文化内涵与实现技术展开分析、点评。所谓“下棋找高手”,通过对高水平、代表性作品的分析,其一吸取了优秀作品的创作思路为己所用,其二以客观的视角找出其所存在的不足与时代局限性,为后期的创新打下超越前人的契机。

第二,结合面料研发时差规律,引入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发布的2021春夏面料流行趋势资料信息(面料研发至上市平均周期约为1年,故课程于2020春季开展研发参考2021春夏流行趋势)。流行趋势本质是面料前期流行的线性连续,所以当前的趋势就意味着市场对面料的新需求、新标准,也就会让学生更为高效地找准面料研发的诸多“痛点”。

第三,以企业运营视角、模式开展面料研发创新,即课程通过与青岛宝麟家居等面料配套研发公司的合作,为学生搭建面料设计、应用的真实场景。校企合作路径的设立,一方面规范了学生在面料研发中的技术流程,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将面料研发定位落到实处,即明确、细化出产品品类、目标人群等,极大地强化学生的产品责任意识。

第四,采用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课程考核模式,重视学生在面料试验、痛点分析、研发方案等阶段性目标进展成效,进而强化学生面料研发的逻辑步骤意识。鉴于市场反馈对于面料研发的导向价值,课程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时长范围,并以参与国内外专业赛事等方式追踪面料成果投放进展。

3 课程运行方法

每一位学生所拥有的兴趣点、专业能力、社会资源等不尽相同,所以在寻找行业痛点与相关任务设定时,也是要综合考虑学生“愿不愿意做”与“能不能做成”等诸多因素。在经过专创融合教学实践探索以后,《创意面料》课程归纳出了3项有效的面料创新切入方法,即原始素材导入法、消费市场定位法与专项案例研发法。

3.1 原始素材导入法

试问一句,我们在商店看到新款服装面料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身衣服合不合身还是面料纹样的原始出处?倘若我们是消费者,我们可能会更多去享受穿上新衣的喜悦,至于纹样原始出处则未必是消费者所关注的重点。对于采用原始素材导入法的学生,首先需要建立消费者对于面料需求的应用性意识,以逆向的思维定势确立面料研发的方案步骤[1]。因此,教师课堂中对于面料设计优质案例的分析,并不是就面料素材应用的技术手段进行解读,而是着重比较面料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效果状态。学生在进行原始素材导入时,需要结合市场流行的定向主题在脑海中初步构建一个面料的“既成状态”,也就是需要对即将研发的面料做到胸有成竹。

学生张弼超选择以敦煌本生动物形象作为面料的原始素材,他对于自己所选的素材是这样认识的:“素材其实只是做菜的原料,最终呈现的菜才是最重要的。”在对材料进行充分搜集以后,张弼超将目光主要转向了2021春夏流行趋势:“通过前期调研了解到2021春夏流行趋势(原力场、乐行者、时空极、潮玩纪),科技、绿色、个性化等因素焕发了新的市场需求,柔和、淡雅的颜色开始变得更加受到欢迎。”最终其作品《璀璨》以潮玩纪的概念为基础,将科技元素、国潮文化(敦煌本生动物形象)、街头元素等结合起来,力求给予面料一种未来格调。设计步骤主要分为4步:第一,搭建具有应用效果的面料色调架构,并将本生动物造型初步融合于内(考虑整体色彩的搭配和呼应,整体构图的疏密、均衡和本生动物的寓意);第二,增添潮玩纪方向中的科技元素符号,以层层交叠的线条和敦煌本生动物元素结合,通过线条的粗细和颜色的对比营造丰富而又多变的层次感;第三,将初步成型的面料纹样运用到家纺产品(如床品,抱枕等)中,此步骤除了考虑家居应用的整体色调搭配和冷暖对比,还要依据应用效果逆向调整纹样基础形式;第四,以产品所营造的家居氛围细化区分作品主次元素,即一方面在纹样同一色调基础上糅合其中的主次关系,另一方面在家居产品应用体系中设立主打与辅助产品,甚至搭配应用道具等(见图2,《璀璨》在2020“海宁家纺杯”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评比中荣获银奖)。

图2 张弼超面料设计作品《璀璨》:原始素材、主花型纹样、应用模拟效果图

3.2 消费市场定位法

企业对于消费市场的考察与分析很大程度来自于其前期产品所带来的市场反馈,即各款产品的销售额度,但这对于学校的专业教学而言(特别是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初期),是很难形成较为有说服力的数据与理论支撑的。鉴于这种情况,《创意面料》课程采取了对消费市场分级调研分析的方法,即将此项工作分为宏观与微观两级。所谓宏观调研,就是让学生从自己方便接触到的消费人群入手,形成针对此人群的性格、消费习惯、审美喜好等方面的解读;所谓微观调研,就是借助青岛宝麟家居业务人员的案例与数据分析,让学生对选定人群进行更为深入、细化的定位与剖析(这种分析是结合直观的销售产品视觉信息展开的)。

对于初次涉及消费市场调研分析的学生而言,首先要帮助他们区分高价值与低价值信息,即越是可以精确到一定范围的信息,其对于我们的价值量也就越大。学生赵书旸在进行消费市场宏观分析时,先是搜集数据展示了中国近年来整体市场消费趋势,而这种数据对于单项面料产品的研发而言过于宏观,实际意义不大。受到启发后赵书旸将消费市场聚焦到了自身易于分析的受众群体,即“90后”消费人群(赵书旸本身就属于这个人群,对于同属“90后”的身旁同学也更方便调研)。其后便在对比了 “70后”“80后”“90后”“00后”四组群体中,总结出了“90后”的主要特点(见图3):“具有娱乐精神、渴望彰显个性,是互联网消费的庞大群体。”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宝麟家居业务数据,将面料研发定位又细化到了“90后”男士群体(见图4):“他们注重生活品质,关注自我价值,不再盲目迷信品牌而是追求个性化与性价比……”因此,赵书旸面料创新作品《远-航》从3个方面呼应了该群体的诉求:其一,作品中的海浪、帆船采用了当今流行的动漫插画手法,为作品赋予了浓厚的娱乐气息;其二,以莫兰迪式的中灰色调融合诸多色相及亮色,让画面沉稳又活泼;其三,面料生产采用数码印花工艺,在保障花型色泽前提下有效控制了产品售价(见图5)。

图 3 70后,80后,90后,00后消费人群特点

图4 90后男士消费需求特点

图5 赵书旸面料设计作品 《远-航》:主花型纹样、应用模拟效果图

3.3 专项案例研发法

相较于前两种方法,专项案例研发法将更有效地规范学生天马行空却不切实际的创新思路,并着重锻炼学生在既有条件、限定下对素材的合理组织与优化配置能力(这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就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对创作方向与命题要求的解读就相当于企业定制业务中与客户的沟通,需要读出“客户”的忌讳、要求,甚至期望。这时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换位思考能力,在了解客户字面需求基础上形成专业性的思路延伸,即以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顺延客户定位方向,探讨面料研发的新式可行路径并开展方案的具体实施。

参与专业赛事是专项案例研发法运行的最主要途径,学生王楠即参加了“全国大中学生第九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产品设计类比赛(以家居面料产品形式)。该届赛事的主题是“资源海洋”,该主题的由来不难判断,但由其所引申出对于产品设计的内在诉求却需要深入剖析。在教师的启发下,王楠释义了“资源”字面下的潜台词——“多样化”,对于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本质就是要维持海洋资源的多样性。因此,王楠的面料设计作品《海浪呓语》首先需要储备相对丰富的海洋资源(主要是生物资源)素材,同时既要保持多样资源在造型、色彩方面的差异性,又要考虑各式元素结合后的搭配效果与画面组织。如果说资源的多样性是赛事主题的方向性诉求,那么产品类比赛却要依据产品的属性展开对于设计的诉求延伸。鉴于面料纹样依赖图形形式变化寻求视觉效果更新的特点,王楠引入了插画家Yellena James的画面塑造风格以彩线描绘海草、珊瑚,并结合种类丰富的鱼类剪影形式加以点缀,从而构建出丰富多样、美轮美奂的海洋世界。当然,这种诉求延伸也体现在面料产品的应用状态中:湖蓝色调版型搭配白色欧式家具,营造出地中海情调家居氛围,蓝紫色调版型则辅以金属材质家具及新中式物器(屏风、陶罐等),追求当下盛行的轻奢家居格调(见图6,《海浪呓语》在2020全国大中学生第九届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铜奖)。

图6 王楠面料设计作品《海浪呓语》:湖蓝、蓝紫版型纹样家居展陈效果图

4 结语

专创融合模式下《创意面料》课程所取得的突破是显而易见的,从学生反馈意见里集中体现了两点:一是创新的逐个环节需要做到有据可依,与过往的单纯追求画面效果或是漫无目的大不相同;二是面料设计具有了切实的市场价值,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树立了充足信心。不过为了实现专创融合教学效果,课程里加入了市场调研、企业合作、流行趋势分析、设计研发等过多的内容,尤其是参赛作品投稿后所要经历的漫长反馈周期,让师生均体会到这些早已超出一门专业课程的容量极限。

《创意面料》课程的改革试验如同一把电钻,钻出了问题,也钻出了希望。问题是专创融合教学改革需要进行专业课程的综合性结构调整,《创意面料》的超负荷运转预示着其他相关课程跟进的必要。同时,学生在课程任务目标完成过程中,也极大地意识到市场调研、运营管理、财务策划等跨专业学科对专业人才综合能力提升的价值,这也意味着专创融合跨学科、学院交叉互动教学开展的必要。《创意面料》的专创融合教学实践如同一部以任务为导引的微观专业改革尝试,其目的在于以点带面地拉动有机化专业课程集群建设,相信随着项目成果的不断积累必将产生更多教学模式的优化方案,最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创面料融合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融合菜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