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扶志、扶智”理念推动精准脱贫的思考与启示

2021-01-28古力泥沙麻木提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扶志扶智贫困地区

古力泥沙·麻木提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概述

自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也显示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人口生存、生活发展的重视和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决心,当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脱贫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偏远农村和民族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比较严峻,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的匮乏上,这些个别地区的贫困人民存在“等要靠“的懒惰思想,将扶贫资助作为生活的唯一来源,而不思考该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得更好的生活,一方面在精神思想上觉悟不高,另一方面缺乏生存技能,面对这些问题,单纯的扶贫资助,一味补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针对”精神贫困“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科学论断,指出了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效果不佳的症结所在,为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扶贫工作要从根本上培养、挖掘贫困地区人民致富的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内生驱动力,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奔向小康社会。

二、扶志、扶智对实现精准脱贫的意义

(一)扶志是加强脱贫的内生动力

思想决定高度,扶志是要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提高贫困人民的自信和主观能动性,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扶贫的目标如果只在于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的基本生活,源源不断的进行输送,这在思想上会给贫困地区的人民造成一定的惰性,会过分依赖国家的扶贫补助,而不去努力追求、创造更好的生活,甚至于会甘于贫困现状,这不是我们扶贫的初衷,也不是最终目的,基于精神贫困,首先要扶志,要让贫困人民有志气、志向,不做软趴趴的吸血虫,要做有骨气、有毅力、有拼劲的人,致力于脱离贫困,用自己的双手打造未来,创造财富,扶志就要加强他们的信心,淡化贫困意识,要形成强烈的脱贫愿望,在思想上首先独立起来,勤劳实干,勇于拼搏,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支持下,依靠自身努力一定可以摆脱贫困,要摒弃那个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过去,要敢于开拓进取,不畏艰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共同为脱贫致富而努力。

(二)扶智是加强脱贫的外在驱动

有了发展目标和内生动力,还需要对贫困地区人民进行智力培养,主要是加强他们的知识技能,让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以继续维持生活,知识改变命运是经过了实践验证的,贫困地区人民一方面是缺乏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源,另一方面就是欠缺谋生的知识和技能,空有抱负而无法付诸实践也是不行的。精准扶贫为贫困地区人民打造好了生活基础,建立好了精神信心,再赋予他们足够的知识技能,相信依靠本地区人民勤劳肯干,脱贫致富的日子指日可待。我国抓教育不仅仅针对学生,贫困地区的人民也要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本地区的产业特色,对贫困地区人民进行对口的培训,一方面能够满足他们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本地产业进步,在贫困地区建班子,放人才,定计划,帮助贫困地区打造起自己的人才队伍,注重调动贫困地区人民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精准脱贫,精准发力。

三、提高扶志、扶智工作水平,加强精准脱贫效果

(一)扶志与扶智要相互呼应,协调共进

扶志和扶智都是精准扶贫的核心构件和必要措施,二者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再实践上都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精准扶贫的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缺一不可。扶志是精神扶贫,扶智可以说是无形的物质扶贫,授之以渔的扶贫效果要比单纯的物质给予更加长效。因此在精准扶贫的工作中,要处理好扶志与扶智的关系,协调扶贫举措,让二者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十分落后,观念也比较陈旧,因此在文化、智力的开发和观念转变上要下一些功夫,让贫困地区人民能够接受新鲜事物,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才能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精神思想,加强志气自信,树立好信心后也会更加勇于克服困难,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志智兼备才能拓宽发展之路。

(二)扶志与扶智要有针对性、灵活性

不同贫困地区有不同的贫困原因和现象,不同的贫困户之间也存在不同的致困原因,因此扶志扶智政策的制定必须要因地制宜,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地方政府与扶贫组织人员必须要深入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根据现实情况认真分析总结,制定合理的扶志扶智政策来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对于不同需求的贫困户给予多样化的扶持帮助,还要通过灵活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真正解决家庭难题,把扶志扶智落到每家每户,还要广开言路,听取本地居民的建议和意见,积极改进扶志扶智的方针策略,调动起贫困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生活积极性,唤醒贫困人民的斗志,脚踏实地,努力奋进。

(三)建立扶志扶智的长效机制,为贫困地区培养本地人才

教育:贫困地区的人民长期贫困、代代贫困,本地区的教育水平往往与社会正常水平脱节,使得贫困家庭子女也无法摆脱贫困束缚,因此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助,全面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智力水平和综合素质;文化:加强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文关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做好思想工作,加强感情沟通,提高贫困地区的文明程度;技能: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定向、定期培训,加强贫困地区新兴产业培训,依靠高科技改变生活,加大技术人员返乡创业扶持,为本地注入新鲜血液,派遣技术、管理、教育人员进行精准扶贫,一方面加快本地农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为本地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稳定扎实特色企业,肩负起本地发展领头羊重任,引领鼓舞本地居民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扶志扶智贫困地区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扶贫·扶志·扶智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