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升本型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研究

2021-01-28蒋玉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

消费导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专升本学风英语课程

蒋玉琴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

一、引言

为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学生对更高层次与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浙江省普通高校从2001年开始试点“专升本”选拔考试,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以提升学历层次。浙江省专升本考试2011年之前文理科考生除了分别考大学语文、英语和高等数学、英语之外,各院校还加试专业课考试。2012年考试改革之后,文、理科考生只需分别参加大学语文、英语和高等数学、英语考试,命题工作也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从考试科目来看,无论是文、理科考生英语科目都占据半边江山,至关重要。

纵观浙江省专升本考试录取人数,从2001年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16年这一数字直线上升,比2015年提高近56%,达到10000人,2019年达到14622人,今年2020年的预招录学生数再一次翻一翻,提升到了2.8万。这充分说明许多高职生有着强烈的继续升学愿望,也说明本科院校也迫切希望有优秀专科毕业生充实他们的后备力量。

本文试图从分析浙江省专升本英语考试的特点出发,分析和探索能够显著提高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方法,以期对今后高职英语教学,高职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和升本比率的提高提供点滴借鉴。

二、浙江省英语专升本考试及考生分析

浙江省自2012年专升本考试改革之后,英语科目为所有类别考生的必考科目,占总分的50%。英语考试的题型主要由阅读理解、综合测试、翻译和写作四大部分构成。分别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英语书面信息及对篇章语境中的词汇理解和英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的翻译及书面表达能力。重在考查考生英语读、写、译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在具体分数比例方面,阅读理解占总分的40%,综合测试、翻译及写作分别占20%。纵观改革后的历年考试难度,大概在大学英语三级到四级难度之间。

参加专升本考试的考生必须为全日制高职院校在校生,没有考试不合格和品行问题。基于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特点,不管是职高、技校、普高或五年一贯制等不同类型学生,都同样有资格参加该考试。从历年参加该考试的考生来看,各种生源类型考生都有。但生源不同导致他们在英语水平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普高生源的英语水平普遍高于职高和五年一贯制等生源学生。很多考生因为英语成绩的不理想痛失了继续深造求学的机会。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如何帮助有继续深造愿望的学生圆升学之梦也是值得探索的教学重点之一。

三、针对升本型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探索

(一)基于目标导向、实施分类教学

笔者曾根据高职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生主要可以分为就业型、技师型、升本型、国际化型和创业型五大类别。具有不同诉求目标的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需求也很不一样。就业型学生希望能够学习职业、岗位英语课程以方便他们今后在涉外岗位上应用;技师型学生希望能够学习某一高级技师所需英语技能;升本型学生希望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以便于顺利进入理想本科院校深造;国际化型学生希望能学习雅思或托福等相关课程,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创业型学生则希望广泛涉猎与他们兴趣爱好和未来追求行业相关的英语。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类别,英语课程的开设应尽可能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至少,在开设共性的课程之余,能够开设多样化的英语选修课程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需要。基于此,针对专升本类型学生应该开设专门的专升本英语课程,以满足有升本愿望的学生的迫切需要。这样分类之下的课程完全契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也将因此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根据水平差异、实施分级教学

基于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化特征,导致来自不同学校背景的学生在英语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早在2000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就明确规定,“鉴于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A、B两级,实行分级指导......”。事实上,在一份基于浙江省内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93%以上的高职院校曾经或正在实施某种形式的分级教学形式。根据学生入学时的英语分级教学契合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相对较一致的英语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被证明是优势明显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针对专升本类型学生,实行同一类别内的分级教学,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现有英语基础之上循序渐进提高英语能力,不致于因教师授课内容的过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或过于简单感觉在浪费时间。实施分级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专升本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针对升本型学生,在开设对应的专升本英语课程和实施科学分级教学形式下,应根据各级别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这一目标既结合学生现有的英语实际水平,同时必须结合专升本英语考试的考查重点和难点,以及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在突出培养学生英语读、写、译等综合能力以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进入理想的本科院校同时,更应充分考虑到他们今后进入本科院校后必须掌握的英语综合能力,以确保学生在顺利升本之后也能够紧跟上本科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从而达到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的目标。

(四)开展良好的学风与教风建设

良好的校园学风和教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为了有效帮助不同类别的学生实现各自的理想目标,在校园内创设良好的学风很重要。同时,教师的教风也将直接影响学风,只有在良好的教风影响下才可能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事实上,由于高职学生生源背景的特殊性和多样化,不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风总体并不太好。为此,从学校教务处到二级学院各机构部门都应制定严格、系统的学风创设条例和奖惩机制,管理或激发学生树立良好学风。针对教师,进一步规范和严格师风、教风建设,把教师的教风直接和绩效奖励机制挂钩,以良好的教风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以良好的学风助推学生实现自己理想的目标。因此,校园良好的学风和教风能够更好地保障专升本学生潜心于自己的既定目标,并为之努力付诸行动,直至目标的实现。

(五)建立起稳定的专升本课程教学团队

此外,在教师层面应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相对固定地教授专升本学生类别中的某一级别学生。团队成员间互相合作,资源共享,总结和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研讨和琢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方法,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以团队的力量助推整体专升本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课程的混合式教学

由于高职学生生源差异和发展的多样化,导致在实施高职学生的综合培养目标同时,需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服务,因此也就有了以上提及的分类课程的设置。但是,考虑到这类课程的非普及性,多数都是以选修课形式开展,相对课时安排较少。基于此,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课程宜采用混合式教学形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段,除了有限的课堂集中教学时间,为学生在课前和课后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分享与答疑的平台,同时也让老师们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不足,通过资料的及时更新与补充以及及时的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原有基础上快速进步和提高。

四、结语

专升本考试随着本科院校面对专科毕业生招生数量的逐年上升和高职生对更高质量教育和更高学历的追求正日趋热门。随之,想要考入理想的一本院校的竞争也日见激烈。除了考生本身必要的努力之外,作为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具备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同时,也应为毕业生的多样化成才提供帮助。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为他们提供分类培养课程,开设分级教学形式,制定合理的分类课程目标,辅以稳定的教学团队、创设良好的校园学风和教风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取混合式教学以弥补课时不足等,都能够有效帮助有升本愿望学生更好地提升英语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继续升学与发展提供较好的支撑与保障。

猜你喜欢

专升本学风英语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