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佛教传入对唐代植物纹样盛行的催生作用
2021-01-28河南大学美术学院475000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475000)
一、佛教传入前中国传统植物装饰纹样
(一)新石器时期
从大量出土的陶器中可以发现新石器时期装饰纹样已经被广泛运用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生产水平较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食物来源主要靠狩猎获得。人们渴望受到神灵的庇佑,所以当时的社会崇尚用动物象征神灵作为提供食物来源的保护神,装饰纹样大多以动物为主,植物纹样鲜有出现。不过仍有资料证明植物纹样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如马家窑文化的葫芦形网纹彩陶罐和种子纹彩陶罐,这些纹样都表明了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谷物,植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二)夏、商、周时期
随着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夏朝被商朝推翻,到了商周时期,青铜礼器象征着奴隶主的“天命”地位及权利。在这一时期中,青铜器纹样多为动物纹,以狰狞严厉作为主要特点,最常见的纹饰为兽面纹。植物纹样的运用在这一阶段已经较新石器时期更为广泛,在《书经·益稷篇》中帝王服饰上的“十二章”图案中,有两个便是植物纹样,分别是藻纹和粉米纹,藻纹即水草,代表着洁净,粉米纹代表着养人。这两个植物纹样表现了当时人们已经发现植物的不同特点,并赋予其纹样新的含义。商周时期的植物纹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人们思想的逐步开放,植物纹样开始具备其自身的寓义,不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了。
(三)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列国战争频繁,随着社会的转变,装饰纹样也逐渐开启了新时代,开始以写实为主,并且逐渐出现了带有人物情节的纹样。现已发现了这一时期用莲花作为装饰的器皿,立鹤方壶便是采用莲瓣作为壶盖的装饰,可以看出春秋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欣赏莲花了。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生产关系的改革,工艺技术也大幅度提升,植物纹样也多出现在铜镜和瓦当的装饰中,例如四叶纹,即花纹为四片叶子的纹样,也有人认为是花而并非是叶,又因四叶纹在南方的楚国较为流行,所有也有人认为是荷花。《楚辞》中有“集芙蓉以为裳”,有些四叶纹下附以长长的茎,如荷花的茎伸出水面。这些迹象都表明这个时期的植物纹样已经开始逐步出现在日常生活的装饰中,是我国装饰纹样的一大进步发展。
(四)秦汉时期
秦代的出现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混乱和纷争,满足了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稳定和统一,战国时期的写实风格在秦朝时期得到了继承。进入汉朝以后,国家长时间处于和平稳定的状态,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经济社会逐渐繁荣进步,使得这一时期工艺技术上得到了提高,装饰纹样上也有进步。汉代的植物纹样较战国时期出现更为广泛,在漆器和丝织上均有出现,其中漆器上还是以战国时期的四叶纹为主,丝织上以茱萸纹甚为流行。因茱萸有强烈的香味,可入药。古代有佩戴茱萸囊可以祛灾辟邪的习俗,这个习俗一直流行到了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便体现了这个习俗。这些植物纹样为后面以植物纹盛行繁荣昌盛的唐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上述资料表明,田自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一书中,认为唐代以植物纹为主流作为装饰是人们生产力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封建束缚的的结果的观点是有理可循的。
二、佛教传入导致佛教植物纹样的广泛运用
(一)佛教植物纹样被广泛传播
据史料记载东汉时期佛教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深受战争痛苦和统治者的压迫,统治者为了利用宗教麻痹人民,对佛教开始大力推崇,开始修建寺庙,如大同的云冈石窟、敦煌的莫高窟等。在佛教迅速传播发展的同时,佛教文化中的植物纹样也开始盛行起来。最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为忍冬纹和莲花纹,大量出现在佛教石窟上,莲花作为中国本土的植物,人们从春秋时期已经开始欣赏,但是却一直没有作为装饰纹样流行起来,直到作为佛教植物纹样才大量出现,受到人们的关注。佛教忍冬纹和莲花纹的传播丰富了中国的装饰纹样,促进了人们的审美提高。
(二)佛教植物纹样作为装饰纹样开始逐渐盛行
佛教植物纹样因寺庙的建立被广泛传播后,这些纹样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不作为佛教的代表,仅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生活中。青瓷仰覆莲花尊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莲花尊作为贮酒器,表现人们已经将莲花纹作为独立的装饰花纹装饰在生活器皿上,这些植物纹样的流行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植物纹样,于是这一时期植物纹样大量出现。在“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上,以青松、翠竹等大量的植物花纹作为衬托人物的背景。表现出中国的装饰纹样正处在以动物纹逐渐向植物纹盛行过渡的阶段,这些成就和佛教的传入是离不开的,同时也是生产发展从原始社会开始大量积累,人们物质生活逐步提高,精神审美开放需要滋养的结果。
三、佛教传入催生了唐代植物纹样的盛行
(一)经济的繁荣和思想审美的解放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被社会各个领域所接受,隋朝时更被统治者推崇到了国教的地位。唐朝推翻隋朝后,开始重视儒教的发展,出现儒、道、佛三教并存的局面。佛教的加入也有利于了思想文化的碰撞,促进了唐朝社会的开放,在思想交流的过程中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外来植物被引进和种植,供达官贵人所欣赏。人们在审美范畴步渐摆脱神权的支配,开始注意可以表达心情的花草植物,审美上逐步提高。白居易的《买花》一诗中“公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文人雅士,皆以欣赏植物为娱乐,买花赏花是全民流行的一种社会风尚。鲁迅在《坟·看镜有感》中说:“遥想汉人多少闳放……唐人也还不算弱……。”这充分反映了唐朝人们思想领域的阔达。在这样的情况下,唐代植物纹样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同时这段话也说明了汉朝时社会开放程度已经可以和唐朝媲美,可是植物纹样出现的比例并不多,却在佛教渗透社会各个层面之后开始流行,侧面证明了佛教传入其植物纹样对于唐朝植物纹样盛行的催化作用,使以动物纹为主流的装饰风格转化为开始盛行植物纹样。
(二)植物纹样的盛行与创新
唐朝植物纹成为装饰纹样的主流,从春秋时期便出现的莲花纹,以及在中唐时期开始加入的牡丹,莲花,石榴元素得以创新的卷草纹,在唐朝都十分流行。卷草纹与鸟类和其他植物结合在一起,花型圆润,藤蔓围绕,极具装饰效果,又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类型的卷草纹后来被传入日本,被日本人称之为“唐草”,可以看到卷草纹的盛行以及巨大影响力。宝相纹也是在此时出现的,是唐朝人们对隋朝的莲花纹的发展,宝相纹花瓣层层相叠,华丽而端庄,后期又增加了花中套花的创新,增加了牡丹,山茶花等元素,题材变得十分丰富,成为植物纹样中风靡一时的纹样。
四、结语
本文从原始社会植物纹样开始入手调查,发现了唐朝植物纹样盛行是一直以来人们劳动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审美领域逐步开放的必然结果。但是佛教的传入犹如一剂催化剂,带来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促使人们解放思想,所以佛教传入也是唐代植物纹样盛行的原因之一。最终提出佛教传入对唐代植物纹样盛行有着催生作用。希望可以引导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的原因。本论文仅代表笔者观点,笔者才疏学浅,文章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专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