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诗
——论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绘画艺术
2021-01-28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510000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510000)
一、弗朗切斯卡生平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约1415-1492年)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巨匠之一,出生于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地区的圣塞波尔克罗小镇,他对故乡一直抱持着热爱,在他的作品背景中经常出现故乡的自然风景。弗朗切斯卡早年跟随安东尼奥·丹吉亚利工作了六年后,于1439年在佛罗伦萨成为著名画家多明尼科·韦内齐亚诺(Domenico Veneziano,1410-1461年)的助手,后来曾应邀为教会、修道院及市政厅等有力赞助者创作绘画,同时他也在当时的绘画中心——佛罗伦萨、罗马、乌尔比诺创作过作品。弗朗切斯卡致力于在抽象风格与自然主义之间寻找平衡,取得了无与伦比的静谧力量和抒情的效果。
他还是个数学家,写出了众多关于数学和几何学方面的学术著作,在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年)所著《艺苑名人传》(1550年发行,1568年增补改订)中曾记载:弗朗切斯卡“少年时代对数学充满浓厚的兴趣,15岁时他已在绘画方面崭露头角,但他并未放弃学习数学,而是两方面齐头并进。”1他绘画中所具有的几何学调和感与其形态的纯粹性,可以明显地体现出他既是一位艺术家同时也是个数学家的身份,这一特征赋予他作品以绝妙的用色。
二、弗朗切斯卡绘画的艺术语言
1.光与色
从乔托(Giotto,1266-1336年)开始,画家便对描绘幻觉空间内有质感的事物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光学与绘画实践就在一定程度上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巴克森德尔《意图的模式》一书中提到:“我们所说的赋色是指色彩如何显示在物象上——随着光线的变化而使其变明变暗。”2在15世纪,空气透视法颠覆了通过色彩来描绘空间深度的原则,绘画空间的背景中增加的光亮度和模糊度与自然光照颜色变化相对应。阿尔贝蒂提出,色彩是与物体的照明相关,并不是物体上一项完全不变的属性。
弗朗切斯卡将纯净而透明的色彩与光的气氛相统一,他曾创作过一幅夜景画《康斯坦丁大帝之梦》,在静谧的暗夜氛围中,画面左上方的天使手拿一个小十字架,似乎发出一束光从前上方照射到暖黄色的床幔上。场景中凝视画外的侍卫人像的上下装以及被褥的红白色彩对比将我们的视线一下拉到视觉中心君士坦丁大帝床边,人物因明暗对比的强烈而显得一览无遗,人物的表情也在这种烘托下凸显出来,为画作增添了一丝神秘感。整幅画作表现为黑夜中显现的一束光芒,画面中前所未有的对光的投影、反射和光色对比的运用说明艺术家已经懂得如何在一幅画中表现出想要的光感,获得极强的视觉效果。
2.线条
意大利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视觉感觉逐渐趋于主导地位,对于视觉表现的敏感推动了图形表现文化。这时期的绘画在边线处理上处于线性阶段,线条的特点总体来看是稳定坚实的,当时的艺术审美风格是以线条来塑造形体和空间,而不是以块面来塑造,画家关注的是在轮廓上感悟美,追求对于线条的巧妙运用,以及对于深邃的精神及象征性的表达。
在弗朗切斯卡现存的绘画中,不难发现画家对于造型用线的讲究,例如《乌尔比诺公爵夫妇双联画》,他将公爵和公爵夫人的侧身像置于一片平原之前,可以看出画家借助轮廓线以及浮雕手法来描绘体积的尝试,他继承了前人的画法,同时努力模仿文艺复兴艺术的新画法。在弗朗切斯卡的画笔下,线条与色块的巧妙结合塑造出明亮的对比度,画面中心的人物凸显出来,吸引观察者注意的是,公爵夫人衣袖上的纹饰、缕缕发丝,甚至连公爵肖像的眼纹都被细致的刻画出来。流畅的线条、细腻的笔触为这幅画作注入了生命力。弗朗切斯卡通过逼真的画面反映现实,画作中的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而显得恰到好处,展现出一种永恒的秩序感。
3.透视
弗朗切斯卡在佛罗伦萨吸收了关于透视法的新理论,画家可以在平面上创造出广度和深度。在《基督复活》中,这位艺术家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有效地运用了透视法:一种为仰角透视——湿壁画将会被置于高处,故画中建筑物的楣梁下方、柱头、柱基、基督墓龛的顶端及四名士兵使用了仰角描绘;另一种为水平透视法——基督与士兵区分开,没有处在观者的仰角上,所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都不约而同的遵守了一种规范,即表现基督的正面形象,突出神性。
透视法的新技艺进一步增强了真实感,艺术家得以从三维角度描绘空间、物件和人像,营造出与观察者真实视觉体验相一致的效果,天才艺术家弗朗切斯卡为之着迷,他写了三篇关于数学的论文,其中一篇《绘画透视学》(De Prespectiva Pingendi)专门阐述了他对于透视学的研究。弗朗切斯卡的《圣安东尼奥多翼祭坛画》结合了多翼祭坛画传统的哥特式构造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祭坛附饰画的特点,并对三角楣饰画采用了灵活的透视法构图,衍生出创造虚幻建筑空间的新方法。同时,人像的头部被反射在作为圣徒光环的金碟上,弗朗切斯卡极其渴望完美的表现,他把所描绘的人物头部视作悬在空中的几何体,把各个角度的头颅以及光环这一元素用透视缩短法精确地描绘出来。
三、弗朗切斯卡绘画的艺术思想
1.对古典艺术的崇拜及跟随
弗朗切斯卡处于15世纪——文艺复兴初期的时代,是欧洲绘画走入鼎盛的前期,当时的绘画从中世纪过渡而来,自然与古典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督受洗》是他步入中年时期的创作,画面中除了基督旁边脱去衣衫等待受洗的一个人之外,还有类似于国王或者先知的旁观者,他们身着一种拜占庭式的服装,服饰风格倒映在约旦河上,这是弗朗切斯卡的画作通常所具备的一种东方地方色彩;同时,视觉中心的基督被打造成一个拥有完美身躯的人,像希腊艺术中的诸神——雕像一般的人,这一点也体现出弗朗切斯卡的艺术中对于古典艺术技法的承袭。
古典风格鼓励艺术家们去描绘裸体形象,所以我们能在弗朗切斯卡的作品中发现对于人物形象的直白描绘,《亚当之死》的画面右侧,那个倚着木棍的年轻人取材于一座希腊古典雕像——斯科帕斯《渴望》(公元2世纪),这种古典静态风格——雕塑般的庄严优美融合蕴含深邃精神内容的现代理念,适应了艺术家们那种古典主义的审美趣味。
2.宏大庄重的个性表达
毫无疑问,我们所见到的弗朗切斯卡的作品中有其他画家无法描绘的庄重与威严氛围,而且其作风明亮、沉稳且理性,他拥有一种非凡的感觉,所创作的绘画都是静止的画面,但与动感十足的绘画相比,却能给人带来一种更深刻更深邃的感受。《慈悲多翼祭坛画》综合反映了15世纪意大利圣塞波尔克罗小镇的宗教、社会以及艺术的文化现象,是探索弗朗切斯卡艺术思想的一幅重要作品,展现了精神力量与视觉文化的共鸣。他以一种不朽的观念将自己的现代理念与中世纪的传统肖像技法相结合,它对于构图的编排以及对每个人物的静穆感的描绘都非常出彩,主版画中右侧带兜帽的人物很有可能是弗朗切斯卡的自画像,自画像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艺术家日益提高的自信心。
四、结语
弗朗切斯卡在科学与艺术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的作品并非绝对的理论化、枯燥无趣,而是将光线、用色与科学的严密结合为无与伦比的艺术感受。他在画作中创造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他的人物形象散发着从内到外的柔和,他眼中的自然世界被光影交织的宁静感包裹着,并赋予了科学的透视及欧几里德几何学以现实的意义—在今天更容易被理解为是一种“宗教化“的性质,我们可以将皮耶罗视为基督教艺术大师。这种科学与诗般感觉的完美平衡,使他的作品予人深刻的印象,同时他作品中古典风格与现代理念的联系,启迪了后世艺术家们对艺术的探索,并奠定了16世纪乃至当代意大利艺术成就的基础。
注释:
1.[意]乔尔乔·瓦萨里.辉煌的复兴[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136.
2.[德]巴克森德尔.意图的模式[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