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李白新论
2021-01-28延边职业技术学院133000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 133000)
李白是中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性格,他的经历又留下了种种传说,甚至关于他的逝去,史书记载他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家,可有人还是坚持说他是醉酒乘船捞月而死,谪仙又回到了天上。总之,他给人的印象是有时他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上云端神仙,只管举杯邀月,戏看红尘,而在人间时他“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总之,他特立独行,传奇色彩很浓,不是一个普通人。果真如此吗?答案当然不是,风云是他胸中的,奇境是他笔下的,他有作为天才而不同世人的一面,而他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社会的人,他也创作过现实主义的诗歌,他也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困惑。
一、李白的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和亲情诗
李白一生多数时间在漫游,漫游途中,他对现实社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劳动人民的辛劳和苦难,善良淳朴的美德,都深深地触动了这位伟大的诗人,由此他对人民有了深切的理解和同情。他晚年游安徽铜陵五松山,借宿在一位贫苦妇女家,受到殷勤款待,于是有感而作《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用不加雕琢的语言直接叙写劳动者的艰难:“秋作苦”“夜舂寒”,诉说了自己的感激和惭愧。农民的辛劳与他无关,他为什么惭愧呢?这如同杨绛先生说的“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1——李白终其一生在漫游,求仕,基本衣食无忧,很少接触劳动人民。一旦亲历,目睹农家的辛劳和贫苦,同情与悲悯油然而生。全诗朴素自然,感情真挚。这首诗的风格在李白以豪迈飘逸为主的诗歌风格中别具一格。
李白不但他时刻关注着百姓,他对给百姓造成痛苦不幸的统治阶级也非常不满,在诗歌里经常揭露。
天宝年间,玄宗好大喜功,把持朝政的杨国忠为了投其所好,令剑南节度使率兵八万攻打南诏,唐兵大败。杨国忠不甘心认输,于是便到各处征集,甚至派人去各地分道抓人押送军中,以应讨南诏之急。李白的《古风》三十四就是讽刺这一举动: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只因统治者“楚征兵”就破坏了本来升平安宁的景象,造成了人民的慌乱,使广大人民陷入一场不义之战。李白认为“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抓来的百姓没经历过战争,怎么能上战场,远赴多瘴气、环境险恶云南呢?这些百姓与亲人分别时“长号”、“心摧”,因为他们此去,是“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敌我力量悬殊,白白送死。李白对唐王朝为开疆拓土不顾百姓死活的罪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表现了诗人对广大人民的深切同情。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偃武修文、实现清明政治。
李白是浪漫的,同时又是现实的,即使在他幻想神游之时也是如此: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诗的前半部分想象丰富而奇特,表现诗人的理想,渴望超脱尘世、羽化登仙,却因“俯视洛阳川”,过渡到了现实:看到灾难中的国家和人民。赤子之心,家国情怀,此时尤其难能可贵。李白的现实主义诗歌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那是被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光芒掩盖了。
天宝三载,李白因在朝中受排挤,满腔愤懑离开长安,又一次开始漫游。在他寓居金陵时写下了《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这首诗一个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就是李白的想象力,“想落天外”(沈德潜),由眼前景,遥及千里之外东鲁的儿女,“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想象中一连串优美生动的景象,犹如电影镜头,在读者眼前依次展现:家乡的酒楼;楼东枝叶葱茏的桃树;女儿平阳在折花,想起父亲,泪如泉涌;小儿子伯禽长高了,“与姊亦齐肩”;和姐姐一起在桃树下玩耍——家乡的景物和儿女形象神态都想象得细致入微。此时的李白,不再是恣情快意的漫游者,不再是“飞扬跋扈”狂者,也不再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饮者,他只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在诗里抒发自己对儿女的怜爱、思念之情。
二、除了诗人身份之外,如何定义李白
“李白是一生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天才诗人,他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这和他思想的复杂性是分不开的。”2
首先,儒家思想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对功名事业狂热的追求者。中国的文人,大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想,而李白是这些人里最突出的一个。他借很多历史人物表达他的理想:比如羡慕姜子牙“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也羡慕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他曾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的理想和抱负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同时李白也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功成身退、不事王侯。他推崇鲁仲连助赵退秦后,“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他也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样功成不居,泛舟五湖。
在诗里,李白经常把求功名,成事业看得轻而易举。可问题是:李白有政治才能吗?他认为自己有:“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谈笑三军却”,“调笑可以安储皇”,这类的诗很多,但是诗歌创作和政治才能是两回事。他没有政论类的著作,也没有在政治方面取得过重要的成绩。其实他不是没有机会,天宝元年,李白曾被玄宗下诏赴长安。虽然皇帝是想把他作为御用文人点缀太平,但在皇帝身边是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政治才干的,可他恃才傲物,潇洒狂放,“一醉累月轻王侯”,人际关系处理不甚得当。最后赐金放还——他并没有抓住这一机会。此后,李白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漫游的征途。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的“材”是指什么才呢?如果是写诗的才能,毋庸置疑李白是有的,如果是政治才能,他似乎没有。
李白还有一次机会。“安史之乱”爆发,永王璘请李白参加幕府,他欣然接受。在此期间,他除了写《永王东巡歌》表现自己对和平的向往,政治上却毫无建树。首先,他没有发现李璘的野心,甚至在李璘派出大军进攻江南重镇广陵,他也没有明确意识到这是叛乱。以致后来永王兵败被杀,他也几乎被杀,因为加入永王幕府就是“从逆”。二,做永王的幕僚时,他曾自比谢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湖沙”,希望自己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从他当时及后来的表现看,他根本没有什么政治,军事方面的建议,甚至对形势都不能作出正确的预判。这就再次证明李白没有这方面的才能。
其实李白是一个“白日梦”者。在幻想的世界中,自己无所不能。他的诗里处处有个大写的“我”:他要成仙,就说“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仕途失意,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即使身处政治中心,他也不肯敷衍斡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类诗句不胜枚举。这样浓厚的自我表现色彩,这样的自恋,在诗人中无出其右者。李白在白日梦里,幻想中,自己不仅是大诗人,还是政治家,军事家,大侠客……事实上,他仅仅是个天才诗人,仅此而已。比如他自称“十五好剑术”,曾拜当时有名的剑师裴旻为师习剑,有记载他好打抱不平,他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是在歌颂游侠,但说自己“脱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就不是真的,难听点说叫吹牛,修辞手法叫夸张。这当然符合文学创作原则,但文学的真实是假定真实,不能当真。对此,弗洛伊德是这样解释的:“作家的工作与孩子游戏时的行为是一样的。他创造了一个他很当真的幻想世界——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他以极大的热情创造的世界——同时他又严格地将其与现实世界区分开来。”3显然李白做到前面——创造一个幻想世界,做不到后面——将幻想和现实区分开。他的政治家、军事家的理想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但他永不言败,九死不悔,甚至在跟从永王获罪流放后还在诗里说:“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郭沫若也认为李白乐观主义精神很惊人。他生活在自己的“白日梦”里,不肯醒来。在现实中,他一直是个巨婴。
他甚至不是一个好父亲,好男人,合格丈夫。虽然他的诗《寄东鲁二稚子》写的情深意切,但在此之前,他在长安做翰林供奉三年,却从未想过接家人团聚。上书请还后也没有回去看望家人,而是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彼时他的夫人许氏已经去世,一对子女由一位姓刘的妾照顾。他作为父亲并没有担起关心教育孩子的责任,只是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儿女,写首诗,“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可对于孩子而言,多少诗都比不上父亲温暖的怀抱。他不是一个好父亲。
李白一生两次婚姻均为入赘。还先后有两位女子作妾。李白一生多数时间都在为了求仕漫游、奔波,并无时间在家陪伴妻儿。性格又豪爽仗义,挥金如土,何曾考虑妻儿。李白入赘的两个妻子都比较富裕,经济上不依赖他,但都早逝。姓刘的妾由于陪伴少和经济问题,要求与他“分手”,气得李白不顾“诗仙”的身份写诗大骂:“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4。杜甫给李白作了总结:诗、酒是李白最擅长最喜欢的,酒能激发灵感,诗能抒写心声。除此之外,他是一个白日梦者,超级自恋,惊人乐观,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与父亲,是诗坛的巨擘,也是政治的巨婴……笔者这样说,没有唐突“诗仙”的意思,或许这些就是他成为“诗仙”的原因——天才总是不同于凡人。他的作品,除了少数如《蜀道难》类的诗外,生僻字很少,却能营造出一个意想不到奇幻瑰丽、清新天然的意境,想落天外,妙笔生花。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他永远有一颗赤子之心,胸中时刻翻涌着激情——“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5。他的诗歌,就是对“天才”二字最好的解释。中国的诗人灿若星辰,他永远是最耀眼的一颗;中国的诗坛是座高山,他永远伫立在光辉的顶峰,供人仰望。这就足够了。
注释:
1.杨绛.杨绛散文[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237.
2.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中国文学史(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74.
3.弗洛伊德.作家与白日梦[M].https://wenku.baidu.com/view/233ca509763231126edb11f6.html
4.杜甫.不见.苏仲翔.李杜诗选[M].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369.5.余光中.余光中[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