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1-01-27白荣娟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网络媒体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网络成为网民发声、表达情感的重要场所,网络媒体成为众多思政教育者关注的重点。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极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运用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利用网络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实际,对网络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探究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和推进措施。

关键词:网络媒体;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1-0243-03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各阶段的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重要表现方式,是一种以集合情感、思想、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并巩固的一种团结凝聚民族的力量,是推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调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道德和人生价值规范,是一种爱国情怀、一种政治形态[2]。在当代,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是始终坚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效国家之情相统一,让自身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3]。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高校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培养能担当起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高校的培养目标[4]。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破了国际交流的界限,新一代的年轻人有了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5]。但新媒体时代,质量参差不齐的信息充斥着网络,拜金主义、虚无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借助网络的外衣迅速传播。此外,互联网成为公众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公众在网络上发表的自己对热点事件的看法、观点和态度,成为处理公共事件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6]。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拓展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道德情操高尚、专业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做好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安全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需要,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一)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在当代,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传承下来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更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代表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就是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碰撞,各种消极思想借助网络快速传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其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基础,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二)提升大学生素养的需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迅速传播,个别大学生受其影响甚至走上歧途。近年来,时常爆出大学生为个人享乐走上歧途、最终害人误己的新闻。应借助网络媒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大学生的素养,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的需要

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全面、立体的教育,网络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不应当被忽略。网络舆情体现了大部分人对公共热点事件的态度、看法,一旦发酵容易给事件解决带来麻烦。运用网络媒体进行时事的引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内涵有更深的了解,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要以网络媒体为抓手,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众多仁人志士在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前赴后继,他们创造了民族的辉煌,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肩负着这一重要使命。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他们实现这一重要使命的基础。

二、网络媒体给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延伸了人们的日常交往行为,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也使各类矛盾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网络媒体成为公共事件处理必不可少的参考,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和方式,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同时,也让爱国主义教育变得更加复杂,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一)网络媒体带来的机遇

首先,網络媒体丰富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网络是广大网民对公共热点事件进行观点、态度的传递和表达的重要场所。网络资源丰富,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信息传递和教化功能,能提升大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认知水平,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其次,网络媒体拓宽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填补网络思政教育的空白。网络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充分运用其信息传递功能,把握正确的舆论走向,能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弘扬主旋律,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

最后,网络媒体创新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多采用课堂教学和参观爱国基地等形式开展活动。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加便利,沟通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扩大,借助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监督和预测,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将灌输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能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

(二)网络媒体带来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首先,网络加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新生代的年轻人拥有极多的信息获取渠道,而网络上的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许多消极的思想借助网络外衣的包裹,渗透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对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其次,影响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媒体是不同层次、不同观念的人表达思想看法的载体,其中不乏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观点、思想。尚处于人生拔穗期的青年学子,分辨能力还不强,难以精准分辨外衣包裹下的消极思想。这些思想冲击着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挑战着主流意识形态。

最后,网络媒体监管的难度较大。网络媒体是一个开放又复杂的环境,没有屏障也没有门槛,任何网民都有自行发表观点的机会。大量的负面信息乘虚而入,但对网络媒体的监管还在建设中尚未完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爱国主义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21世纪以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行业活动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但在教育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常规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缺乏相应的时代感;形式较为单调,缺乏教育手段的创新,其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的通识课程之一,包括近代史纲要等历史性课程,也包括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思政课程,都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与高中时期学习的知识交叉,学生在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时,不免产生疲倦感。当代大学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拥有很强的知识获取能力、宽广的信息获取渠道,爱国主义教育陈旧的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同时,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物质匮乏时代,人们为国家作出的极大牺牲。网络媒体对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价值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时代形势的结合也不够深入。

(二)教育活动有待更新

人人都知道当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道德情操、专业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者。如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广大教育者研究和探讨的方向。高校学习是广大青年励志成才的重要一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直接关系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坚定地指出了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坚持将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着力点、以人为本重在建設作为重要的支撑,深入开展当前国情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时代精神,把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方式。高校只有根据《实施纲要》做好设计,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取得成效。当下,高校根据国家的要求开设了爱国主义教育课程,组织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应将教师教育方式方法的革新纳入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设计之中,作为需要革新的重要项目。

(三)教育形式单调,缺乏创新

虽然网络已经普及,出现了众多的教育教学辅助工具,但高校的教育形式陈旧,需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还很单调。大学采用课堂教学、阅读爱国书籍、组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明显。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只有充分运用网络革新教育形式,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才能够灌输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

(四)缺乏专业人员进行网络媒体监管

目前,高校的网络媒体监测体系还在建设中,对网络媒体的监测分析和引导工作还未成熟,并且缺乏网络媒体素养高、思政专业素养高、信息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进行网络监管。监管机制不健全、人员不专业,高校的网络媒体监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四、网络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措施

网络媒体上有许多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宽渠道、开拓平台。所以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搭建平台,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引导大学生将爱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行动来报效祖国,实践爱国主义教育理论。

(一)做好学校层面的教育设计规划

高校只有结合教育规律与学生的学情实际,做好从学校层面出发的爱国主义教育设计,才能有效保障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优化教育的效果。

首先,根据校情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步骤和内容设计。高校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尊重教育的规律,从学生进校开始,循序渐进开展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实施的内容到实施手段都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实时更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其次,根据学情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研究。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内容也不能随意选择。要从学校层面出发,根据学情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研究,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补充和分析。

再次,定期对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思政教师的事情,更不是专业教师个人的事情,需要全员参与。学校定期对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教师研讨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分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专业能力,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的提升。

最后,建立网络媒体监管预测机制。从学校层面出发,建立网络媒体监管预测机制,及时有效地监测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和动态,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正面发展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此外,遴选思政素养和网络媒体素养高的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加入网络媒体监管队伍,及时有效地处理网络媒体危机事件。

(二)充分引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及时发掘网络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引导,鼓励大学生将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首先,充分将网络媒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理论资源的延伸,丰富理论教育内容。只有理论的教育是干涸的,是不具有吸引力的。运用网络媒体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理论,能够有效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将理论的灌输教育和渗透教育相结合,优化教育效果。

其次,充分用网络媒体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是巩固爱国主义理论的重要方式。应用网络媒体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投身实践,将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将爱国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精神素养。

(三)创新教育方法,革新教育形式

只有以网络媒体为抓手,积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提升教育的质量。

首先,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一方面,抓好学校教育,阐释爱国主义教育理论,鼓励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另一方面,做好家校联系,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氛围辅助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

其次,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没有实践的理论只会被束之高閣,无法提供指导。只有不断地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才能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的理解。即使离开学校,学生也能自觉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设计,丰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促进爱国主义教育质量的提高。

五、结语

网络是当代大学生获取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渠道,以网络媒体为抓手能够有效促进爱国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也能够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网络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拓宽教育面、拓展教育渠道、开发沟通平台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迪.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2] 胡思佳.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9.

[3] 汪荣有,黎丰辉.网络舆情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20,39(05):13-19.

[4] 帅磊.高校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19.

[5] 任艳.社会变革背景下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21(13):113-115.

[6] 徐静.“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J].文化产业,2021(11):72-73,159.

作者简介:白荣娟(1982—),女,山西阳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媒体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商业新闻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