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

2021-01-27

前线 2021年1期
关键词:物业分类居民

本刊特约评论员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至今已半年有余,全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大幅提升,11月份比条例实施前增长了13倍。在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市民分类意识逐渐提高,分类主体责任逐步到位。这些无疑都是很好的现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似乎有所松懈,扔错垃圾桶、不按标识乱扔垃圾的现象又有抬头,存在着让这项事关人居环境和首都形象的“关键小事”,出现“虎头蛇尾”的可能。

执行不到位,这是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出现反弹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受疫情常态化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力度。另一方面,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落实不够,一些细致具体的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如有些小区垃圾桶设置得不合理,专人指导监督垃圾分类不能持续,与示范小区的差距比较明显。同时,物业企业的自觉监管机制不成熟,如果居民不履行分类投放的义务,物业没有执法权,大多不愿意因举报而得罪居民。监督效力的不明显,“我分他不分”现象的存在,“混投没人管,就没了心气儿”,这将慢慢蚕食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为此,北京垃圾分类工作要树立首善标准,持续有力是关键,要不断在垃圾分类常态化、制度化的推进力度上继续加把劲,久久为功。

实施居民、社区和街道的三级分类递进机制。鼓励居民按照分类标准进行精心分类,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觉行动。物业设置“桶长”,负责垃圾分类的质量控制。街道社区依托分类设施,辐射多点社区,对分类不合格的继续人工或机械化分类,努力实现全流程递进的精准分类。

固化社区干部下沉到社区督导垃圾分类的工作机制。北京社区防疫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可以吸收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其中街道干部下沉到社区这一工作机制值得借鉴。发挥下沉干部在智力和资源上的优势,组织物业、业委会和居民代表,根据小区实际,商讨小区垃圾分类持久性工作方案,找准突破口、抓住切入点、夯实着力点。

构建全覆盖的垃圾执法与数字化监管体系。引进城管执法进社区,加强社区与街道城管执法部门的联动,支持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监督管理工作。对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通报批评,甚至可以纳入绩效考核。具备条件的小区,可以在桶站旁安装数字化监测系统,抓取居民投放垃圾的图像数据,为物业工作人员进行可视化管理提供技术手段。对不能准确进行垃圾投放的居民,社区劝导员首先上门进行宣传劝导,对经多次劝阻不改正的居民,采取相应的社区曝光、罚款等举措。

此外,还可突出社区重点人群参与垃圾分类的示范作用,发挥志愿组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配合所在社区物业,宣传引导广大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为建设美好清洁家园、维护首都文明形象貢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 / 丁兆丹

猜你喜欢

物业分类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浅析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物业服务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给塑料分分类吧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福州升值最快高端物业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