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提升和变革

2021-01-27张晓林

前线 2021年1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新发展理念十四五

[摘要]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色和时代标识。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提升和飞跃,意味着我国发展阶段的转换。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变得更加紧迫。高质量发展主要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决“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问题,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要围绕经济社会的短板弱项推进改革发展,这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要把创新摆在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改革促创新,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  新发展理念;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1-0030-0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1显而易见,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这决定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特色,成为引人瞩目的显著时代标识。

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飞跃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我国发展阶段的转换,意味着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是一个质的飞跃和变革。哲学上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规律,即“量变到质变”规律。讲的是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历经一个过程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产生飞跃,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这个观点出发,领会和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不难看到,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般简单的文字加减,而是蕴含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深刻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的提升和飞跃。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课题,不同发展阶段也面临不同的发展主题。改革开放初期,面对长期受贫困落后困扰的国情,我们深感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一以贯之、始终坚持、一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把发展作为时代的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全力以赴搞建设、谋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由此取得了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巨大成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我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正在走向强起来。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化充分说明,发展是一切事物的基础,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二是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如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高质量发展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呼之欲出的历史必然,成了发展自身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党的十九大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经过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显然,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给定的结论就是,我们不光要发展,还要追求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也就是高质量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质量发展”是对“发展”质的提升和变革,是一个发展阶段的终结和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开启,标志着发展阶段的转换。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预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内涵的丰富和质的飞跃,必然引发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升级、产业体系的重组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巨大变化和进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社会加速转型的态势清晰可见,彰显和含纳的现代化的意义一目了然。

需要指出的是,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注入了新的时代特色、新的时代内涵,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升级版”,是对“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升华。从“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核心实质还是发展,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没有因此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倾注全力,做出新的成绩。

解决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展进入新阶段,必然带来发展方式的转变,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变得十分紧迫。在新的发展阶段,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我们面临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已经不再是贫困和温饱不足的发展落后问题,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所作出的部署和勾画的蓝图,始终围绕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的主要问题而展开,始终强调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邓小平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历经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會的发展,我们有了更为深切的体会。历史上长期困扰我们的温饱问题,曾经严重压抑和禁锢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们对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经过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就成为困扰我们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和烦恼。现在,国内外形势发展很快、变化很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构建和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概括起来讲,就是要解决“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问题,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实质就是要不断破解“发展起来以后”的各种困难和矛盾,解决“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鲜明体现了这一时代发展特征,立足党和国家战略全局,围绕“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重大问题,围绕“发展起来以后”的重大问题,确立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原则、发展目标等一系列政策方针,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更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

围绕短板弱项推进改革发展

“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要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弱项问题。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弱项反映了我们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反映了这些环节上的发展滞后问题。但换个角度看,这又是发展深入的表现,是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是改革发展深化的契机。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没有经济社会的较大发展,就没有高低优劣的比较、就没有相形见绌,就看不清、看不准发展的短板弱项在哪里。发展总是有先有后,不可能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显然,我们面对的短板弱项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管理学上有个木桶原理,讲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的长板,而取决于木桶的短板。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四五”期间,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优劣好坏、成败得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补短板和强弱项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加快补上。从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从区域看,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从领域看,主要是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短板明显。

如何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是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要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要健全社保兜底机制。一句话,就是要靠高质量发展。只有抓好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才能完成补短板这个硬任务。需要强调的是,补短板、强弱项是发展的重点,也一定是改革的重点,要以改革促发展,向改革要动力,靠改革助力补短板、强弱项。

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在哪里?在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就足以证明改革开放的伟力。正因如此,我们一再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可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完成补短板强弱项的任务,还是要靠改革这把金钥匙。

短板和弱项集中的领域与环节成为发展重点、改革重点有其历史必然性。发展重点是指如果不做好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就无法完成;改革重点是指经过40多年的改革,与经济领域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相配套的社会民生保障领域、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社会管理领域的改革发展日益凸显出来,逐步成为改革发展的重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经济活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完全依靠或单凭市场的力量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这些发展的短板弱项问题,必须要有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要把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必须通过加大这些环节和领域的改革力度来加以解决。我们必须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问题,推进协调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建设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进开放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共享发展,为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打牢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坚强的保障。

用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突出强调创新,指出了創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毫无疑问,创新是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关键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始终围绕发挥创新核心作用来展开和推进,要把创新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始终和方方面面,贯穿一切工作之中;更重要的还在于要以创新的立场和眼光来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全过程。

创新涉及的领域很多,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但须臾都离不开改革创新,必须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一大突出亮点就是改革与创新始终相连,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并联体、一体化。何以如此?原因就在于改革不仅本身具有革故鼎新的创新意义,而且从体制机制上破除创新阻力,为创新发展铺平道路、提供保障,因而是根本性、动力性的创新。任何领域的运行都有体制机制问题,如果不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不破除阻碍前进发展的旧体制、旧机制,不建立促进推动前进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创新发展就无从谈起。在改革创新实践基础上,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推动和带来科技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创新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同样推动和带来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举措、创新发展。这充分说明,改革创新不同于一般创新,对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领域、各方面的创新都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重要作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创新。为什么会有大疆、腾讯、华为等国内外影响很大的知名品牌的高科技公司落户深圳?这显然同深圳改革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浓厚氛围分不开,是深圳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必然结果。我们常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其道理也在这里。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发展格局,更加突出了创新发展是破解各种难题的利器。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之严峻复杂,国内任务之繁重艰巨,都是前所未有的。从国内看,要实现“六稳”“六保”政策措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防控疫情和恢复发展经济的任务艰巨。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必须积极应对、加快解决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转型升级问题。从国际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低迷曲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贸易摩擦和冲突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挑战明显加大。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制造业升级和研发创新力度,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科技、人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破解发展难题、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0-11-04.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张晓林,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责任编辑 / 申   洁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发展新发展理念十四五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试论新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型政府建设
关于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建设新时代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探讨
论银发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