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权:让“空中医院”梦想照进现实
2021-01-27刘越山田婷
刘越山 田婷
2020年11月8日,首届5G产业峰会暨中国制造业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峰会以“推进5G商业应用,重构产业创新价值”为主题,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制造业行业领军人物以及来自上市公司、投资机构、科研机构的从业人员近500人出席。作为本次峰会的组委会副秘书长,范国权谈起了创办山西省“空中医院”的雄心抱负。
范国权是山西医科大学博士后,他关于“空中医院”的设想最早产生于十几年前。他說,这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天方夜谭”,但借助5G,一定能实现。目前5G在医学方面已经有了更为广泛的应用,通过数据的快速传递,远程医疗和诊断已经来到了眼前。对医学界而言,5G就是一场产业革命。
学医深受母亲影响
范国权在高中时对金融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受母亲的影响,考取大学时,他放弃了金融,选择了医学专业。选择医学就意味着付出,在他的印象中,从没有和母亲在一起度过一个完整的春节。
范国权5年本科学的是儿科医学,3年硕士研究生学的是微生物免疫学,4年博士研究生学的是血液病学,而5年博士后他则选择了生物统计学,所学涵盖人“生老病死”的每一个方面。
在山西医科大学读儿科医学时,他发现中国的抗体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所以在考取研究生时,选择了专攻微生物免疫学专业。由于母亲患有糖尿病,范国权就想着要去攻克糖尿病。在这期间,虽然做了很多努力,“但由于自己的学识太差,未能取得突破性的成果”。说到这里,范国权有些沮丧。
一位同窗8年的好友在毕业之际患上白血病,于是范国权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选择专攻血液病学,由于那时候做干细胞研究的非常少,而且有些数据可重复性差,也没能发表一篇论文,他感到这是他在学术研究上的一大遗憾。
2011年,范国权的母亲因患胰腺癌去世,这促使他开始研究精准医学。在此期间,他认识到科学研究应该是以应用和实用为主,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创造价值,造福人民。2015年,他建起了山西省第一个高血压生物样本库,弥补了山西省在慢病管理这一重要课题上的一项空白。
范国权曾经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所实习,实习期间,他既担任教学工作,又担任研究工作。虽然在大城市,但一直惦念着自己的家乡。于是,他果断辞去了仁济医院的工作,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山西,希望为家乡的医疗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构想“空中医院”
说到5G,范国权很是激动。2020年3月工信部发出的《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中,对部署推动5G加快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涉及18项措施。其中,许多内容与卫生健康事业相关,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远程医疗、智慧医院等,都与医院建设密切相关。卫生医疗机构应该抓住“新基建”这波热潮,大力提升卫生医疗信息化建设。
谈到地方院校如何在5G时代实现创新,范国权提出了两个方向。
一是“1+1+1+1”教学模型的培养,或者说是“四位一体”的培养方式。第一个“1”是指在校本科生,即以本科生教育为核心;第二个“1”是指校内导师,即高校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走科研道路;第三个“1”是指校外导师,即通过帮助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完成他们的科研任务来带动学校的发展,并为用人单位培养有用人才;第四个“1”是指用人单位,即定向培养人才,缩短培养时间,避免资源浪费。
二是在长治医学院设立了四个专业组,分别是中药的种植加工提取专业组、微生物专业组、精准医学专业组和5G专业组。
有了方向,下一步就是付诸实践。目前,国际及国内一些地区的音乐疗养专业已经非常完善,但在山西还是空白。范国权尝试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国外的大学建立联系,设立音乐疗养专业。由于疫情原因,该专业的设立进程比较缓慢。
虽然当前5G得到了较多关注,但在5G医疗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范国权说,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缺少“领头羊”。大家对5G的认识不到位,目前只停留在手机使用的概念上,而没有视为数字经济和数字革命。第二,不能建立联系、建立桥梁,没有真正一起拥抱数字经济。第三,医学界人士在5G面前缺乏交叉、交流。第四,结合这次疫情,应该建立一个应急体系,空地联用,谁快谁救,从而展现医疗的无缝连接。
他说,山西多是山区,地形复杂,百姓看病多有不便,而他构想的“空中医院”,是借助5G的技术力量,尽快推动“5G+医疗健康”的创新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搭建5G智慧医疗平台,加快5G在疫情预警、院前急救、远程诊疗、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推广。
说起这些,范国权目光坚定、语气铿锵,饱含着他对三晋父老乡亲、对所学医学专业的深情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