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探讨
2021-01-27巩小龙
巩小龙
(甘肃中建交科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甘肃 平凉 744400)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属于是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的重难点,伴随国家建筑工程事业的持续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大体积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面积比较大,混凝土实际凝固中由于预应力影响会产生开裂的情况,其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要怎样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进行有效管控,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概念与作用
1.1 概念
建筑行业当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就是通常所讲的断面厚度大于50cm,且面积和体积都比较大的混凝土建筑工程,如果混凝土的体积非常大,其在作业技术、作业速度等方面都具有严格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中,水泥固化会由于热量释放以及内部预应力的影响,致使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属于是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技术手段,其有助于沉降差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能够降低混凝土产生的收缩应力,也就是说其属于是规避现浇筑钢筋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有效措施[1]。
1.2 作用
1.2.1 对温度作用出现的缝隙问题进行有效改进
当前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应用到的浇筑技术较为复杂,同时施工作业的周期也比较长,也就是说现代建筑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其结构会由于环境温度产生的变化而变化,结构变化当中包含压力、体积方面的变化。建筑工程项目完成施工作业投入实际应用中,由于外界环境方面的干扰影响,其不仅会让混凝土当中形成温度应力,同时更会使混凝土自内而外地进行压力释放。于温度、压力双重影响之下,建筑工程极易出现裂缝问题。如果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施工作业者较为仔细,相关技术是工作者都会留存一定的裂痕,以此让混凝土具备压力释放的充足空间,达成建筑工厂长期、长久应用的目标。
1.2.2 合理管控混凝土的结构与基础的设计方案
在建筑工程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混凝土结构与基础设施构建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是因为建筑工程承受负载的时候,建筑工程的地基由于重力、压力方面的影响会出现下沉,基于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实际应用,其能够对此方面问题进行有效解决[2]。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类别划分
在设计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时候,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一定要遵照以防为主、抗防兼备的相关原则,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中较为常用的是后浇带技术、分层建筑技术,后浇带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通常有两种类型,即为沉降后浇带、温度后浇带。其中沉降后浇带能够对高层建筑工程主楼、裙房间的沉降差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沉降后浇带的宽度一般为80cm。高层建筑物与裙房结构实际上属于是一个整体,施工作业者通常会把其划分成为两个部分,在完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作业和大部分混凝土沉降作业之后,会把之前断开的那一部分灌上混凝土,之后把高低两层连接成为一个主体。在进行实际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两个部分实际受力的状态进行深入分析,高低不同的两个部分完成连接以后,还需要对后期沉降差异形成的附加压力进行全面考量。温度后浇带应用在混凝土受温度差影响形成拉裂的问题处理中,新浇筑混凝土结硬的过程当中一般并不稳定,前期已经完成施工的结构由于热胀冷缩影响会形成拉裂。基于温度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建筑结构内部会产生温度压力,温度对混凝土产生的影响得以降低,规避裂缝问题的实际产生[3]。混凝土实际生产中所应用到的材料,要求搅拌材料性能满足一定要求,材料性能和搅拌时间都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混凝土强度、耐久性等会被搅拌作业的时间、质量等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运输质量也会被其所影响。实际运输中,一定要对混凝土事实上持续不断的搅拌作业,以此保证所有材料的深度融合。实际运输中,为了能够强化提升混凝土可泵属性,要遵照相关要求将粉煤灰掺入其中,也可添加适量的混凝土外加剂,保证最后能够获得均匀搅拌成效。实际运输中车辆颠簸、上下坡等都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甚至会致使混凝土产生分层、利离析的情况,对混凝土实际应用成效、质量等产生严重影响。
3 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具体应用
3.1 水灰比的合理管控
混凝土水灰比的管控工作极为关键,施工单位一定要选派专业工作者全方位管控商砼企业制作混凝土的整个过程,以此确保水灰比的合理管控,完成混凝土产品植被以后,需要全面检测混凝土的所有性能指标,以此确保混凝土强度是符合标准相关规定的。
3.2 对垂直施工缝、温度进行有效管控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中,需要基于外力作用对混凝土进行全面冲洗,直至露出骨料,之后在对钢丝网进行冲洗,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对时间进行适当选择。施工方案的实际设计中,要求对具体的施工时间、作业工作者进行合理安排,在获得专业工作者确认、签字之后才能够进行正式施工,这是相关工作者责任心的一种彰显。上述工作完成以后,要求对施工温度进行合理管控,只有将温度进行了合理管控,才能够让混凝土当中的所有部分都获得有效融合,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要确保温度处在10℃上下[4]。
3.3 实际施工中对混凝土浇筑进行有效保护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过程当中,缝隙位置一定不能存有杂质与水。通常来讲,缝隙位置都会涂抹防水砂浆,或者进行挡水设置,以此对多余的水与杂质进行有效处理,以此确保混凝土浇筑、养护工作的全面达成。在此项工作完成以后,可基于铁板进行封盖,这个过程当中要基于砂浆砌筑出防水袋,确保临时杆能够得到有效应用,同时能够将临时杆的实际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4 固结浇筑作业的妥善处理
固结浇筑就是要对混凝土强度、整体性进行全面强化,一般情况下,会在地基应力较大的位置上进行全面、合理地固结浇筑。浇筑深度并不统一,要求遵照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固结浇筑比较适合应用在基层混凝土厚度一定的施工环境当中。混凝土的表面较为坚硬,为了能够强化提升施工质量与施工速度,可直接于混凝土表层实施无混凝土固结浇筑。在进行基层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相应位置的混凝土具备一定强度,且在混凝土浇筑至规定厚度以后对其实施浇筑处理。
3.5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作业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最佳浇筑时间一般应该在 1—3小时之内,同时一定要对混凝土应用量进行严格管控,一般来讲,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量不能超过120—220kg/m3。因此,在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应用正确有效的施工举措,很多裂缝都存在吸浆的情况,因此,基础水极强难以对其实际需求进行有效满足,需要选择应用其他措施进行有效完善。着手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实际应用的浇筑技术进行探析,浇筑作业完成的时候,压力会比设计方案中的压力要小,在无法满足浇筑作业的设计压力时,可遵照实际情况来对压力实施有效调整,在满足一定的浇筑时间以后,等待水泥完成凝固,在兼顾所有因素的前提之下,再遵照计划开始进行浇筑作业。
3.6 混凝土浇筑作业后的养护工作
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以后,混凝土养护作业是极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内容,混凝土养护质量会对混凝土强度、抗裂能力等产生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中内部的水化热量会大量释放,因此在实际养护中一定要对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进行妥善管理,为了能够切实规避内外部温差产生的混凝土裂缝相关问题,要基于表面洒水、外层覆盖保温材料等诸多方式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中午温度偏高的时候,要及时进行保温材料的喷擦,这不仅能够为混凝土进行降温,同时能够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混凝土的初凝时期,要求基于人力挤压操作规避混凝土表面产生粉尘[5]。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之后的养护工作,要求专业工作者、专业养护队伍等进行合理操作,养护周期实际上一般在2—4周之内。
3.7 严格管控混凝土材料的质量
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严格管控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所有材料资源都能够获得合理应用。因为混凝土融合特殊性,要求对材料存储、特性等进行全面管理,保证整体环境符合材料存储的相关要求。在管理混凝土材料的时候,强化提升相关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保证施工环境能够获得良好发展。混凝土融合的所有作业流程当中,要求相关工作者对所有施工材料进行检查与管理,对材料脱节的现象进行及时处理,同时要将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来及时进行改良。想要让混凝土材料得到安全、高效而合理地应用,就一定要提升进行材料管理的力度,对所有材料管理的措施进行完善和健全,达成对材料融合相关工作的有效规范、管理。
构建完善有效的材料管理相关制度,并且提升开展管理工作的力度,强化所有工作者进行材料管理的意识,提升其在材料融合工作方面的重视程度。对所有材料的实际应用、融合进行细致载录,以便于后期的查阅、融合相关工作。构建完善有效的岗位责任制度,对责任标准实施量化,并且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保证制度相关内容都能够获得全面落实。混凝土的混合数据需要进行多次尝试与修正,才能够获得正确的数值。其中需要进行修正的主要有材料活性相关记录、融合材料特性相关记录、实际融合中存在问题的修正记录等,并且将其中的正常数值找出来。基于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深入探究,并且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实际优化中,要消除偶然性的误差数值,强化提升融合过程当中的整体平稳性,同时清晰划分各个测量数据。面对各种材料的各种特殊性进行针对性地改良处理,严格依据施工要求进行材料选择。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作业周期较长,其体积较大,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对比常规混凝土的施工作业来讲,施工技术流畅性方面有较高要求,所以,在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的时候,施工企业要对浇筑作业的特征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以此确保技术应用、处理成效,同时要整合实际情况、技术工作者作业水平等,制定切实有效的浇筑作业方案,将后期的养护工作落实到位,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业的质量与成效,确保其的整体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