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2021-01-27供图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中国公路 2020年23期
关键词:交通委京津冀交通

文/供图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十三五”以来,北京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部署,以《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建设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法制体系建设为保障,初步实现了交通整体发展从注重建设到建设和管理并重的转变,从外延扩充到注重内涵改造的转变,初步形成了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国道108线北京段

在“十三五”公路交通发展中,北京紧紧围绕首都发展定位和要求,精准发力——关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为城市战略定位提供交通服务保障;利用互联网推动交通运输服务行业转型升级;并通过体制改革、法规建设、智能化建设等手段提高现代化交通综合治理能力。

加大改革力度 破除体制障碍

为了更好地发挥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建设“四个中心”、治理“城市病”工作中交通“先行官”的重要作用,北京交通系统在“十二五”已完成事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构架、提升管理效能。

强化归口统筹,实现协同高效。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北京交通委加强了顶层设计,强化了职能归口统筹。不再保留市交通战备办和路政局、运输管理局两个市交通委内设局,其职责及编制并入市交通委机关,实现了市级交通行政管理机构的多部门合一;划转市农业农村局的渔船检验和监管职责到市交通委,与中央部委职责调整相对应。北京市还进一步强化了市交通委在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标本兼治做好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为政府充分发挥行业管理、强化行业统筹和监管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市交通委机关处室设置也由改革前侧重业务推进,向加强行业统筹和监管转变。改革后,北京交通管理体制实现了由“层级制”向“扁平化”的转变,市交通委的决策到公路分局的落地执行形成一条最短的管理链,达到了“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效果。

加大执法力度,实现统筹优化。北京虽早在2000年已尝试交通内部综合执法,但仅限于道路运输和轨道交通等运政执法综合。在新一轮改革中,按照中央和交通运输部深化综合执法改革要求,北京重新组建执法总队,作为市交通委管理的行政执法机构,以市交通委名义执法,在执法体制上首次实现全口径、全领域、最大意义上的综合。

新的执法总队整合了原市交通执法总队、城六区运输管理分局、10个公路分局路政大队执法职责,市交通委相关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承担的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城市道路养护行政等涉及交通运输的执法职责和执法队伍,并对原有执法队伍和内设机构进行了重构和再造。改革后,公路执法主体由原路政局变为市交通委,加之整建制划转来的公路质量监督站被赋予了公路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管等领域行政执法职权,公路执法层级和权威性得到显著提升;特色设置线上监管支队,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优势,专业进行交通行业非现场执法,保证路政执法的高效和有力。

提升治理能力,实现贯通联动。充分发挥“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市交通安全应急指挥部”等市级领导机构在推进全市性交通重点难点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将公路治超、农村公路管养等指标纳入平安北京建设、交通综治等市级考核体系,压实各区政府的主体责任,调动各区推进交通综治工作的积极性。目前,全市交通工作共担共治、综合治理的新格局逐渐形成,京津冀交通应急联动机制得以落实,取得新突破。

昌平区南雁线

平谷区平东路道路绿化成效显著

建立“绿色体系” 实现多元高效全利用

推动绿色公路评价体系建立。“十三五”时期北京率先建立沥青混合料拌和站绿色评价体系。市交通委通过“绿色沥青混合料搅拌站测试评估及潜力分析”课题研究,于2018年5月联合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北京市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指南》(BJJ/T 124-2018),推动北京市21家沥青混合料搅拌站完成了绿色、环保改造升级。

2019年4月22日,交通运输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公路路面养护现场技术交流会”,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参会,交流、参观了北京市沥青搅拌站环保改造、绿色施工及快速养护技术,获得了良好的反应。

全面推广循环利用。北京市全面推广绿色、低碳、循环工程材料,广泛应用热再生、冷再生、温拌沥青等技术。“温拌冷铺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新型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超薄抗滑层技术开发及应用”“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AP)多元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等项目,实现了常温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得到了工程应用,为解决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AP)破碎筛分后,各档RAP利用效率不平衡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多元化高效利用。

大力推动旧料回收,旧料再生技术应用,构建了系统科学的经济激励机制,实现了养护工程再生循环利用可持续、常态化。值得一提是,2018年5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北京市沥青混合料搅拌站绿色生产技术指南》,提出了14项指标,比肩国际水平,一些关键指标较欧美、日本标准要求提高一倍以上,在全行业具有极强示范性和引领性。

工程科技创新 提供强力支撑

“十三五”以来,以提升交通行业技术实力为着眼点,以服务首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出发点,以解决一线工程实际问题为落脚点,在工程材料、快速养护、无损检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流程,有效推动了“四新”技术落地、实施。

国道109线北京段实施了地质灾害防护工程

近年来,国道108线北京段实现了软硬件的同步升级。

保障“四新”技术成果有效落地。2018年1月30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出台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科技项目及成果推广应用管理办法》,规范了北京市交通科技项目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北京市道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牵头制定了《新材料新技术鉴定工作规则》,建立了“四新”技术进入工程的前端渠道,明确了市质监站对北京路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工程使用前进行检测鉴定和验证的工作。2020年6月,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下发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加强交通行业科技创新成果管理工作的通知》(京交科发〔2020〕5号),推进科技创新成果清单管理并运用信息化平台服务手段,搭建多方交流、互动、共享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互认、转化及应用,提升了行业科技水平。

既有道路养护工作提质升级。鉴于我国公路网已基本形成,在设计使用期满后,利用旧路实现长寿命是更加繁重、更加有意义的任务。为此,市交通委通过“考虑旧路剩余价值的公路沥青路面耐久性技术研究”,对2007年至2018年国市县道路况数据挖掘,梳理了30多条寿命超过30年的公路路况特点,提出了6个方面特征,即“良好的路基和排水、砂砾底基层或基层、优质的原材料、适合的养护措施、较合理的路面结构、严格的施工和控制”。围绕“测得出、评得准、选得对、干得好、用得久”5个要素,构建了多指标既有沥青路面结构状况评价体系,基于既有路面典型病害和性能演变规律,提出了既有路面长寿命设计方法。

科技成果高效开发、共享和转化。为深入优化科技管理模式,加强科技成果开发共享和转化应用,市交通委在构建一体化管理制度的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科技成果电子化归档,构建形成了“交通行业科技成果数据库”。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从2010年至2019年交通委科技成果归档入库,涉及项目436项。通过“十三五”科技成果征集,北京市交通行业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积极响应,申报优秀科技成果四十多个,包括桥梁快速整体置换关键技术、车路协同路侧智慧基地、公路积雪结冰预警系统、超强快硬无收缩混凝土关键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科学布局“大养护” 构建路网监测体系

构建全行业的信息化工作体系。以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为基础的跨领域、跨部门综合交通运行调度平台,实现道路、公交、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数据的高度整合和系统集成。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建立了高效的数据链系统,实时同步处置解决线上各类多点突发事件,全面支撑和保障全市交通的平稳运行。

路网设施精准建,运行更稳更安全。“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路网外场设施339套,完成路网运行发布设施累计2911(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套,普通公路重点路段视频监测覆盖率和高速公路视频监测覆盖率均达100%,实现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联动监测,全面实现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为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峰会、党的十九大会议,以及冬奥会、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新机场建设等重大活动和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的信息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提高公路隧道安全通行能力,市交通委开展了公路隧道提质升级、提升公路桥梁安全防护和连续长陡下坡安全通行能力专项行动。排查登记隧道、桥梁、连续长陡下坡路段,明确改造方案,组织相关单位对100座隧道(北京市共计122座隧道)进行提质升级,完成隧道机电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及土建工程的升级改造,同步提升隧道信息化管养能力。

根据全市公路货车超限不停车检测系统布局规划,以治超管理未覆盖道路、货车高流量、超限高发路段和节点为重点,投入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全市建设不停车检测系统63处,并在试点应用图片、数据智能采集设施,大幅提高货车受检率,增强科技治超力量,促进了全市治超信息的交换共享。

信息系统集约建,管理高效更便民。为进一步整合优化“互联网+”行业管理体系,市交通委建成了“四个全覆盖”:即养护业务全覆盖、业务流程全覆盖、业务部门全覆盖、养护对象全覆盖的综合养护管理系统,降低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运维成本,实现各级公路管理部门和养护人员“一平台”办公。借助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识别预警抛洒物等养护事件,实时跟踪基础设施的动态,开展公路全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形成养护专题数据库,评价养护需求,制定养护计划。

同时,对接电子政务工程,做好跨部门电子政务系统衔接。围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要求,将路政行业28个审批事项分别与固资综合受理平台、非固资综合受理平台、固定资产在线审批平台、行政服务审批平台四个系统对接,实现审批事项线上线下“四统一”,同时依托市级政务平台开放行政许可事项信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方便公众查询。

平谷区密三路可变情报板实时发布路况信息

组图:北京市城市副中心通济路智慧道路设备设施建设

探索智慧公路 破局行业转型

“十三五”时期,北京交通行业以创新为驱动,借助“互联网+”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利用互联网推动传统运输行业持续转型升级。

政企合作满足公众个性化出行。借助“两微一端多平台”政务新媒体资源、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路况直播连线”等活动,与高德地图、滴滴出行在公路实时路况信息发布、施工区导航提示等方面建立合作,通过数据的整合、共享,满足公众出行个性化需求。

依托市交通委科技项目,落地应用信息智能发布模型等三项研究内容,应用数据签名加密技术,为情报板信息发布添加了一把“安全锁”,实现了情报板信息发布范围自动计算、内容自动生成、时长自动确定,精准匹配出行者需求,让信息发布更安全更智能。目前全市近200块可变情报板分区域、分时段发布实时路况、天气预警等多样化信息,在国道108线、国道111线部分服务站增设Wi-Fi覆盖等便民措施,设置“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为市民出行提供及时、贴心的个性信息服务。

顺义区李天桥立交桥

此外,在公路养护施工中投放“智慧锥桶”,将施工占道信息第一时间发布至高德地图App,解决了公路临时性占道施工信息采集与发布时效差、范围小、位置不准确等问题,保障养护作业路段公众安全出行。目前“智慧锥桶”在通州、顺义、平谷、延庆、门头沟五个区域及机场高速公路试点应用效果良好。

不断完善副中心和冬奥会路段智慧公路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两翼”的一翼,承担着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主要任务。为大力提升城市服务副中心的出行服务,市交通委编制《城市副中心智慧道路设备设施建设规范》,完成宋梁路、运河东大街智慧路网设施建设。在宋梁路应用路口全景视频与全彩可变情报板,能够直观反应路口各方向的交通运行状况;紧贴办公区功能定位,设计分时段信息发布模式,早晚高峰发布通勤路况信息、平峰时段发布至各交通枢纽通行时间。

松闫路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保障路线,弯多、坡陡、海拔高、视线差,冬季易积雪、结冰,且该路地处国家森林保护区,不能采取大规模施工的方法改善通行条件。面对以上难题,市交通委选取了多功能智慧路桩、路面气象监测、交叉口监测预警等智能设施并建设新型融冰雪路面,同时还将与松闫路大修工程同步建设200余套安全预警设备,大幅度提高该路段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与出行服务保障能力。

持续推进延崇高速试点智慧公路工程。作为“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的试点工程,延崇高速公路项目被国家冬奥会组委会、交通运输部确定为“一号工程”。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段总投资2.3亿元,全长33.2公里,全线将建设互通式立交、桥梁、隧道、服务区等多种交通基础设施,充分满足路网基础设施数字化综合管理和车路一体化协调示范应用的条件,避免智慧公路试点的同质化、碎片化。按照规划,试点建成后将实现全程精准感知、行车安全预警、智慧服务区、基于大数据的路网综合管理、精准信息服务、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六大创新功能。目前,部分示范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年底预计可初步搭建基础设施数字化智慧管控平台,具备支撑开展车辆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示范应用条件,为奥运测试赛做好技术准备工作。

延庆区康张路道路洒水降尘

加强科技治超 推进非现场执法

“十三五”以来,北京市治超工作着眼建立和完善治超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区政府属地治理为主导,部门联动综合治理为依托,源头末端和路网节点监控为重点,精细化网格管理为抓手,综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和科技措施,逐步建立源头和末端有监管、市管道路有检查、乡村道路设物防、相邻区域有协作的治超工作格局。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超限率为0.36%,普通国省干线超限率为0.5%;全市超限率由“十二五”时期的1.7%下降至“十三五”时期的0.9%,违法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市交通委不断加大科技治超投入力度,治超时间了由“人防”向“技防”的转移。为破解公路治超执法依托现场执法模式所面临的取证困难、人员不足、效率不高、治理效果不明显等难题,北京积极探索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业务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提升公路治超科学治理能力和水平。自2015年,加强非现场执法业务流程研究,打通现场接触式、即时处理的传统执法方式向非现场、事后的智能执法转变的可行性路径;另一方面加强了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点位布局研究,在技术、成本、现场条件等约束下,统筹规划、远近结合、合理布防,有序推进公路治超技术监控网络建设。2018年12月,首批普通公路15处非现场执法检测技术设备安装完成并完成了设备调试工作,于2019年第一季度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共建设完成非现场执法检测点位31处84条车道。预计到2023年,全市将建设完成90个非现场点位,实现重点货运路段的全覆盖。自2019年2月全市启动治超非现场执法工作以来,重点监测路段货车超限率由3.74%下降至0.6%,全市非现场监测设备共采集车辆称重检测数据6851万条;采集证据满足执法条件共8786辆,对超限超载车辆产生了强大震慑,闯出了一条科技治超的新途径。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公路应急联动先行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北京市交通应急工作全面贯彻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三地交通区域应急合作,在常态合作、优化机制和联动演练等方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成效。2018年1月17日,京津冀交通应急联动第一次联席会议上,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签署了《京津冀交通应急联动合作备忘录》,确立了联席会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指挥、联动演练等五项合作机制。

延庆区延琉路道路清扫养护作业

国道108线北京段实施道路大修工程

日常应急联动进一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三地不断强化交通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三地交通应急信息技术平台对接。三地交通主管部门分别保障系统信息平台具备对接条件,满足联动处置突发事件辅助决策和视频会商基本需求,确保30分钟之内完成三地视频调通工作,随时通报天气情况、交通状况、突发事件和交通应对措施等,相互推送所属道路视频监控信息。三地建立应急值守和技术保障人员联系机制。以视频会议形式,每月3日(节假日顺延至节后第2天)分别通报上月值守应急工作主要情况,以及本月值守、值班安排和技术保障人员联系方式。在相邻区域发布预警信息时需互相通报,并分别对预警信息进行响应。

深化基层基础合作不断深入。近几年,全市组织完成对京哈、京津、京台等高速公路,以及国道102、国道104、国道106等国省干道所在区域主管部门、养护企业、应急队伍、责任人及联络方式等情况展开调研,建立了协同应急保障基础信息,建立了京津冀三地相邻区域主要道路应急保障工作联络机制,保障京津冀区域重要通道交通安全平稳运行。

应急演练持续深化。2015年12月26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联合印发第一部应急联动预案《京津冀冰雪灾害天气交通保障应急联动预案》。北京市交通委牵头筹备了“京津冀雪天交通保障应急联动综合保障演练”,并于2016年12月15日成功举办。演练突出京津冀协同应急联动主题,初步磨合构建了京津冀三地应急处置的协同决策部署、协同铲冰除雪、协同交通管控、协同救援救助和协同应急宣传等联动机制。

在市交通委牵头组织的“2018年京津冀相邻区域重要通道铲冰除雪联动保障演练”中,采用视频连线、桌面推演、多点联动、在线点评方式,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区雪天道路突发事件为演练情景,设置重点地区区域协同、信息通报、联合会商、就近支援、属地保障等应急科目,全景展示了近年来三地交通行业区域化、机制化、常态化应急合作成果。

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北京将以“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为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交通结构和运行方式,不断升级交通设施质量和服务品质,坚持着眼于提供与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交通服务能力和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高质量养护

2018年11月,世界银行以20公里双车道路路面重铺为研究案例,通过对政府业务部门、招标单位、招标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及律师等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核查,考察政府采购工作的投资效益,并作为营商环境评价参考。北京市和上海市作为参评城市,代表中国参加世行评价,从而得出中国在世界的排名。

“三减两提高”重磅改革。北京市交通委作为牵头单位,在没有任何资料和经验参考的情况下,确定了优化营商环境“三减两提高”,即减时限、减环节、减成本、提高市场开放度、提高公开透明度的改革思路。在“减时限”上,经过改革,招标投标阶段由227天减至37天,合同管理阶段由104天减至34天,共减少260天,两个阶段合计约需71天。在“减环节”上,经过改革,将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阶段的16个环节缩减至11个环节,优化了流程、简便了程序。在“提高市场开放度和公开透明度”上,一方面构建了多级投诉机制和“互联网+投诉”处理渠道,明确规定符合标准要求的项目必须公开招标;另一方面,北京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已实现了从登记为采购实体的供应商到招标、投标、办理担保等19项电子化功能。尤其是通过北京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北京市国库支付系统的对接,支付效率得到极大提高。同时,实现了招标计划、招标文件、中标候选人、中标通知等7类公开公示。电子化功能的拓展及广泛应用,招标投标的便利化、透明化更高,成本更低。

以问题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原则。经过两年的养护工程管理改革,对比2020年世行营商环境评价官网数据,形成了领先全国、世界先进的基本态势。同时,法规体系更加完善、组织实施更加高效、电子平台功能更加齐全、养护市场更加开放。截至2020年6月底,市交通委已在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提前发布招标项目计划138个、公开招标112个、办理担保381份、签订合同67份、已支付合同款37笔、支付金额约1.2亿元,合同价值约4.1亿元。两年的改革政策覆盖了公路养护和建设两大领域,改革期间系统出台的招标投标、工程管理、价款支付、简化开工条件4个文件,全面覆盖了从项目立项、预算概算、招标投标、合同管理、价款支付、工程验收、财务评审等生命周期全覆盖。

猜你喜欢

交通委京津冀交通
人物志
繁忙的交通
2019年京津冀家庭教育大家谈活动在津举办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交通委发缓堵成绩单
市民起诉上海交通委:选择拍卖主办方的信息应公开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