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润八桂
2021-01-27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庞福生梁荣海刘宜双
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 庞福生 梁荣海 刘宜双
“十三五”以来,广西直面贫困地区公路底子薄、技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弱等问题,把交通扶贫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充分发挥公路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性、先导性和服务性作用,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先行官”作用,用行动实现了“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
突出政治担当聚焦发展短板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南部,东邻广东省,西连云南省,西北靠贵州省,东北接湖南省,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行政区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划为14个地级市,111个(市、县、区),1118个乡镇,14229个建制村,人口5600多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8.92%。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广西共有54个自治区贫困县,贫困人口多,石漠化面积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因农村公路供给总量偏低,建设资金不足,县域对外运输通道不完善、内部衔接不畅、运输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广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截至2017年底,全区仍有52个建制村未实现公路通畅。其中纳入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贫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县、边境县等交通扶贫规划范围的45个县,仍有14个建制村未实现公路通畅,10万多公里的农村公路有超过15000公里的县乡道和约3000公里村道因一些危险桥梁、危险隧道、危险路段等因素存在安全隐患,急需加快排查整治。
面对困难,广西公路人只愿苦干不愿苦熬,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发展、“两廊一圈”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全面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公路投资,加快公路建设,加强公路布局优化,强化区域间、各产业集群间、城际间公路联系建设,形成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衔接高效的公路网络。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完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库区矿区等“老、少、边、山、穷”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2017年,广西实施县域公路建设行动,推进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亟需的县域公路项目,投资约420亿元建设县域对内对外干线通道约4100公里,打通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通道,建成一批园区公路、产业公路和景区公路等致富道路,加速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为补齐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2019年起,广西启动了《广西加快实施“四建一通”工程 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19-2021年)》,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约68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7万公里、危桥改造759座、整治农村公路“畅返不畅”里程2276公里、实施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9037公里和实现全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其中54个贫困县投资达546亿元实施项目约9700个,占比超过70%。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建设“小康路”,以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左右江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县、边境县为重点,加快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建设一批扶贫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和新型村镇出口路,努力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道路网,不断解决贫困村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全面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助力贫困地区早日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截至2019年底,广西54个国家级贫困县公路总里程达到700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87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1100公里,农村公路56274公里),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54.81%;45个贫困县通了高速公路,所有贫困县都有二级及以上公路连通。目前,广西已提前完成“两通”兜底性目标,全区14229个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于2020年5月25日全部实现通客车。全区逐步形成了“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的发展趋势。
日臻完善的公路交通网(摄影:闫夏)
4年时间,公路交通助力广西累计脱贫摘帽贫困县46个,超过40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广西农村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0.6%以下,老百姓真实地享受到公路建设带来的获得感。今年5月,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目前,广西正对全区自然村(屯)交通基础设施基数进行排查摸底,编制自然村(屯)通硬化路项目库和方案,为全面启动自然村(屯)通硬化路建设大会战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党建引领增强战斗堡垒
派驻大同村的驻村干部在指导农户发展毛葡萄种植(摄影:梁荣海)
积极投身交通脱贫攻坚战的广西公路人(摄影:曾义平)
公路人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摄影:蒋明灿)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下辖9个市级公路发展中心,85个县级公路养护中心,实行区市县三级垂直管理模式。在脱贫攻坚这场光荣而艰巨的战役中,广西公路系统95个单位尽锐出战,6000余名职工热血出征,充分发挥三级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集中力量为贫困地区办大事、办实事、办好事,用心用情完成定点扶贫各项任务,以坚强有力的后盾形象,频频获得地方政府表彰和群众点赞。目前,全系统已助力111个贫困村、6078户贫困户、22742名贫困人员实现脱贫摘帽。
作为后援单位,公路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不断丰富公路扶贫新内涵,打好“党建+”和就业、教育、产业扶贫的组合拳,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扶贫上求实效,实现党建和扶贫、项目建设同频共振。国道357线罗城四把至环江二级公路项目建设办以打造“修一条路,扶一路贫”党建品牌为出发点,积极为贫困户搭建劳动力就业、劳动技能培训、捐资助学、消费农副产品等多种平台,为项目沿线群众脱贫致富助力。从2019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共吸纳项目途经滇黔桂石漠化扶贫片区的四把、天河、怀群、兼爱、长美、大安等乡镇的沿线群众就业500多人;筹集23.7万元帮助63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吸纳贫困大学生到项目一线实习;号召参建单位食堂、员工购买特困户“五香”(香猪、香牛、香鸭、香菇、香米)产品助推产业加快发展。
公路干部深入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摄影:韦昌学)
“以前村里路不好走,种出来毛葡萄就是卖不出好价钱。现在路修通到山上,今年20亩的毛葡萄至少有4万块钱的纯收入。”罗城县四把镇地门村吴良思说的直通葡萄园的这条路,是地门村大坝屯的一条水泥产业路,连接了沿线的甘蔗、毛葡萄等种植基地,以及3个大型养殖场,通过这条路,当地的农林产品可以源源不断地销到外地。驻村第一书记庞继军介绍,自从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定点帮扶以来,像这样的产业路在地门村就修建了22条,连通了所有的村屯,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也打通了沿线群众的致富路。
四把镇大同村总面积9405亩,耕地面积596亩;全村有251户871口人,分散居住在6个自然屯。由于土地贫瘠、基础差、底子薄,2015年经过精准识别,贫困户134户538人,贫困发生率61.6%,村集体更是“一穷二白”。在定点帮扶联系单位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强化措施,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毛葡萄种植、养猪、养鸡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2019年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1万元。截至目前仅有未脱贫7户19人,贫困发生率降到2.41%。
怀群镇的泗岸和剑江两个村,地处罗城县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因其独有的喀纳斯地貌、优雅的环境、清澈的河流被赞为“不是桂林,胜似桂林”。然而这样一个雄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却一直呆在深山里鲜为外人所知,泗岸小学每年更是因为汛期的到来,使得部分学生无法正常上学。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发挥职能优势,把通村公路建设作为打赢交通脱贫攻坚战的重点民生工程,今年8月当地的泗岸大桥建成通车,解决了泗岸村8个屯1500多村民的出行难题。泗岸小学校长李含勇高兴地说:“建这个桥我们盼望了很久,现在桥搞好了,家长也放心了,到汛期学生能够安安心心上学,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对我们借助乡村旅游助力农民脱贫致富也很有了很大的帮助。”
各级公路部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帮扶建成的一条条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有力推进帮扶村富民产业、乡村旅游、电商等快速发展。同时,配合地方政府在劳务协作扶贫、教育扶贫等方面持续攻坚,广泛组织开展爱心帮扶活动,实现帮扶成效最大化。目前,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定点帮扶4个村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935户3509人减少到76户201人,地门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图为省道313线钦北横岭村路段。路,美了乡村,暖了人心。(摄影:姚权)
连接中国大西南与粤港澳重要新通道的滕县西江大桥(摄影:梁昌兴)
突出作风淬炼弘扬公路精神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广西全区公路系统各级党组织将脱贫攻坚作为培养、识别干部的主阵地,成立公路扶贫攻坚党员先锋队,共选派378名优秀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扎根155个贫困村一线当“擎旗手”,91个党支部与帮扶联系村党支部结对共建,2031名党员干部与3000多名贫困户“结亲戚”,选派扶贫干部人数之多、帮扶对象覆盖范围之广在全区各行业单位中居第二位,也是全区唯一一个正处级区直、中直驻桂定点帮扶单位。
各级基层党组织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向党中央看齐意识,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公路系统党建、职能和政治优势,积极开展共建互帮活动,落实定点帮扶责任,不断完善工作布局,进一步把贫困村党组织建成脱贫攻坚的“桥头堡”,推动各类要素资源向基层倾斜,做好打赢脱贫战的坚强后盾。
在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公路建设项目上,为了打通贫困地区公路“最后一公里”,广西公路人起早贪黑实地测量、夜以继日绘制图纸、披星戴月施工建设。一条条公路纤陌纵横、一座座桥梁凌空飞渡,公路人用他们的艰辛付出,使自己前进的节拍融入到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进程,不仅给八桂大地交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更是给贫困地区带来了希望与梦想。
在各个帮扶贫困村,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为代表的帮扶队伍长期远离亲人驻村坚守,不厌其烦走村入户宣讲政策,不辞劳苦穿梭于城市与田间地头,跑项目找销路。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展示的是公路人精神;一串串鲜明的对比,记录的是公路人的成绩;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洋溢的是公路人一曲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青春赞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块浸润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土地上,公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倾情帮扶,像一缕缕春风,一滴滴甘露,为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四通八达的硬化公路、焕然一新的居民院落、生意盎然的产业基地……公路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开拓精神,以大地为纸,勾画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交通蓝图;以公路为弦,弹奏出一曲曲让后人永久传唱的历史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