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大气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安徽省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1-01-27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安徽省计量

胡 飞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较低,资源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经济理论表明,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众多,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各地区在大气污染治理的过程中,只有明晰大气污染的影响因素,才能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关于大气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近年来学界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富有重要启示意义的结论。李伟娜等(2010)认为,制造业集聚会影响大气污染[1]。张宇和蒋殿春(2013)研究得出,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同时具有“污染避难所”论和“污染光环”论的双重特征[2]。王立平和陈俊(2016)研究得出,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建筑施工、人口规模以及汽车保有量对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影响[3]。邵帅等(2016)研究得出,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曲线关系,人口密度、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与对外开放会影响大气污染[4]。刘晨跃和尚远红(2017)认为,能源消耗结构、集聚规模、技术进步和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是影响雾霾污染的重要因素[5]。李静萍和周景博(2017)认为,工业化与城市化会影响城市空气质量[6]。李世奇和朱平芳(2017)研究得出,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类型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影响存在差异,能源结构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7]。邵帅等(2019)研究得出,我国城市化与雾霾污染之间呈现正向单调线性关系[8]。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外贸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人口密度以及公路里程等因素对区域大气污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区域大气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安徽省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各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借鉴与参考,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安徽省大气污染的现状

为了分析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区大气污染的现状,本文分析了2007—2018年安徽省16个城市的PM10浓度、SO2浓度和NO2浓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由各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平均值可知,2007—2018年,合肥、淮南、马鞍山和淮北的PM10平均污染程度相对较高,黄山和池州的PM10平均污染程度相对较低;铜陵和安庆的SO2平均污染程度相对较高,黄山、合肥和阜阳的SO2平均污染程度相对较低;蚌埠、安庆和合肥的NO2平均污染程度相对较高,黄山的NO2平均污染程度相对较低。另外,由各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标准差可知,2007—2018年,六安、合肥和马鞍山的PM10污染程度的波动幅度较大,淮北、宿州、黄山和滁洲的PM10污染程度的变化幅度较小;铜陵和六安的SO2污染程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合肥、淮北和蚌埠的SO2污染程度的变化幅度较小;阜阳和芜湖的NO2污染程度的变化幅度较大,淮南和安庆的NO2污染程度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总体而言,由于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安徽省大气污染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二、安徽省大气污染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计量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解释

依据环境经济理论可知,影响大气污染的社会经济因素较多,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本文构建了以下面板数据模型:

(1)

在计量模型(1)中,P表示大气污染的程度,本文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包括PM10浓度、SO2浓度和NO2浓度。pg表示人均生产总值,为了分析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是否成立,在计量模型(1)中纳入了人均生产总值的平方项。is表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其用于表示各地区的产业结构。ts表示货物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其表示各地区的外贸发展水平。fs表示各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本文用其表示各地区利用外资的水平。po表示各地区的人口密度,rd表示各地区的公路里程。

依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本文预期,人均生产总值的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第二产业的快速扩张会导致能源消耗量的显著增加,从而会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因此,本文预期,解释变量is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依据贸易与环境理论,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大气污染的机制包括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9]。规模效应是指对外贸易发展通过影响经济规模对大气污染产生的影响效应。结构效应是指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对大气污染产生的影响效应。技术效应是指对外贸易通过影响技术水平对大气污染产生的影响。依据国际经济理论,规模效应通常为正,结构效应取决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方向,如果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有利于节能降耗,则结构效应为负,反之,结构效应为正。大量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技术效应通常为负。总体而言,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取决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与技术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解释变量ts的回归系数的预期符号不确定。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一方面可能导致污染型产业或污染型生产环节向利用外资地区转移,从而加剧利用外资地区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其也可能会带来绿色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从而有助于利用外资地区的节能减排,抑制利用外资地区的大气污染。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外商直接投资对利用外资地区的大气污染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因此,解释变量fs的回归系数的预期符号不确定。通常来说,人口密度的提升会导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因此,解释变量po的回归系数的预期符号为正。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大气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随着公路里程的增加,机动车的尾气排放量通常会随之增加。因此,解释变量rd的回归系数的预期符号为正。

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本文选取的样本为安徽省16个城市,数据来源于EPS数据平台、《安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2007—2018年。

3.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及其解释

依据计量经济理论可知,在对计量模型(1)进行估计之前,需要判断模型的设定形式,即面板数据模型是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通过Hausman检验可知,在分析安徽省PM10浓度和SO2浓度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时,计量模型应设定为随机效应模型,在分析安徽省NO2浓度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时,计量模型应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此外,通过分析得出,当安徽省PM10浓度为被解释变量时,计量模型存在组间异方差、同期相关和组内自相关。当安徽省SO2浓度和NO2浓度为被解释变量时,计量模型存在组间异方差、组内自相关,但是不存在组间同期相关。因此,为了提高实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运用FGLS方法对计量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

依据表1可知,总体而言,安徽省PM10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这表明,由于目前安徽省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安徽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依然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产业结构对安徽省PM10污染具有正向影响。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扩张会导致PM10排放量的增加,产业结构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显然,该结论与理论预期一致。外贸发展水平对安徽省PM10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外贸发展水平的提升会导致安徽省PM10污染的加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安徽省外贸发展的绿色化水平不高,安徽省对外贸易与生态环境没有实现协调发展,安徽省对外贸易亟需绿色转型。同样,利用外资水平对安徽省PM10污染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安徽省利用外资在促进本地绿色生产方面的作用有限,安徽省利用外资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人口密度对安徽省PM10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与理论预期一致。公路里程对安徽省PM10污染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与理论预期也是一致的。

由表1可知,总体来看,安徽省SO2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也是呈现“U”型曲线关系。如上文所述,这是因为安徽省依然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程度不高。产业结构对安徽省SO2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产业结构是影响安徽省SO2排放的重要因素。其余解释变量没有对安徽省SO2污染产生显著的影响。此外,由表1可知,安徽省利用外资水平对NO2污染具有正向影响,也就是说,利用外资水平的提高会加剧安徽省NO2排放,其他解释变量没有对安徽省NO2污染产生显著的影响。

三、安徽省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

从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当前制约安徽省大气污染治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层次相对较低、能源消费结构层次较低、生产者绿色生产观念和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不强、对外贸易的绿色转型程度有限以及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不高。基于此,为了提升大气污染的治理绩效,未来安徽省应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安徽省应加快技术创新,并不断提高科学研究成果的产业化水平,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提高经济增长的集约化水平。

2.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的层次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安徽省各地区应加快发展本地经济,积聚高级生产要素,不断改善要素禀赋,并积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提升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地位,降低低附加值、高能耗产业在产业体系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不断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由于受能源禀赋和能源市场价格的影响,长期以来,安徽省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为了改善能源消费的环境效应,促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安徽省各地区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鼓励生产者使用清洁能源,逐步提升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4.积极倡导绿色生产观念和绿色消费观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绿色生产观念的树立是促进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只有不断提升各类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环境政策的日益严格,安徽省生产者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生产者的绿色生产观念依然不是很强,尤其是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绿色生产观念相对淡薄。因此,安徽省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环境政策,并实施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引导生产者树立和提升绿色生产观念。另一方面,由于受收入水平和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总体而言,安徽省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相对淡薄,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规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5.加快对外贸易绿色转型的步伐

长期以来,安徽省对外贸易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安徽省对外贸易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安徽省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水平相对较低,对外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为了协调外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安徽省应采取有效的外贸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与税收政策,加快对外贸易绿色转型的步伐,不断改善外贸发展的环境效应,降低外贸发展对大气污染的不利影响。

6.积极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

开放经济条件下,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是提升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为了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安徽省在引进外资时,应积极引进技术先进、知识含量高的绿色外资,另一方面,应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环境规制措施,逐步提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生产的绿色化程度。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安徽省计量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利用外资概况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