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光电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1-27付福兴赵小侠王红英刘明霞
付福兴 赵小侠 王红英 刘明霞
创新创业人才是指通识基础厚、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且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1]。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发展研究工作,“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中都明确指出“需要高校面向未来布局新工科建设,探索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2-3]。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同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依然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人。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2012年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科学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5 个专业统一整合而成的一门新专业,该专业涉及学科门类广、理论与实践综合性强[4]。本文聚焦于如何提高地方应用型高校光电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路径,形成以创新型工程教育为理念的新工科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助力作用。
1 基于创新工程教育理念,深度改革光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创新创业教育元素
专业教育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根据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围绕“应用型”的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以适应地方光电产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对光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改革,尤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凸显创新创业元素。
1.1 健全光电专业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大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面广、交叉性强,在汽车、医疗、军事、通信和石油化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修订过程中,要主动对接我国光电企业的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不断完善新工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5-6]。以作者所在的西安文理学院为例,它是一所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的办学定位为“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我校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7年获得教育部审批并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学生共约190 人。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优化过程中,紧扣光电产业对本科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并邀请西安本地光电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吸收企业的有益建议。在制定课程体系方面,为了充分凸显创新创业元素,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精简部分专业课的理论课时,加大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和课时比重,并邀请当地光电企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参与本专业的课程建设,以全方位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毕业时已具备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能尽快地适应岗位工作。
1.2 组建“双师型”或“双能型”高水平师资队伍
我校在师资建设方面采取的是“走出去”和“引进来”政策,一方面鼓励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去进行实践进修和培训,切实的深入企业的一线,与企业一起解决生产和研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目前本专业80%以上的教师具有“双师型”或“双能型”资质;另一方面,我们从企业和科研院所柔性引进专家或高水平人才到学校兼职,进一步提升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力量。
1.3 实行“导师+项目”制,全员参与课外实践教学环节
我校针对理工科学生实行“导师+ 项目”制度,要求在校期间全员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创新创业活动,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通过各种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逐渐与实际结合起来,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提升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进入工作中能够处于竞争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近两年,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第二课堂方面已取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成果,学生普遍反映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2 构建校地、校企、校校共同体,深度合作、协同培养,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作为地方高校,西安文理学院身处西北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的重镇,我们充分吸收和利用地方资源,与地方、企业和陕西知名高校进行了深度合作,构建校地、校企、校校共同体,协同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本科人才。以校企合作为例,我们以光电产业的技术和人才需求为导向,与西安及周边的多家光电企业(含光电传感、光电存储、激光医疗)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我们的合作打破了传统浅层次的一纸化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搭建校企联合的科研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的学术和资源优势,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合作,共同攻克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我们依据企业岗位的人才需求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给学生提供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把学生送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去实践和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此外,我们还聘请行业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企业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参与光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担任兼职教师,担任实践性、创新性强课程的主讲,或开展基于光电技术的学术讲座,指导学生专业实习、学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经过近几年的共同努力,我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也在产学研融合过程中科研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为企业解决了不少难题,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3 营造孵化环境,搭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实践基地、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在于创新实践教育,可充分利用学校与地方和企业创建的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实践基地、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推行基于“企业+ 高校”双导师制的创业训练计划。近年来,我校在积极主动地与校外企业合作搭建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实践基地的同时,也在校内建立了多个创客空间,学校一方面通过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给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优质的师资,并打破传统院系、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鼓励学生组建跨学科、交叉思维的创业团队。实践证明,学生参与积极,效果良好。
4 结束语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地方光电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不断加大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实践基地和创客空间等平台的建设力度,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