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发展策略探析

2021-01-27吴波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

消费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三江侗族遗传

吴波 三江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过程中,由于开发和保护是两个方面的内容,那么两者之间的就会存在一定的冲突,为解决存在的这种矛盾,探究合理的发展策略有很必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城镇化和乡村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开发成为势在必行的工作,对于城市开发再利用趋势下的历史文化街区,研究开发和保护是非常现实的。因此本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研究,对于现代专家学者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概述

国外早在18世纪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18世纪末,欧洲国家开始一系列历史文物修复运动,对城市文物建筑保护工作进行相关指示。二战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现代旅游的发展刺激了旅游行业的兴起,国内外学者都将目光转移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上去。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研究比国外晚上很多年,但是在国内专家学者和专业人的努力下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三江侗族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属于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有明显的山地谷地气候特征,其中著名经典比较多。2013年,三江侗族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为37.26亿元,2017年,三江侗族实现了GDP的全面增长;2019年,三江侗族自治县被评选为第三批生态文化建设示范县。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做出了更大的改动,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加强对这个方面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得到了很好的贯彻[1]。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化趋势发展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被压缩

全球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前景堪忧。从整体上来看,文艺复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全世界人们持续进行精神文化消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神文化逐渐被商业化、俗化,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体结合发展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有弊,感官文化快速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传统人们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价值观念已经不可取。在这种情况下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传,对其进行传承、保护,难度非常大。由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全球文化呈现出驱同性、同质性等现象。面对这种情况三江侗族地区需要全面做好自身定位,保证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后继乏力

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力,抢救和保护形势严峻。三江侗族地区拥有天然的资源、多样性的文化记忆,存有着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当前,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文化项目、艺术项目快速消失.比如部分项目传承人年事已高,后面没有人去继承,很多项目处于濒危,甚至消失。其次是立法保护不全面。生存艰难,亟须立法保护。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但面对新文化、外来文化以及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冲击,越来越不被年轻人所认可而渐入困境,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措施机械能保护,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最终只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发展成为历史。

(三)传承和保护方面资金投入比较少

目前各级政府对“非遗”保护都很重视,日常经费也有了保障。但这与我们所面临的艰巨保护任务相比,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其次,各级政府都有侧重的保护项目,有的都已制定了具体的保护计划。但要执行这些计划,则需要巨大的投入,而目前政府财力有限,要满足保护需要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非遗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仍具有独特的光彩和魅力,它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因此,保护、利用好非遗 是每一个国人的历史使命与社会担当[2]。但是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和保护存在较多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发展策略探析

(一)强化对三江侗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历史已经超过千年,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同样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地区人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强化对地区文化传承和保护方面的意识。只有在树立正确认识观念的前提下,三江侗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支持力量。同样,经济发展也能够快速推动茶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地区民族文化,这也是保护三江侗族文化遗传的前提。可以积极开设旅游项目吸引更多人到地区旅游,推广地区文化。在信息化、科技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人开始引流,运用短视频或者是大量文案等修饰网页,吸引众多人的眼球,博取眼光之后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三江侗族地区应该将其作为借鉴模式,打造出专门的旅游项目,真正将其作为当地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形式。其次还可以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编排到教科书上,让学生更多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推荐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找出引以为傲的地方,丰富地区的图书。充分运用多种形式来推广地区文化,保证非物质文化得到传承,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做好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宣传。

(二)建立合理的传承机制

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是长期而艰难的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原本就是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只有完善传承机制,实现对不同工作的规划和合理的安排,制定出相关的制度,从而保证传承机制的顺利运转。首先当地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制度要求,做好三江侗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治方面的保护内容,对县、乡、村等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传做好调查分析,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内容能够引起人们的重视,从而更好保护文化。同时还需要专门的组织机构落实管理各项规定,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进更新。可以聘请国内专业人员,或者是国外的优秀人员等,借鉴外国优秀的方案等等,建立起专业的组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传承,对几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传进行分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机制,对成立的管理机构,做好组织管理[3]。

(三)举行与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关的活动

壮族属于少数民族,有独特的风俗,比如在服饰、饮食、婚宴等等,由于风俗文化的不同,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多样性和丰富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运用移动终端、互联网技术等等,加强对三江侗族地区文化的宣传,让人们意识到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在地区内形成强有力的保护意识以及全民行动,采取合理的方式,比如书展、画展、讲座,婚宴等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宣传文化活动,让人们了解到壮族文化的魅力。因此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三江侗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深入人心,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顺利进行。

结语:在三江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我们先要对现有资源做到正确的评估和定位,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和开发,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最终实现芜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三江侗族遗传
三江之水天上来
非遗传承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三江并流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