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2021-01-27尹绮旸四川传媒学院
尹绮旸 四川传媒学院
引言:生态旅游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发展观念,现代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后代资源为代价。生态旅游倡导不以破坏自然环境和当地人民生活为代价进行旅游活动的开发。但是,事实上因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不善,所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这有违开发生态旅游的初衷。因此,必须要重视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现状。我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近些年旅游产业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到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游客逐年增多,特别是法定节假日,各个旅游景点人满为患,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追捧。1982年中国湖南诞生了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森林公园,这是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我国生态旅游就此展开新的篇章。直至今日,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生态旅游胜地,例如长白山、西双版纳、武夷山、洞庭湖等生态旅游名地每年都能吸引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这些生态旅游地都成了该地区的标志地,具有极高的代表性。不仅如此,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业衍生出来的其他产业给当地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也在稳步提高[1]。
我国的旅游产业起步时间较晚,但是整个行业却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与西方旅游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在旅游管理的经验上我国还有所欠缺。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生态环境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监督,导致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屡发生;二是生态资源盲目开发,实行粗放式管理模式带来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浪费,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是生态管理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不合理,导致地方特色得不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体现,功能区的不合理布局致使生态园区中的管理秩序得不到保证;四是安全管理存在隐患,游客的安全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安全意识得不到真正的提高,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游客个人的疏忽和大意致使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制度。对自然保护区实行保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挥法律的强制性作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应该被视作违法行为。因此,立法机关要制定并出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生态旅游管理做出明确的法律规范。对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就从法律层面制约和规范了生态旅游开发业[2]。另外,法律法规的完善为执行与监督机构提供了制度保障,在监督执法的过程中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不管是对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还是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制性的法律制度是一切活动的准则。
(二)转变发展观念,推进集约型管理模式。现代化社会生产已由之前的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方向发展,以质量去赢得市场而不是数量。对于生态旅游管理来说,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然不符合当下生态旅游发展的要求,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集约式管理模式要求对自然资源有一个全面掌控的意识,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掌握在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可承受范围之内,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推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将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综合性产业来发展[3]。
(三)对自然保护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首先,自然保护区开发工作的开展必须在具备好完整的规划方案的条件下进行,开发的力度必须基于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之上。其次是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功能区域做一个明确的划分,例如游客观赏区、游客休息服务区、野生动物活动区等等,并且每个区域要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游客的随意走动,既不利于游客安全的维护又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规划园内的布局能够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避免开发过程中自然资源利用失衡。各种功能区的明确划分能够有效提高管理中的针对性,提高管理的效果[4]。
(四)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游客安全意识。增强游客的安全意识也是生态旅游景区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出于对游客生命安全的保护以及提高游客对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视,在入园之前游客必须通过安全教育测试以及签署安全协议书。特别是在野生动植物公园中,在野生动物活动区中往往会设置有用于游客自驾的专门通道,在猛兽活动区,游客绝不允许私自下车活动。旅游管理中安全管理也至关重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在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自然资源利用的好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合理的规划和盲目、过度开发将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最后是得不偿失。为了能更好地挖掘自然资源的价值,生态旅游管理必须着重于对生态的保护,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