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必须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2021-01-27聂立新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聂立新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
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指的是大学中的课程要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肩负起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使命。思政课程必须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一方面是思政课程承载知识传播的功能,另一方面,知识类的课程必须要秉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前提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把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目标
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几百年的巨变,这些巨变都承担着社会矛盾的重担,西方思想的侵蚀也导致很多学生的价值观多多少少受到资本主义的侵蚀,思政课程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思政课程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也是引领学生完成思想蜕变的重要途径,思政课程一定要学习和育人两手抓。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在育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思政课程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创新课堂考评机制,从而让学生能够将思政课程融入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之中,从而提高思政课程的作用。同时,要不断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在基础的学习点智商,增加思政的内容,让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相统一。
(三)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存在共同的价值引领
思政课程是要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大政方针、基本国情等等,通过对于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能够明白是非,坚定自身的政治走向,用科学的方法和理念理解社会。课程思政是在知识的课程之中增加道德培养的体系,所有教师都要秉承着“教书育人”的理念,从而实现学生思想上的飞跃。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路径
(一)推进铸魂育人的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指的是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提高供给实现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其更加适应需求的变化,完成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就要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一方面,让教育教学资源更加接近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程度,增加教学内容的可学性,让学生能够在教育教学资源中找到自己擅长的部分,并实现自己潜能的提升和特长的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学习思想政治的环境,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资源之中有所选择。高校之中,思政课程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过于单一、脱离学生需求、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在学生的培养上、课程的设置上、评价的体系上都应该下足功夫,真正完成一些学生感兴趣、质量高的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同向的“降成本”、同行“高效率”。
(二)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在思政课程上,必须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发挥思政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在课堂之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学体系,认真谋划课程目标,提升课堂效率,完成教材设计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升思政课程的有效性。
在课程思政上,切忌生搬硬套,不要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像学生强硬的灌输社会主义理念,要将习近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真正融入于课堂知识之中,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内容,突出社会主义理念,在不断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水平。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教授学生科研的能力,通过谈话、讲授、实践活动等形式不断增强学生对于中国史、共产党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红色基因,从而使得学生的理想信念不断坚定在红色的沃土之上;在教育教学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性,改变“填鸭式”的传统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日常的形势政策教育之中不断了解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知识。
(三)增强同向同行的文化认同
认同是一种心理上的肯定、情感上的趋同,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心理排斥、距离和隔阂,是共识达成的前提。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文化认同,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基本的感同身受、情感体验、心理归属,从而形成对于思政教育的基本认同,让教师和学生因为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共同的精神纽带。其实,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想,从本质上讲都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能够在今后的人生之中形成指引性的作用。增加文化认同,就是要求教师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学习新思想,不断巩固新理念,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注入新活力、新内涵。当前,我们必须在尊重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差异中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融共生、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