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急诊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2021-01-26姜新昌赵承志孟丹丹
姜新昌,赵承志,孟丹丹
冠心病(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临床上可分为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型冠心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有研究表明,如果患者发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严重者可能出现猝死等症状,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由冠心病加重引起,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重视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1]。为此,应对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急诊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现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阻塞,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判定存在心肌坏死。(2)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药物禁忌;(2)合并严重干扰治疗结果的疾病者;(3)合并精神疾病等无法配合治疗者;(4)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鄂州市中医医院2018 年8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80 例,根据治疗模式不同分为利多卡因组与胺碘酮组,各40 例。利多卡因组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龄44~76 岁,平均(58.5±2.2)岁;疾病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17 例,室性心动过速13 例,室性期前收缩6例,心房颤动4例;病程2~18年,平均(8.51±2.2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0 例,Ⅲ级19 例,Ⅳ级11 例。胺碘酮组中男19 例,女21 例;年龄45~76 岁,平均(58.7±5.2)岁;疾病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18 例,室性心动过速12 例,室性期前收缩7 例,心房颤动3 例;病程2~18 年,平均(8.53±2.21)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0 例,Ⅲ级18 例,Ⅳ级12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利多卡因组给予利多卡因(药品名称: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5388)治疗,将利多卡因50 mg 与20%葡萄糖溶液 250 ml 进行混合,静脉滴注,1 次/d。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药品名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4923)治疗,将胺碘酮150 mg 与5%葡萄糖溶液100 ml 进行混合,静脉滴注,且24 h 药量不得超过12 g。若患者症状未缓解,可隔30 min 后,追加使用胺碘酮,并根据患者情况调节滴速。治疗1 周。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由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定。(3)比较2 组临床疗效,其判定标准为: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显示恢复正常,期前收缩次数减少90%以上,心功能改善2 级为显效;心电图检查显示部分改善,期前收缩次数减少>50%,心功能改善1 级为有效;病情无好转为无效[2]。(4)比较2 组心律失常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心律失常再发生率。(5)观察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治疗前2 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治疗前,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且胺碘酮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利多卡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表1 2 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2 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且胺碘酮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表2 2 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临床疗效 胺碘酮组临床疗效优于利多卡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34,P=0.000)。见表3。
表3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4 心律失常转复时间、住院时间 胺碘酮组心律失常转复时间(3.45±1.16)d、住院时间(8.42±1.16)d,短于利多卡因组的(5.45±1.25)d、(10.72±1.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7、6.509,P=0.000、0.000)。
2.5 心律失常再发生率 胺碘酮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为2.5%(1/40),低于利多卡因组的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5,P=0.013)。
2.6 不良反应 胺碘酮组出现恶心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利多卡因组出现恶心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6)。
3 讨论
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可由细胞内钙升高、低钾血症、肾上腺素、酸中毒等因素诱发。如果治疗措施不科学或长期不能治愈,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临床治疗措施非常重要。
胺碘酮属于第三代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的主要作用是阻断钠钙通道,减慢房室传导,阻断房室激动,抑制外向电流。胺碘酮作用机制分析如下:(1)胺碘酮是非竞争性的,能有效地抑制钾通道,延长房室、心房和心室的动作电位时间,以避免心脏颤动,阻断心房传导,从而控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2)胺碘酮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增加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3]。但需要注意的是,首次用药应以静脉滴注为主,可保证血药浓度,缩短t1/2;静脉滴注适合急救,可在短时间内保证血药浓度;控制症状后,可改为口服模式,进一步维持血药浓度[4-5]。药理研究证实胺碘酮对心肌细胞膜钾通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还能抑制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和钠通道,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和电导率[6]。同时,该药还能竞争性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扩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心肌血氧供应[7-8]。因此,在本研究中,胺碘酮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更明显,总体疗效更可靠。相对于利多卡因,胺碘酮可通过阻断心房快速钠内流,非竞争性阻断α 和β 受体,降低传导速度,降低窦房结自律性,胺碘酮可延长心肌组织的有效不应期,有助于消除折返性激活。此外,胺碘酮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维持血流平衡[9]。同时,胺碘酮没有负性肌力作用,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用明显,不会影响患者心功能,其用药安全性得到认可。可见,与利多卡因相比,胺碘酮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方面更具优势,能有效稳定心肌电,减慢心率,预防心脏颤动,近远期效果理想,最大限度地降低猝死风险[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胺碘酮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利多卡因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利多卡因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利多卡因组,临床疗效优于利多卡因组,心律失常转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利多卡因组,心律失常再发生率低于利多卡因组,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无差异,表明胺碘酮急诊治疗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降低心律失常再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