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2021-01-26闫慧芳焉丹高敏安峥
闫慧芳,焉丹,高敏,安峥
中日友好医院 医学工程处,北京 100029
引言
近几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三级公立医院在发展方式上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上转变,在管理方式上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绩效管理上转变。医院内部的医疗设备更新换代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医疗设备的购置,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在后期的使用维护中占用了较多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医院以低成本获取高效益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公共利益)[1-3]。因此,严格控制、科学合理地规划医疗设备的配置,充分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向发展,是促进医院长效、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4]。在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5]中指出,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强化绩效考核导向,推动医院落实公益性,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同时坚持信息化支撑,确保结果真实客观,发挥大数据优势,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
在全国公立医院大力开展成本控制的形势下,医疗设备管理部门在管理模式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介入信息化手段,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和精细化水平[6];或对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管理进行了发力,及时跟踪、了解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为医疗设备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的量化指标[7-8];更有医院系统地、全面地进行医疗设备的使用数据分析,将信息化结果应用在设备管理环节[9],做到了将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有效应用和贯彻落实,提升了医院医疗设备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如何在大型综合医院应用医疗设备的使用数据分析,全面增强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意识,坚定医院的医疗设备合理使用观点,是本文的着力点。本文以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为切入点,将现有的基于信息化的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数据,贯穿到了大型医疗设备的预算购置、使用管理以及更新决策各个阶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各级医院的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1 建立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数据模型
1.1 确定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的基础数据
包括设备基本信息、设备收入数据、耗材使用数据、设备折旧、维修维保、水电消耗数据、人员工资支出,可从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耗材管理系统和试剂管理系统中等系统取得。
1.2 对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基础数据的分类
(1)收入数据。设备收入数据。
(2)支出数据。包括设备折旧、维修维保、水电消耗以及人员工资支出。
2 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流程
医院医疗设备使用数据存储在院内的多种信息管理系统中,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手术麻醉系统以及每种设备专属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消化科 PACS、超声科PACS、放射诊断科PACS、放射治疗科PACS、核医学科PACS)等多个系统。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深入发展,数据不再受信息系统的限制,医疗设备管理人员陆续实现了不同医疗信息系统的互通有无,实现了数据与决策的等效转换,并先后突破了信息化应用的瓶颈,将分析的大数据应用在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阶段[7]。
2.1 大型医疗设备基础信息的导入
我院开展的医疗设备使用监管项目经历了三个阶段。结合每个时期的医疗设备管理现状,第一阶段始于2015年,采用半自动半手工方法对甲乙类医疗设备的使用收费项目进行手工筛选、手工统计;第二阶段始于2016年,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设备收费项目的自动提取、自动分析,并将医疗设备的监管范围扩展至单价50万元以上(我院大型医疗设备的监管范围,下同),争取实现医疗设备的合理应用、全方位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统筹管理目标。目前我院已实现对本院所有单价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使用监管的全覆盖,截至2019年4月底,我院本部单价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共计481台件,涉及42个临床医技科室。我院本部监管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分布和金额分布如图1~2所示。
2.2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数据的获取
结合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申请书,与科室逐台核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收费原则,维护、完成医疗设备使用数据的采集工作。
2.3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报告的反馈
有效把握此次契机,与科室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定期向科室反馈本科室的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监管报告,建立以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为出发点,以医疗设备使用数据为依据,以改善、解决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为目标的大型设备使用监管体系。
图1 我院本部监管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分布
图2 我院本部监管的大型医疗设备的金额分布
2.4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整改、落实
以医疗设备折旧年限为使用年限分水岭的参考值,将设备使用回收期大于折旧年限的设备使用数据做涂黄标记,督促科室填写医疗设备整改报告,进行限期整改,引起科室对该设备使用的重视[10]。
3 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结果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逐步深入发展和医院管理发展模式的转变,各大医院均提升了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并先后开展了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的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效[11]。但在持续化推进过程中,海量数据的恰当应用与否成为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发展的瓶颈,深层次地制约了医疗设备效益分析的质量。以下是我院根据医院发展实际需要,开展的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应用案例。
3.1 医疗设备的预算编制与配置原则
预算管理作为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管控手段,是对医院各科室的设备资源进行全面论证、合理配置和科学控制,以便有效地管理和协调医院的设备诊疗活动[12]。预算是全院的规划,必须建立客观、公正、合理的量化指标来匹配医院、各科室的医疗设备预算额度。我院根据现阶段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实际条件,制定了2019至2021年的医疗设备配置预算编制细则,作为医疗设备预算额度测算的重要依据。
以医院的实际工作发展需要为基础,参考我院医疗设备近几年每个年度的预算支出情况,并结合同级医院中医疗设备预算与医疗设备规模的占比情况,将医疗设备总金额的5~10%作为全院以及各科室的医疗设备预算编制范围。在各科室的医疗设备预算额度测算中,将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医学工程处测算)和科室的运营情况(运信处测算)作为预算额度测算的重要参数,同时从医院发展规划、科室的医疗设备配置密集性、科室的影响力、学科发展情况等多维度适当调整,进行综合评价、科学决策。上述评分细则中,现有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经济效益分值权重较高,以保证在临床科室实际工作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医院效益,符合医院的成本管控要求,科室的综合得分和预算额度的测算对应关系为:90分以上的占比为10%,80~89分的占比为9%,70~79分的占比为8%,60~69分的占比为7%,50~59分的占比为6%,49分以下的占比为5%。
其中,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情况包含了大型医疗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现有大型医疗设备的预期效益达标情况、科室的大型医疗设备平均整改落实情况和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平均回收期,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评价细则如表1所示。按照该预算测算依据,与各科室负责人逐个进行了医疗设备预算编制原则流程的确认,得到了各科室的一致同意和高度认可。按照该预算原则测算后,三年预算额度从最初科室申报的6.75亿元减至了4.0亿元,节约了医院2.75亿元的成本支出。
表1 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评价细则
我院耳鼻喉科共有3台50万元以上的效益类医疗设备,其中,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的使用率低,占比为33%,其实际收入小于申购时的预期收入。科室反馈提高设备使用率的整改时限是1年,大型医疗设备平均投资回收期大于6年,经测算得出该科室的医疗设备预算总金额。我院消化内科共有12台50万元以上的效益类医疗设备,2台内窥镜的使用率低,占比17%,所有医疗设备实际收入大于申购时的预期收入。科室反馈根据设备使用用途将监管类别进行调整,大型医疗设备平均投资回收期小于6年,经测算得出该科室的医疗设备预算总金额。耳鼻喉科和消化内科的大型医疗设备实际运行指标如表2所示,根据评分细则和实际运行指标对应的该科室医疗设备预算金额如表3所示。
通过将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纳入全院各科室的医疗设备预算原则中,为医疗设备的分析、评价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了临床各科室对医疗设备配置、使用率的重视。
在医疗设备配置环节,使用率不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整改效果将作为科室的医疗设备配置优先级的考核指标[13],对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科室,优先给予配置;对科室的医疗设备整改效果良好,但对医院学科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医疗设备,也适当解决;对医疗设备使用整改不到位的,科室对设备管理不到位的,暂停该科室的设备配置进度,使医疗设备的论证更全面、决策更科学、实施更有针对性,全面提高医疗设备的配置水平。
表2 耳鼻喉科和消化内科的大型医疗设备实际运行指标
表3 根据评分细则测算科室的医疗设备预算金额对应表
3.2 医疗设备的调配和共享体系
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分析为同类设备合理调配、资源共享提供客观依据,促进了医疗设备的充分利用,避免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统筹规划全院医疗设备资源起到了积极意义[10]。
3.3 医疗设备的更新决策阶段
医院配置的大型医疗设备在持续运行一段时间后,技术性能的下降、故障的出现会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效率。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通过更换零件、日常保养维修解决故障,延长设备寿命。但近几年技术的迭代更替、高额的零配件更换价格,使得对现有设备和新设备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别进行评估,选出对提高我院成本效益有利的方案尤为关键。这种情况下,通过有力的客观数据为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4 讨论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推进了医疗设备全方位、全周期管理的健康发展,通过本次的预算编制和购置原则与各科室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相结合,科室梳理了68个临床医技科室的医疗设备购置预算额度。其中52个科室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总体良好,16个科室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不佳,双向促进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经济发展上节约了2.75亿元的医院成本支出,带动了医院的长足健康发展。这种模式的开展引起了各科室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的重视,促进了对现有医疗设备的充分使用。追踪2018年全年需要进行使用情况整改的医疗设备,截至2019年4月,整改方案有效落实、使用率达到标准的医疗设备占需要整改的设备比重达60%,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院神经内科的1台脑电图机使用投资回收期大于设备的折旧年限,经与科室进行多轮沟通后,科室通过增加周末时间收治长程脑电图检查的方法显著提高了脑电图机的使用效益。同样,我院超声诊断科通过培养更多掌握穿刺技术的医生进行介入治疗的方法提高了介入超声设备的使用情况。
5 结论
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遵循了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以使用数据为依据,为医疗设备预算配置、使用管理、更新决策各个阶段提供了科学的论证基础。在设备预算配置阶段,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为预算测算、配置优先级提供了数据支持;在使用管理阶段,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为科学调配、智能共享提供了客观依据,充分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在设备更新阶段,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为设备的停止服役时间点、节约成本提供了更新的依据[14-17]。
下一步可建立更多指标,应用卫生技术评估的方法来促进医疗设备运行管理示范体系的建设,包括设备使用效率、功能使用率、功能完好率等。同时,加快“互联网+医疗设备”的建设,做优存量,做大增量,提质增效,将大型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贯穿于常用的中小型医疗设备的管理模式,实现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常态化,助力创建医院的健康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