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一步发挥地勘事业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2021-01-26杨庆乐建
杨庆,乐建
浅谈如何进一步发挥地勘事业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作用
杨庆,乐建
(四川兴蜀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 610072)
本文基于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点将地质灾害项目分为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围绕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具体建设工程的防治工作两类,讨论通过对其实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地勘事业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升级转型,进而达到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提高主动防灾能力的目的。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分类管理;主动防灾能力;四川
1 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四川省作为全国地质灾害最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制约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持续投入下,四川省基本建成全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主要包括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处置等四大体系,充分发挥了“群专结合”、“人技结合”和“空天地一体”等防灾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方法的优势,全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李毅等,2018;胥良,2013;寇敏芳,2019;关凤峻,2016)。
其中,地勘单位作为四川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中的专业技术单位,全面参与了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等工作,为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尤其是地勘事业单位更是地勘单位中的主力军,除全面参与全省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外,还积极参与了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排查、汛期驻守督导、监测预警以及防灾减灾理论研究等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履行了地勘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
但纵观近年来的地灾防治工作实践,虽有地勘事业单位的积极参与支持,仍然存在主动防灾能力不足、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欠缺、优质成果较少等问题(胥良,2013;殷跃平,2004);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各地勘事业单位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式多以具体项目为载体,项目获取方式又以招投标、比选、竞争性谈判等市场竞争为主,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地勘事业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参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汛期驻守督导等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所以,如何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广大地勘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科研创新能力将成为进一步提升主动防灾能力的关键。
2 地质灾害项目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地勘单位参与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形式多以具体项目为载体,根据项目的特点可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可称为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有:各区县(区域性)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监测预警和汛期驻守督导等工作,这类项目具有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持续时间长、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第二类主要为围绕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或具体建设工程的防治工作,主要有:各类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效果监测及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项目,这类项目具有目标明确、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具体、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各地勘单位(包括地勘事业单位和其他性质地勘单位)参与积极性高,随着各项管理制度的逐步健全,这类项目达到了既定的防灾减灾目标。
但对于第一类项目,因项目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现主要是由省内地勘事业单位来承担,但仍存在技术力量和设备投入不足、成果质量不高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支撑区域性、基础性的防灾减灾工作;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具有工作内容多、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服务周期长、效益低等特点,项目投入产出不匹配,导致专业技术力量、设备的投入不足。
(2)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若采用招标比选等市场竞争方式确定承担地勘单位,就导致承担某地区这项工作的地勘单位不连续,变化频繁,这不利于地勘单位的履职尽责,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延续、深入。
(3)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求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应能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提供基础支撑,这就导致该类项目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目标任务就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技术质量要求高,投入大,无法参照一般生产项目进行管理。而目前仍按一般项目来管理,加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结果就是地勘单位在承担这类项目时仅仅局限于项目本身,相应的总结归纳和提升不足,科研工作投入不足,科研成果不突出,不利于整个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
(4)区域性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工作虽已在各地区试点实施,但地勘单位参与度不高,未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专业技术优势,使得在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中存在断档,不能充分发挥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和支撑作用。
因此,要想进一步激活地勘事业单位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中的活力,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就非常有必要。
其次,四川省拥有国内最庞大的国有地勘队伍,主要由中央和属地管理两种类型,比例大致为1:5,以四川省属地管理的国有地勘队伍为主,目前从业人数超过3万,正面临地勘事业单位改革,但因四川地勘事业单位数量众多、发展差异大、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和包袱重等问题使得改革面临困难较多(毛成栋等,2015;高兵和方敏,,2012;方敏等,2010)。所以,如果以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依托,引入地勘事业单位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建立较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地质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成效;另一方也可以为地勘事业单位提供政策支持和机遇,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改革,意义重大。
3 地质灾害项目的分类管理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根据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分为两大类进行管理:
第一类是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具体包括各区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详查、小流域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和地质灾害汛期督导等区域性、基础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鉴于该类项目具有区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等特点,技术要求较高、服务周期长、责任重大,建议由地勘事业单位来承担实施。
第二类则主要是针对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项目,包括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效果监测等项目,对于这类项目仍可按目前招投标、比选等市场竞争的方式确定承担地勘单位。
针对第一类项目(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的具体政策建议有:
(1)由省政府或省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全省地勘事业单位(含高校及科研院所)力量,根据地勘事业单位的技术力量、专业设备配备等综合实力分区划片确定全省地勘事业单位承担各地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地方政府结成一对一、较为长期稳定的对口服务关系,地方政府根据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内容制定财政预算,并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对口地勘事业单位。
(2)借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的经验,由地勘事业单位和地方共建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科研基地,提供长期、持续性的科研创新平台,促进区域性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影响因素、成灾机理、生态修复等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为地区主动防灾减灾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
(3)增加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确保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够长久持续、深入地推进,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技防”提供新的动力。
(4)地勘事业单位应主动融入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去,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服务支撑,做到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同时地勘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地方生态环境保护方向,整合专业技术力量团队积极融入到地方政府的工作中去,拓宽地勘事业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服务领域,助力地勘事业单位的升级转型。
(5)加强对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考核,压实责任,建立进入和退出机制,充分调动地勘事业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4 地质灾害项目分类管理的意义
实行地质灾害项目分类管理主要是将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现有地质灾害项目中分离出来,不再采用项目招投标和一般地质灾害项目的管理模式,其意义主要有:
(1)落实地勘事业单位的防灾减灾社会责任。分区划片确定承担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地勘事业单位,有利于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持续深入,而且地勘事业单位的防灾责任明确。
(2)确保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实效。分区划片确定地勘事业单位在保证了地勘事业单位稳定的同时,有利于地勘事业单位熟悉掌握工作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影响因素、防灾工作重点难点及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地勘事业单位长期、持续性地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取得突破提供基础保障。
(3)体现区域性、基础性工作的目的和价值。通过在这类项目中增加科技投入,明确科研任务,这就促使地勘事业单位主动去归纳、总结和提升,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理论和技术的进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中“技防”能力,为主动防灾提供可能。
(4)提高地勘事业单位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地勘事业单位的升级转型。通过地勘事业单位和地方共建区域性地质灾害防治科研基地,进一步为地勘事业单位科研创新工作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积累了基础数据,锻炼培养了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了地勘事业单位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了传统地勘事业单位向科技型服务型地勘单位的升级转型。
(5)进一步彰显地勘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职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地勘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社会责任,通过参与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通过获得国家、地方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减轻了单位负担,推动了地勘事业单位改革;另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也能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积极为基础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服务,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充分彰显地勘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职能。
5 结语
综上,基于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地勘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讨论通过将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分为两大类实施管理,其中第一类是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第二类则主要是针对具体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项目,建议第一类区域性基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以任务委托方式由地勘事业单位来承担实施;同时辅以共建科研基地、增加资金投入等措施,将进一步激活地勘事业单位参与综合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的活力,提供更精准、持续、创新和全方位的技术服务,进而不断提升地方政府的主动防灾减灾能力,并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
李毅,潘倩,张洪.2018.小金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四川地质学报,38(02):299-303.
胥良.2013.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33(02):208-211.
寇敏芳.2019.今年四川已发生地质灾害1694起5700余人避免因灾伤亡[N].四川在线消息.2019-09-09.
关凤峻.2016.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四大体系”建设[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9(010):4-7.
殷跃平.2004.中国地质灾害减灾战略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5(02):4-11.
毛成栋,王志刚,高兵,杨浩.2015.四川省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现状及发展建议[J],(10):31-33.
高兵,方敏.2012.国有地勘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背景、存在问题与建议[J].中国矿业,21(S1):185-188.
方敏,王雪,钱丽京.2010.努力适应新形势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建议[C].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78-82.
A Brief Discussion on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Control of Geohazards
YANG Qing LE Jian
(Sichuan Xingshu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 Ltd., Chengdu 610072)
This paper divides geohazard research projects in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gional basic geohazard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pecific geohazards hidden danger points or specific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suggests that they be managed separate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nthusiasm, initiative and ability to innovate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hazards and promote the reform,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ions, so as to promote the basic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geohaz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active disaster prevention.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geohazards; reform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ions; separate management; active disaster prevention capability; Sichuan
{P621+.4}
A
1006-0995(2021)03-0471-03
10.3969/j.issn.1006-0995.2021.03.024
2020-10-22
杨庆(1969— ),男,四川丹棱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等方面技术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