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20·8”洪水预报及预警实践
2021-01-26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重庆 400020)
1 研究背景
1.1 寸滩水文站及“20·8”洪水概况
寸滩水文站位于长江干流与嘉陵江汇合口以下7.5 km,东经106°36',北纬29°37',集水面积866 559 km2,为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后控制站及三峡水库入库控制站。寸滩站洪水预报预警在重庆市、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乃至长江流域防汛工作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寸滩水文站防汛区位示意见图1。
2020年8月中旬,长江上游岷江、沱江、嘉陵江发生两次持续强降雨,大范围暴雨洪水造成河流水位猛涨,岷江高场、沱江富顺、涪江小河坝站先后出现建站以来最高洪水位,三峡水库出现成库以来最大洪水,入库洪峰达75 000 m3/s(8月20日08:00)。长江、嘉陵江洪水在重庆城区发生遭遇,8月12日00:00长江第4号洪水于寸滩站起涨水位170.14 m,8月14日20:00出现洪峰水位183.90 m,超保证水位0.40 m,历时68 h,水位涨幅13.76 m;长江第5号洪水于8月16日11:00起涨水位180.36 m,20日08:15出现洪峰水位191.62 m,历时93 h,水位涨幅11.26 m,两次洪水的总涨幅21.48 m,流量增加近6万m3/s。寸滩站出现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的历史罕见特大洪水,洪峰水位位居实测记录第2位,给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寸滩站实时洪水预报预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 寸滩水文站防汛区位示意
1.2 洪水预报预警概述
实时洪水预报是预测江河洪水要素及其特征值的一门应用技术科学,是一种适应式“滚动”预报,不断地根据实际观测值和模型预报值产生的预报误差信息(新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时地校正和改善原有模型参数或预报值,使预报误差尽可能减小[1],是提高流域洪水预报精度的有效途径。利用实时“新息”,对洪水预报模型结果进行实时校正是实际工作和洪水预报研究常用的模式。李致家等[2]将卡尔曼半自适应滤波模型用于复杂河道行蓄洪的调度和实时洪水预报;瞿思敏等[3]利用误差的相似性扩大实时修正信息量,结合神经网络异联想记忆技术,提出了综合实时修正方法;梁忠民等[4]应用线性动态系统模型建立了实时预报方案;左保河[5]对实时洪水预报过程中的误差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预报期的误差预测及修正方法;程银才[6]将差分模型和衰减记忆最小二乘递推算法组合预测模型应用到实时洪水预报中。赵英林[7]采用相应涨差法、杨瑞祥等[8]基于粒子滤波同化方法、胡康[9]基于贝叶斯方法、赵超等[10]采用抗差估计理论、卢世浪[11]采用神经网络与模糊集理论、姚超宇[12]基于GBDT开展实时洪水预报研究和应用,效果较好。在洪水预警预报方面,梁廖兰兰[13]、莫桂兰[14]研究了涨率分析法在洪水预警预报中的应用,朱国洪[15]在社会空间信息基础上建立了洪水预警预报系统,梁忠民[16]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洪水超前预警合理性“精度-可靠度"评价方法,苏筠[17]分析了洪水预警对洞庭湖区公众的灾害风险认知的影响,左良栋[18]研究了嘉陵江流域洪水预警机制。
2 河道流量演算及误差修正
2.1 河道流量演算方法
2.1.1 合成流量法
在集水面积较大的河段,其上、下游断面同位相的水文要素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河段洪水预报即利用该定量关系,根据上游断面出现的水位(流量)值预测下游断面未来的水位(流量)值。对于区间来水比例不大,河槽稳定的河段,上、下游站的水位(流量)是一种关系较好的简单相应关系。当河段支流来水量大,干、支流洪水之间干扰影响显著时,宜采用合成流量法进行洪水演算[19],方法如下。
由河段的相应流量概念和洪水波运动的变形可知,下游站的流量为
2.1.2 马斯京根法
目前河道流量演算常用的水文学方法是对圣维南方程组近似得到的水量平衡方程和槽蓄方程进行求解,利用上断面流量过程演算成下断面的流量过程。马斯京根连续演算法是将河段划分为n个单元,相应的参数为Kl、xl,时段为△t,i为河段数,j为时段数。在时段j-1、j对水量平衡与槽蓄方程进行差分:
对于有较大支流汇入的河段,根据洪水组成,采用先合后演法或先演后合法,将干、支流断面流量迭加在一起,作为河段总入流,按无支流河段方法进行连续马斯京根演算。
2.2 实时洪水预报误差修正
流域水文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传统水文模型大多是时不变的离线系统,以大多数洪水能取得好的预报结果为优选准则,其参数所概括的是一般性或者平均化的规律[20]。在实时洪水预报中,引起洪水特征变化的因素具有动态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出现误差,且预见期越长,精度也越低。这样的预报方案常得不到满意的结果,需对结果进行修正,提高预报精度以满足需求。
2.2.1 主客观融合的综合洪水预报法
主客观融合的综合洪水预报法,是在洪水演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测站洪水特性和多年预报经验,进行人工干预。该方法将主观预报经验与客观水文模型相结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应对复杂条件和特殊紧急情况下的洪水预报,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对预报员的预报经验要求较高。
2.2.2 误差自回归实时校正方法
实时预报技术,突破了静态、时不变的局限[21],是提高洪水预报精度的主要方法。在水文预报中,受可利用的实时信息量的限制,洪水预报误差信息量,只够提供简单修正技术,或连简单修正方法所需的信息量也不够,许多复杂的修正技术,尽管设计思路科学,设计结构精细,但修正效果往往与简单的自回归方法相近[3]。因此,可以采用传统的自回归(Auto-Regressive,AR)模型进行误差实时校正。该法不涉及洪水预报模型本身结构或数学表达式[22],可与上述合成流量演算法和马斯京根演算法配合,实现实时校正。
依时序变化,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之差构成一个时间序列,称为误差序列。误差序列中各值都是相关的,正是由于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各误差之间具有相关关系,才有可能利用这个时间序列进行未来值的预报[22]。自回归模型是把误差系列用一个p阶自回归模型来模拟。误差自回归模型描述的过程为:误差序列的当前值εt,可以用这个过程的过去值的线性和与一个干扰量ξt来表示。
式中:εt为t时刻的模型误差,εt=Qt-QΦt;Qt为实测流量;QΦt为计算流量;ξt为t时刻的残差。
将误差系列ε1,ε2,…,εp,代入自回归式中,用向量矩阵表达为
在自回归分析中,有(p+1)个未知数,即Φ1,Φ2,…,Φp,和ξt的方差σ2。这些未知参数只能从过去的误差序列资料中确定。干扰ξt对于ξ(t-1)、ξ(t-2)…独立,一般认为ξt均值为零,但有一定方差的正态分布白噪声[22]。实时洪水预报值就是把线性扰动模型和自回归模型的计算值进行线性叠加[23],则预报结果的校正式为:Qt=εt+QΦt。
2.2.3 误差修正效果评估
一种实时误差修正方案应用主要考虑修正效果、修正方法的适用性和方法的合理性及应用效果检验[18]。修正效果的评定指标一般采用效率系数和洪峰合格率两项。
效率系数:
式中:S2为模型预报误差的平方和;σ2为预报要素值的离差平方和。
洪峰流量相对误差DQ:
式中:Qm为洪峰流量实测值;Qm′为洪峰流量预报值。
根据GB/T 22482-2008《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规定,效率系数高于0.7,洪峰流量相对误差低于20%时为合格。
3 洪水预警方法
洪水预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精确的预报可转化为可靠的预警[24],建立以“3S”为核心的洪水预警系统,在及时、准确地洪水预报基础上,快速、灵活地以图、文、声、像的方式提供水情、雨情、工情等信息,迅速、准确地预测和统计实际灾情,分析、评价各调度方案的风险和可行性,科学、实时调整防汛、调度手段,为防汛抢险、决策实施提供支撑服务。这是防洪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是新时代、新技术发展的必然。
洪水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根据洪水预报方案,利用当前时刻雨情、水情和未来天气预报等信息即可实现未来洪水特征(如洪峰水位)的预报[16]。根据洪水预报成果,准确把控洪水预警关键时机,第一时间向防汛机构和相关区域发出洪水预警,能够为防汛抢险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利用洪峰水位与面降雨量、起涨水位、同时水位建立多元回归关系,是一种简捷有效的洪水预警方法[25],如洪水涨率法。在掌握洪水涨率随时程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应用涨率分析法实时把控洪水预警预报时机,快速进行大江大河洪峰段精细化洪峰预报。
天然河道洪水的水位随时间变化过程可以概化为抛物线(二次函数)型的数学模型:Z(t)=at2+bt+c,对其时间求导,即可得到洪水涨率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关系:Z′(t)=K(t)=2at+b,其中涨水阶段涨率为正,退水阶段涨率为负。涨水段可分为:①涨水起涨点至涨水段水位过程拐点;②从拐点至洪峰。前者是涨率由零逐渐增大的过程,后者相反,即由最大逐渐减小的过程(洪峰处涨率为零)[13]。
4 “20·8”洪水预报及预警实践
4.1 洪水预报因素分析
寸滩站作为长江、嘉陵江汇合后的控制站,长江、嘉陵江两江来水相互作用,同时高水部分受下游铜锣峡控制,预报难度大。
4.1.1 洪水组成
“20·8”洪水是由上游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洪水并发,多支流遭遇形成的。由表1可知,寸滩站洪水组成中长江、嘉陵江汇流比约为0.6∶0.4,两江洪峰传播至寸滩时间相差20 h左右,且北碚(三)站峰后退水缓慢,洪水基本形成遭遇,寸滩洪峰以长江来水为主。
表1 “20·8”洪水寸滩站洪水组成情况
4.1.2 水位流量关系呈绳套型
“20·8”洪水过程中,寸滩洪水受上游来水涨落影响,洪水波运动中附加比降的作用十分明显,属于扩散波,圣维南方程组动力方程可表达为
图2 “20·8”洪水期间寸滩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4.1.3 洪峰附近突变
由于寸滩站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呈逆时针绳套,导致在洪峰附近流量发生突变,在绳套转折处流量出现跌落式下降。同时由于河道槽蓄作用的影响,水位并未随流量一起快速下降,而是如图3中时段①③所示,呈缓慢退水趋势。
图3 “20·8”洪水寸滩站水位受铜锣峡壅水顶托影响
4.1.4 峰前削减,峰时退后
流量过程割线是预报作业时重要的参考因素,虽然不同场次、量级的流量割线不完全相同,但许多相同类型的洪水具有相似的特性。因此,在现行预报系统无法进行实时校正的情况下,可基于实时洪水具有和历史洪水一样的割线相似性规律,开展洪水预报。由图4可知,长江第4,5号洪水过程,寸滩站洪水涨水面流量合成均偏高,随着流量上涨,两者逐渐接近,至洪峰前后转为偏小,且洪水量级越大,洪峰时段削减量也越大。原因如下:①上游入流站流量坦化;②本次洪水量级大,达到20 a一遇水平,长江、嘉陵江洪水基本遭遇,且两江水量相当(汇流比为0.6∶0.4),洪水在重庆朝天门汇合后,相互顶托,阻碍了洪水汇流,因此削减量明显;同时由于汇合口大量壅水,也造成了寸滩站洪峰时间的退后和洪峰持续时间的延长。相反地,寸滩站洪峰出现在嘉陵江北碚(三)站洪峰过后,其退水速度和水量使流量合成偏小,但由于河道的槽蓄作用,寸滩站实际预报需取一定的折扣考虑,即流量上抬。
图4 2020年8月寸滩流量合成及割线
4.1.5 洪峰水位、流量错时出现
根据洪水波运动特性,在一次洪水过程中,最大特征值一般不在同一时刻出现,最大流量先于最高水位出现。“20·8”洪水寸滩站8月19日04:00出现最大流量,08:15出现最高水位,两个特征值出现时间相差约4 h。
4.1.6 铜锣峡壅水顶托
寸滩站下游8 km处的铜锣峡,为峡谷型河道,河宽狭窄,对寸滩站高洪起到控制作用。洪水至此受到约束,泄流不畅,进而顶托寸滩站洪水位。根据《寸滩站相应流量报汛方案》,在不受铜锣峡壅水顶托的影响时,寸滩站采用一条多年较为稳定的综合H-Q关系线进行水位预报,此种情况下,洪水涨水面实际水位略低于报汛流量查询水位,且水位差值趋于稳定;当洪水达到一定量级,铜锣峡壅水影响寸滩水位,实际水位随洪水的上涨逐渐高于报汛流量查询水位,如图3中时段②所示,T1时刻开始水位差逐渐加大;加之长江第4号、第5号洪水寸滩水位流量关系呈连续的逆时针绳套,且在洪峰时刻流量突变,故查得的水位偏低;两者共同影响,使得洪峰T2时刻水位差值最大约为2.60 m。
4.2 河道流量演算
为分析长江上游“20·8”洪水预报效果,分析洪水预报的不同影响因素,检验预报模型、实时校正方法的适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本文采用寸滩站报汛流量进行河道流量演算。
4.2.1 合成流量法
寸滩站洪水以长江干流朱沱(三)站,支流綦江五岔和嘉陵江北碚(三)站为入流站,河段支流来水量大,干、支流洪水之间干扰影响显著,因此采用合成流量法进行洪水演算。预报方法为:合成流量预报成果与区间降雨径流过程q区叠加。计算公式如式(13),公式参数见表2,计算结果见图5。
表2 寸滩站流量组成及洪水传播时间
图5 合成流量法、马斯京根法演算“20·8”寸滩站流量过程
4.2.2 马斯京根法
根据寸滩站干支流汇合的洪水特性,采用先合后演的马斯京根法,将干、支流断面朱沱(三)、北碚(三)站的流量迭加在一起,作为河段总入流,按无支流河段方法进行连续马斯京根演算。计算方法见式(14)、式(15),其参数见表3,计算结果见图5。
(1)以朱沱来水为主:
其中,Q上t-12=Q朱t-12+Q北t-5+Q五t-8
(2)以北碚来水为主:
其中,Q上t-9=Q朱t-9+Q北t-2+Q五t-5
表3 马斯京根演算法推算寸滩站流量参数
由图5和表4可以看出,合成流量法和马斯京根法演算寸滩站“20·8”洪水,模拟的洪水过程均与实际洪水过程一致,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912 9,0.873 5。但由于寸滩站洪水预报的复杂性,这两种方法无法将前文分析的诸多影响因素考虑进来,模拟的洪峰前后均存在较大的偏差,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分别为14.88%,12.33%,绝对误差分别较实际洪峰流量大11 100 m3/s和9 200 m3/s,不能够满足防汛抢险和调度支撑的需求,需采用相关技术进行实时校正,以提高预报精度。
4.3 实时洪水预报误差修正
4.3.1 主客观融合的综合洪水预报法
在“20·8”洪水预报工作中,通过分析寸滩站洪水预报各影响因素,采用主客观融合的综合洪水预报法,在洪水演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洪水特性和预报经验,对演算结果进行人工干预。即考虑长江、嘉陵江洪水组成,水位流量关系逆时针绳套现象,干支流洪峰附近相互顶托和铜锣峡壅水顶托等因素,开展精细化滚动洪水预报,预报成果见图6、图7。预报结果显示寸滩站流量过程效率系数达到0.989 5,洪峰流量相对误差为0.54%,预报效果理想,为重庆市防汛抢险和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图6 综合预报法预报“20·8”寸滩站流量过程
图7 综合预报法预报“20·8”寸滩站水位过程
4.3.2 误差自回归实时校正方法
结合长江上游和寸滩站实际情况,选择模型预报+误差自回归实时校正的思路,建立AR(p)实时校正模型。合成流量演算法实时校正AR(3)模型:εt=0.245εt-1+0.601εt-2-0.38εt-3+ξt;马斯京根演算法实 时 校 正 AR(3)模 型 :εt=0.228εt-1+0.491εt-2-0.272εt-3+ξt。实时校正结果如图8、图9所示,可以看出:AR(p)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合成流量演算法、马斯京根演算和洪水综合预报法进行实时校正,校正结果与实际发生流量过程基本吻合,尤其是通过实时校正,洪峰前后时段较之前有较大提高。AR(p)模型实时校正效果详见误差修正效果评估。
图8 合成流量法演算的“20·8”寸滩流量过程实时校正前后对比
4.3.3 误差修正效果评估
采用效率系数和洪峰合格率作为误差修正效果的评定指标。寸滩站不同洪水预报方法实时校正效果评定见表4。
图9 马斯京根法演算的“20·8”寸滩流量过程实时校正前后对比
表4 寸滩站不同洪水预报方法实时校正效果评定
由表4可以看出,3种洪水预报方法的结果均合格。在未进行实时校正前,合成流量法和马斯京根法演算寸滩站“20·8”洪水过程效率系数分别为0.912 9,0.873 5,合成流量法略好于马斯京根法;但合成流量法演算洪峰流量的相对误差比马斯京根法高2.55%。经过AR(p)模型实时校正后,合成流量法和马斯京根法演算洪水过程效率系数分别提高了0.084 2和0.124 5,洪峰流量校正效果显著,其相对误差分别下降了13.83%和11.48%。综合预报法考虑了洪水组成、绳套型水位流量关系、干支流相互影响和铜锣峡壅水顶托等因素,并开展精细化滚动洪水预报,其预报效果明显优于未校正前的前两种演算结果,与校正后的两种演算效果接近。但通过对综合预报法预报的流量过程进行实时校正,效果并无明显改善,洪峰流量相对误差指标反而增加了0.25%。原因如下:①未校正前预报效果已经较高,改善空间有限;②由于水位流量关系呈绳套型,峰后流量跌落式下降,流量发生突变,AR(p)模型认为误差之间是相关的,造成校正效果不明显。
5 洪水预报预警
寸滩站作为长江上游重要控制站,流域集水面积大,地形差异大。金沙江、横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含其支流涪江、渠江)等支流汇流时间长短不一,“20·8”洪水是由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持续性暴雨形成,暴雨中心位于四川盆地,为寸滩站洪水预警预留了时间。同时,长江上游水库群分布于上游干支流上,水库群联合调度根据水雨情变化实时调整方案,给洪水预警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20·8”洪水预报预警实践模式,技术方面采用气象水文耦合与实时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根据实时降雨、未来降雨和上下游水库防洪调度情况,结合洪水涨率,对洪水发展趋势进行滚动预测;实施方面采用多对象、多途径的气象、水情、防汛、调度多目标会商,以防汛专业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防汛需求为导向,分类推送预警信息,同时确保信息公开、畅通。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趋势预报与精准预报相结合。根据专业中期气象预报,当时预计2020年8月15~17日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流域将有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13日结合未来降雨和前期水雨情,开展趋势预报,提前7 d预判出寸滩站洪峰流量将超过长江第4号洪水;16日,四川盆地西部出现强降雨过程后,发布正式预报,提前4 d预报长江干流寸滩站19日上午将出现60 000 m3/s量级的洪峰流量。随着长江上游流域降雨的逐日加强,以及溪洛渡、向家坝、亭子口、三峡等水库实施联合防洪调度,滚动开展发布精准洪水预报;在洪峰阶段,运用涨率分析法进行洪水预警预报时机把控(见图10),19日16:00提前15 h预测寸滩站将于20日上午出现洪峰流量75 000 m3/s,将超保证水位8~9 m,实际洪峰流量74 600 m3/s,洪峰水位191.62 m。
图10 涨率分析法开展洪水预警预报时机把控(2020年8月)
(2)预警信息分类定向传递。通过视频、电话、短信、传真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及时将洪水最新信息、水库调度最新方案报告给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相关部门。通过政府平台、新闻媒体、网络介质,面向防汛抢险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分别推送洪水预警信息,普及宣传洪水避险常识。
高时效、高精度的洪水预报预警为重庆市应急转移、防汛抢险以及长江水库群联合调度和全流域防汛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在无历史洪水作参考的情况下,针对2020年长江上游寸滩站发生的历史罕见特大洪水,采用合成流量演算法、马斯京根连续演算法进行“20·8”洪水寸滩站流量模拟。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演算的洪水过程均与实际洪水过程一致,效率系数分别为0.912 9和0.873 5,合成流量法略好于马斯京根法;但两种方法无法考虑影响寸滩站洪水预报的多种影响因素,模拟的洪峰前后均存在较大偏差,绝对误差分别较实际洪峰流量大11 100 m3/s和9 200 m3/s。采用模型预报+误差自回归实时校正的思路,建立了AR(p)实时校正模型,校正后合成流量法和马斯京根法演算洪水过程效率系数分别提高了0.084 2和0.124 5,且洪峰流量校正效果显著,其相对误差分别下降了13.83%和11.48%。结合实际预报作业中所采用的综合预报法和实际操作经验,分析总结了“20·8”寸滩站洪水预报中长江、嘉陵江洪水组成,水位流量关系呈逆时针绳套现象,干支流洪峰附近相互顶托和铜锣峡壅水顶托等主要影响因素,并总结了长江、嘉陵江洪水遭遇情况下的主客观融合洪水预报经验。实践表明,综合预报法在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时的预报效果相对理想。
对本次洪水过程中洪水预警为防汛救灾工作提供支撑的实践模式进行了探索:①采用气象水文耦合与实时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技术,趋势预报与精准预报相结合,开展滚动预报预测;②采用多对象、多途径的气象、水情、防汛、调度多目标会商,以防汛专业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对防汛需求为导向,推送预警信息,确保信息及时、公开。该模式可为将来洪水预报预警和防汛救灾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6.2 展望
实践证明,长江上游“20·8”洪水虽然给川渝地区带来了较大的防汛压力,但是在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科学指导、调度和各级防汛机构的协同努力下,成功应对了此次历史罕见特大洪水。有力的应对得益于有效的洪水预报,长江上游控制站寸滩水文站精准的洪水预报预警为重庆市实现“零伤亡”目标、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和全流域防汛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但同时也暴露出部分短板,未来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
(1)加强和完善流域内洪水实时预报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将气象与水文耦合,开展流域洪水实时洪水预报。事实上,随着气象预报技术的进步,部分地区或流域已实现了网格化定量降雨预报。如何将此降雨预报成果与洪水预报模型相结合,运用洪水实时校正方法,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是未来洪水实时预报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2)向早期洪水预报预警拓展,构建超前预警预报方案。结合流域汇流时间合理筛选预报因子,获得足够的预见期。之后随着洪水过程的演进,雨洪信息不断累积,采用滚动预报方式及时对超前预警进行更新,获得越来越准确的洪水发展情势预估,为防洪应急管理提供预警信息服务。
(3)预报调度一体化,发挥水工程(群)的综合功能。根据水、雨、工情实况和暴雨、洪水预报,统筹全流域防洪、协调局部优先等级,设计最优化的防洪调度方案,科学、合理、精细地实现水工程(群)的调度控制,调节流域干支流洪水,提高流域整体防洪能力。
(4)提升水文信息化,保障预报预警。随着先进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源信息融合、数据同化、人工智能、大数据、集合预报、分布式模拟等技术取得了实质进步,未来这些技术应用到洪水预报业务中,将可大幅提升洪水预报精度和风险预警能力。
(5)洪水预报预警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服务。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公众获得信息、交换信息的方式发生巨变。借助互联网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服务是今后水文行业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领域。平时注重对社会公众普及洪水灾害风险、洪水避险常识,使防汛宣传工作大众化、常态化;洪水期间,针对人们广泛关注的洪水信息,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及时主动地公布释疑、宣传引导,可有效提高公众的防汛减灾和避险意识,提升人民生活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