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检验时代:构建与国家远景目标相匹配的综合实力
——2020中国检验检测认证大会在上海召开
2021-01-26
本次大会主题是“全面提升实力”,主要是如何提升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科技实力、如何构建与国家远景目标相匹配的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综合实力和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自律规范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11月15日,2020中国检验检测认证大会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全面提升实力”,主要是如何提升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科技实力、如何构建与国家远景目标相匹配的中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综合实力和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更好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自律规范的可持续发展。
用实力开启“大检验时代”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检验检测行业蓬勃发展,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与其他行业相互依托、彼此依存、相互促进的大检验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王新在《全面提升实力共同开创大检验时代未来》的主旨报告中,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给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带来的机会,以及检验检测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检验检测行业在大检验时代,如何全面提升实力给出了具体意见。
王新表示,在此次规划建议中,首次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列入其中,提出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驱动,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等相关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这是时代赋予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就是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大步跃升。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日益规范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的重要时期,机遇与挑战都有了新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光明的前景,检验检测行业要办好该办的事,认识和把握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规律,使每个机构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益得到充分保证。因此要保持检验检测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深入研判、深入调查、科学监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这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检验检测行业支持全球抗疫,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积极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诚然,检验检测行业发展也非一帆风顺,在发展过程中行业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依法诚信经营意识缺失、不正当竞争以及对业务模式、行业发展方向的错误引导,都会给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带来致命打击。
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国家药监局以及各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本次联合监督抽查是以生态环境、机动车、食品和医疗器械作为重点领域,打击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作为重点目标,共计抽查了13个业务领域,其中获得国家级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300余家。 在本次联合监督抽查中,发现因法人变更等原因不能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的机构7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失实的机构2家;超出资质认定能力范围出具报告的机构13家;使用已失效的资质认定标志的机构2家;其他存在未依据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未按照规定管理保存原始记录,未按照规定分包等问题的机构106家,累计存在问题的机构竟达130家,占到了抽查总数的43.44%。以上数据说明,检验检测行业作为向社会提供数据的公证机构,依法经营意识还远未达到社会对这个行业的期待。其内因是自律意识不够,外因则是执法监督力度不够,社会监督氛围还未形成。
关于提高检验检测行业实力建议如下:一是切实提高经营实力。检验检测行业的经营实力是对国家经济的支撑,要形成按照市场规则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运用市场规则依法经营和公平竞争,与客户、供方、投资方、社会、政府、消费者形成良好的经营环境,增强面对各种经营风险的应对能力,以保证企业增值。二是着重提升科技实力。作为质量技术基础的检验检测行业,自身科学技术实力的提升是行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提升科技实力就是要科学地设计规划,引领检验检测行业可持续发展。另外,要全面加强检验检测行业全球视角下对行业发展历史趋势的研究,对社会发展和贸易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对全球质量治理影响的研究,对质量基础技术支持、技术基础与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对检验检测行业在人类健康安全领域里的应用,对检验检测行业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等。三是全面提升行业综合实力。检验检测行业综合实力的提升是事关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在法律法规方面固化检验检测行业的存在地位,也要在具体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中,将检验检测行业与各方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可持续发展。
由认证大国向认证强国迈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管理体系认证处处长付强,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行动》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行动的进展情况以及国内管理体系认证的现状。
付强介绍,认证是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符合标准要求的第三方合格评定活动。认证的本质就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它有市场化、国际化的特点。其作用以“三证”来体现:一是质量的“体检证”,二是市场的“信用证”,三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确定其目标以及为获得期望的结果确定其过程和所需资源的活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作用是证明组织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合格产品或者服务,帮助组织持续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
我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发展情况。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我国共有认证机构700家,其中从事管理体系的认证机构527家,占认证机构的75.29%;从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498家,占认证机构的71.14%。付强表示,中国现在是认证大国,但离认证强国仍有一段距离。截止到2020年10月31日,我国有效认证证书总数已经达到286.14万张,其中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数量是136.68万张,占证书总量的47.7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占了一大半,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总量也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是67.83万张,占证书总量的23.7%。认证获证组织总数是77.98万家,其中获管理体系认证组织数量是67.09万家,占获证组织总数的86.03%,也就是说,大部分获证组织都取得了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数量62.51家,占获证组织总数的80.16%,在9000族证书中获证量最大。
他坦言,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我国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但主要还是以制造业为主,其他行业,比如建筑、交通运输、仓储以及批发零售、科研等也占有一定比例。另外,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覆盖了我国全部省级行政地区,其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获证组织数量最多,但在西北部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获证数量都小于1%。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2012年开展的中国ISO 9001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8%的获证组织认为ISO 9001认证是值得或者非常值得的,也就是说,虽然市场上有一些认证乱象,比如有个别机构买证卖证,但大部分获证组织仍认为通过ISO 9001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企业对客户的持续满意度,有助于企业质量管理提升。
付强称,ISO 9001换版为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提供了良好时机。ISO 9001认证前后进行过4次换版,从最早1979年BS5750标准发布开始,到1987年首次发布第一版,一直到最近的2015版,每次换版都有不同改进。与旧版2008版相比,最新一版2015版主要强化了风险管理,明确提出基于风险的思维是实现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基础,且更关注质量绩效,引导企业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质量绩效紧密结合,深化管理、提质增效,为标准使用者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2017年,国家认监委以换版为契机,主推了质量管理体系升级,主要是号召广大企业(包括各类组织)学习标准、建立体系;推动已经获证的组织按照新标准升级;打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
主要任务有5项:一是以行业特色为基础,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二是在行业基础上,推出分级认证。三是整合管理体系认证,把主要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包括公司质量体系建立运行,全部整合在一起,减少了企业运营成本。四是增值服务,因为获证组织不光要做认证,还要看企业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为企业提供质量诊断,帮助企业找出质量痛点,管控好质量问题。五是创新认证。早在2017年,认监委就提出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做远程审核,通过远程审核延长证书的有效期。2020年疫情期间,由于现场审核不便,远程审核技术被及时运用到证书审核中,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运用,帮助疫区企业维持了证书有效期。
此外,认监委还在21个行业开展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试点工作,总结试点成果,印发了《升级版实施意见》。2018年,启动升级版标准和规划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3项基础性标准和9个行业特色标准,并且这些标准作为认证行业标准,目前也在积极推进。另外,还启动了“小微企业质量提升”项目,在10个行业开展质量调研,起草了6个行业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与审核指南》,推动小微企业改善过去两张皮现象。
付强表示,其实小微企业原来也有获证,但原来获证主要是为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并没有真正按照ISO 9000标准精髓来进行管理。后来在政府帮助下,小微企业的质量意识逐渐加强,并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于增加订单的重要意义,在改变认知后,对质量管理才逐步重视起来,订单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