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韵显亮点竹魂铸特色

2021-01-25钟保文

ViVi美眉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校本美术资源

成果摘要: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种以学校为基地,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因此,我校根据学校现实状况,考虑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提出以“竹文化”为开发资源的校本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该课程紧扣《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的要求,以“竹”为载体,通过画竹、刻竹、唱竹、演竹、赏竹、写竹、用竹、做竹等一系列美术实践活动,将“竹艺”融入美术教学中,渗透到校园文化中,既培养了学生美术综合素养,又打造了独特的班级和校园文化,由自然到学校、由课内到课外、由教学到文化的研究,拓展创新了研究的学科范畴。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美术课程总目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在《标准》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把它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并重。如果能大力开发、充分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綜合素质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我校地处农村,校内外竹资源丰富,这些资源赐予了学校丰富独特的自然材料。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丰富了国家美术课程的内容,发挥地方和学校的地域资源优势,满足本校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建立学习与发展的自信心,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

基于此,我校利用竹资源优势,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创建我校“竹艺”教育特色,将竹资源与美术课程融合,开展系列“竹艺”活动,使“竹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灵魂,使其内在底蕴折射到学校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不断把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推进到更高的层次。

充分利用校内丰富的竹资源,以“竹文化”为校本课程载体,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和制作、实践、探究等活动,丰富学生对“竹文化”的认识,理解“美源于生活”,知道如何利用、挖掘校园资源,变废为宝,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提高剪、折、卷、粘等综合手工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热情,充分让学生体会创造的愉悦,并达到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开发课程的水平、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的目的。

课题组分工合作,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写了《竹艺》校本课程、竹艺作品集、论文集等特色材料。校本课程分为:

一、二年级

第一部分:趣味绘画乐园

1.竹叶青青

2.趣味脸谱

3.心爱的玩具线描

4.海螺和海星

第二部分:创意设计基地

5.竹叶拼贴乐趣多

6.纸盘怪脸

7.精美的竹壳吊饰

8.超轻黏土竹乐园

三、四年级

第一部分:趣味绘画乐园

1.古朴精美的竹壳画

2.小簸箕巧装饰

3.追寻装饰画的美

第二部分:创意设计基地

4.神秘怪异的图腾柱

5.我是挂盘设计师

6.漂亮的竹笔筒

7.炫酷的交通工具

8.竹筒人大剧场

9.别致的书签

五、六年级

第一部分:趣味绘画乐园

1.明快稚拙的农名画

2.线与色彩的奥妙

3.趣味水墨竹

4.走进梵高

第二部分:创意设计基地

5.胸卡寄深情

6.别致新颖的灯饰

7.梦幻奇趣西游记

8.竹雕的魅力

9.机器人基地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全校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学校还成立以副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具体负责课程纲要的制订和课程指导书的编写。

(一)领导小组

组长:甘金凤

成员:阮凤香

钟保文

朱迎

林忐光

(二)实施小组

组长:阮凤香

成员:钟保文

朱迎

林志光

陈丽北

程换玲

陈冬梅

(一)课程实施的准备

1.成立竹文化活动研究小组

从“组、学、订、建”四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程目标和内容、建立课程资源库。建立课程研究小组的组织机构,作好分工,确立各自的任务;组织研究小组成员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的报刊与资料;设计师生问卷调查,了解大家对课程的认识与困惑等,以便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建议。

2.制订竹文化活动实施方案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以竹艺社团先行、融合美术课程、以点带面涉及其他学科课程全面推开。课程实施初期,组织学校师生一起通过上网、看书、采访、调查、实践等各种途径,搜集竹雕、竹刻、竹编、竹壳、竹根、竹筒、竹墨画、竹综合粘贴画等作品。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交流、探讨,通过网络搜索、查阅资料、专家答疑等途径解决遇到的困难。

(二)课程师资的培训

1.邀请教研室领导专家开展理论培训

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把握和实施竹艺课程,我校多次邀请市教研室专家为课程组成员培训,使广大教师理解竹文化教育竹艺手工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征、教育理念、实施的目标和实施方式,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及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2.聘请校外竹编织艺人

“竹艺”课程开设的初期,除了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外,我们专门邀请了校外竹编达人陈师傅辅导师生,定期来校进行讲课,规定两周一次,每次两课时。

3.组织任课教师外出学习

课题组教师就小学美术竹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开展情况进行了系统、科学、有效的调查及情况分析,证实了开展竹艺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到韶关南雄写生、采风,到小榄观摩连展,到东区朗晴小学学习版画、观摩画展,等等。

(一)以“竹艺”为核心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1.营造氛围,搜集素材。榄边小学竹资源丰富,劳动基地种植了大面积的竹子,为美术竹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极具实践性和创造性。

另外,我校从2008年起开始研究“竹文化”。师生对竹的名人名事、竹的诗歌、竹的趣闻、竹的歇后语等竹资源的开发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为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2.化零为整,建构框架。根据积累的原始素材,我们建立了以“竹艺”为核心的美术校本课程,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阶梯递进式训练体系,每单元都有向大师学习,以掌握示范步骤、学习要求、重点和难点、评价要点。让全校学生对竹艺创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对“竹文化”产生深厚而持久的感情,发现美与创造美蔚然成风。

3.集思广益,积累资料。在框架基础上,教师学习有关专著,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征集资料。(1)开展亲子活动;(2)向广大教师征集;(3)邀请市教研室专家专门指导。此外,我们还与柏苑小学、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开展竹文化资源共享。

4.整理材料,编写校本教材。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对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写出年级段的《竹艺》校本课程、竹艺作品集、论文集等特色材料。

(二)以“竹艺”为核心的美术校本课程实施

1.宣传竹艺特色。我们结合学校的校园建设,发挥“环境创造人”的育人功能。利用宣传窗宣传“竹艺”知识、黑板报开设“竹文化”专栏、建立校园“竹艺长廊”。通过宣传窗展示,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提高了作品质量,增强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得到熏陶、感染,受益匪浅。

2.打造系列活动。在“竹艺”的探索中,利用“竹”资源,开展画竹、刻竹,唱竹、演竹,赏竹、写竹,用竹、做竹等一系列“竹艺”活动。

3.竹艺与美术教材相融合。我们建立了“以活动体验为先导,以课堂实施为主渠道”的体验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对竹子的浓厚兴趣,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在美术课程与竹艺术渗透中获得精神的熏陶,在感悟竹的品性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现代意识。

(一)校园竹艺特色在美术课程实施中得到凸现

1.校园竹艺氛围日益浓郁。课题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校的硬件、软件和内涵都得到了提升,师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把竹资源与校园内外做到合理布局、有效利用,体现精、巧、雅的特点。让师生与每一条走廊、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空间“对话”,让学生沐浴竹香的同时,品味着读书带来的快乐。尤其是竹子林、花果山、变形金刚基地、竹艺长廊、美术课室等都能看到学生的竹艺作品,体现了学校的竹艺特色,在校园内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学生行走其间,既能了解竹子的基本知识,又能感受竹艺作品的无穷魅力。

2.学生的文化品位日益提高。课程研究促进了各项特色活动蓬勃开展,使前一个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亲和力的研究》竹文化得到延续,并在创新中升华。“竹制品的创作创新”大赛、竹竿舞、竹子科技节以及各项实践活动相继开展。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丰富多彩的竹文化,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书画,一个个文理通畅的研究报告,一件件造型奇特的竹制品,均出自学生灵巧的双手。这一系列特色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使人和物的相处更加和谐,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校园竹艺特色在美术课程实施中得到发展

课堂是课程研究的主阵地。小学美术竹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不仅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还带动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在审美教学中的运用、创造、认知、技能培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使美术课堂有了质的变化,真正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研究前后,课程组对各班学生在竹的感知、表现及创作三方面发展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学生参与竹艺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思維的活跃性、想象力的丰富性和独创性以及在活动中专注性明显提升;(2)学生已经形成了美术课本的内容拓展到与竹资源相结合,为学生表现竹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感知;(3)学生在美术竹艺作品中已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和创新。

(三)探究创新能力在竹艺课程实施中得到张扬

本课题的研究,课程组力求依托学校及区域的竹资源特色,着力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而作为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课程组认为,只有开放的教育才能培养视野开阔的人才,只有灵活的教学才能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突破惯性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1.“竹艺”诱发思维兴趣。在课程实施中,美术科组经常组织学生走进竹林,观察竹子,仔细欣赏,让学生在体验中对竹产生兴趣,由“爱竹”到“画竹”,由“赏竹”到“做竹”,由“写竹”到“刻竹”,拉近了人与竹的关系。学生每次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诱发思维兴趣。

2.“竹艺”转变教学方式。校本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与学生共识、共享共同成长,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和实践能力的引领者。如: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准备好材料、设计好草图。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再稍作指点,一件件形态各异的竹简机器人作品就诞生了。

3.“竹艺”培养创新能力。“竹艺”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开动脑筋去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认识与见解,达到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目的。如:竹筒创作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变形金刚》等。

(四)学校办学水平在课程实施中得到提升

1.教师成长

教师的课程意识增强了。长期以来,部分教师认为,编课程是专家的事情,与一线教师和学生无关。随着竹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一系列的自学、集体学习、培训交流使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课程意识得到提升。他们开始由课程最忠实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决策者”过渡。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每一次论文、作品评比中屡获佳绩。

2.学生成长

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三年来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创造用感官去接触竹资源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欣赏,多画、多赞、多写、多刻,从而发展学生感官、丰富课外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及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拉近了人与竹的关系,使学生的知识领域更加拓宽,个性得到张扬、发展。

3.建立了学校特色品牌

通过竹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锻炼了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美、赏识美、创造美的意识,丰富了国家美术课程的内容,发挥地方和学校的地域资源优势,满足本校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搭建了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多样性的重要平台。开发与完善竹艺课程资源建设运作机制,铸造了學校“竹文化”特色品牌,提升了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校本美术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美术篇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