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磋成璧,琢磨成德

2021-01-25李彦杰

第二课堂(初中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边角料刻刀玛瑙

李彦杰

母亲经营着一家小店时,我经常跑去隔壁的店里玩。

那是一家叫作“玉销记”的古玩店,店主人是一位姓丁的叔叔,店里的各种雕刻,都出自丁叔叔之手。

那天我又跑去看丁叔叔雕刻。他正在一块南红冰飘玛瑙上雕一丛玫瑰图案,随着他不断地加工,玫瑰花瓣已呈舒展姿态,颜色是比鸡血石更为浓郁的深赭红,其间夹杂着几片莹白,红白相称,十分亮眼。

他很快定完了型,开始刻凿、细化。这一段工序是我最不爱看的,一刀又一刀,每次只是推走一点点,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却又要不停地重复再重复。

嗅着醇醇的檀香,正当我昏昏欲睡之时,丁叔叔放下刻刀,吹掉表面的碎屑,活动了一下酸痛的手臂,拿起一块边角料,说想雕个小像送给我。

我不禁坐直身子,眼里闪着期待的光。但这只是块边角料啊,完全没有雕玫瑰的料那么好,没什么好期待的。我眼里的光又暗了下去,身体也坐得歪歪斜斜。

只见丁叔叔很快地打好定向光感的线条,甚至不需要用宣纸先画一遍初稿,只是深吸了一口气,用刀比画了几下,直接用小号刻刀描好了轮廓,开始增加细节。一刀,一刀,又是一刀。线条干净利落,转角处圆润顺滑,寥寥几刀就刻出了人物随风飘动的宽大袖口。

我目瞪口呆。丁叔叔的大手握着那块南红,从我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手上的厚茧。丁叔叔灵活地转着刻刀,忽然目不转睛地开口了:

“是不是觉得这只是块边角料,不够好看?其实在雕完这个小像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这块料到底是好是坏,也不知道是否会成功,光用眼看是不行的,这只是浮于表面。只有重复地描摹、雕刻,等到打磨好之后才能知道这块料的真正价值。”

丁叔叔嘴里说着,手上丝毫不停。刻完了人物,又取了小一号刻刀,将斜口刀尖抵在玛瑙上,手上发力,腕子一点不拌,带出一条线段来。他也不放松,又接着刻了几刀,这是竹的主干。调转方向又是几下,竹的枝叶便有了。一丛丛竹叶,似随风而动。

“但在雕完轮廓之后,还要进一步雕琢和打磨后才算成功。而我这家店叫作‘玉销记,意思并不是美玉的消损,而是玉的原石经过一遍遍重复打磨,最终成就玉的温润光泽。”

打磨机的转轮飞速转动,丁叔叔手握着玛瑙迎上去。玛瑙与转轮相互摩擦,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我不禁退后几步,捂住了耳朵。碎屑随着水流流进小盆内,积了薄薄一层。小像的輪廓由模糊变为清晰,显现出玛瑙独有的湿润流光。丁叔叔用帕子将表面拭净,用绒布袋子包好后递给我。

我急切地接过来,将小像取出,隔着绒布轻轻握着。这小像不过只有手掌的一半大小,却雕得极为细致。莹白的冰飘纹正好处在人物的脸与一部分衣服上。他执扇而立,衣袂飘飘,面容俊美。身后的细竹弯而不倒。这青年的身边阴刻着几行字,笔锋凌厉:“切磋成璧,琢磨成德。”

看到这里,我忽然怔住了。《论语》有云:“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人固然都如玉石般美好,但只有经过反复地切、割、琢、磨之后才能成为君子,才能获得真理。而在这“打磨”的过程中,会重复多少曲折或失败呢?唯有耐心地去重复实践,方能实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成就美好品德。

(指导教师 米龄 编辑 彬彬)

猜你喜欢

边角料刻刀玛瑙
“边角料”也应遵循食品安全标准
蔬菜边角料也能“变废为宝”
“边角料” 大用途——南通应急管理开启“跨越”探索之旅
刻刀风骨:秦胜洲作品选
趣图
奢华万乘国 齐地玛瑙红——齐国玛瑙器艺术欣赏
趣图
胡同里的传奇
玛瑙十二生肖
玛瑙手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