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肇达:对中国时尚未来的思考
2021-01-25张肇达
张肇达
但前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中国时尚业以什么来刺激内需、延续发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中国时尚业又如何借政策春风,提升科技生产力?在时尚产业的绿色发展政策下,时尚品牌和企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参与其中?这些纷纷扰扰的变化激荡人心,也促人深省:我们将走向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思考一:中国时尚业如何破局
时代进步带来的新商业模式有着国情的独特性与新技术的应用先发优势,这势必让中国时尚继续居于全球领先地位。那么中国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既有产业规模优势,通过技术进步与运营提升创造更高的竞争力。
其一,突破薄弱环节。在中国时尚产业链中,尚有不少在全球同业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领域,比如诸多被跨国公司垄断的纤维品类一直是中国外汇的挤占者,这便需要我们通过科技研发获得突破,进而扩展我们产业的竞争力。
其二,品牌运营。长久以来,我们的品牌为了保有销售量,不敢冒险去做真正全新的创意,只能在大众的兴趣范围内找高光点,在这个框架里去做设计。此外,传统的规模化、重资产运营模式由于无法快速适应数字化时代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导致从快时尚品牌到奢侈品牌纷纷出现“关店潮”。终端产品雷同、店铺雷同、商场千店一面……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品牌经营者站在更高层面来重新思考。
其三,发展本土文化。悠久灿烂的文明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时尚源泉。今天日益强大的中国已成为文化兴盛的支撑,APEC服饰、旗袍潮、汉服热、奢侈品品牌的中国元素……未来,相信会有大量的由中国设计师与企业家创立的、以本国文化元素为主导风格的时装品牌,登上世界奢侈品殿堂,傲视群伦。
其四,绿色环保。对原材料的极度浪费,潮流更迭越来越快,使得时尚产业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为此,绿色环保理念与循环经济的提倡变得迫在眉睫。从自然竹木屑、废弃物、丢弃衣物回收等方式中再提取纤维,能有效达到时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社会”战略目标。
其五,产业伺服体系。如果说过去政府与企业都埋首于经济增长,那么今天大家都逐渐有了深度思考。提高土地产出价值、环保政策、推动行业自律、培育产业新动能,同时有意识地在全球时尚产业格局中找准本地区的立足点,通过激励机制强化竞争力,政府愈支持到位,产业发展愈健康。
思考二:湾区 重构时尚创新体系
如同今天我们的穿着不仅仅是为了美观和冷暖,我们的时尚产业课题,也需要在新的格局下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与发展力。在中国的经济地理中,湾区经济如同沙漠盾牌行动,在伴随国家崛起的道路上一马当先,资源、人才、产业系统的高度集聚驱动着湾区的规模经济与产业创新,它也为中国时尚困境的破局开拓道路。
首先谈谈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和产业活跃度最高的地区,而其纺织服装产业也是三个大湾区中集群度最高、制造业最发达、最早推进技术升级、上下游衔接最紧密的。其中有集合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一流纺织服装企业、有具世界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有一流的纺织服装人才、有一流的展示交流平台,还有超过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超过40万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甚至拥有较为完整的时尚产业链,从服装、箱包、鞋帽、配饰、珠宝、美妆的设计制造,到品牌的推广运营、会展、商贸物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闭环。
粤港澳大湾区可依托港、澳、广、深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资源优势,以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培养纺织服装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产业优势既有区别又有互补的、完善的长智能制造链,并充分利用湾区内可战略协同的金融、人才、贸易资源,面向全球整合纺织服装产业资源,打造创新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的跨境产业合作平台。在创新上,湾区可鼓励开展与健康、生物医疗、绿色低碳等相关的前沿纺织科研项目研究,建立纺织服装新兴产业科研平台、时尚新材料研发中心、时尚智造研发中心,进行智能化软件、自动化机械服装设备、新型技术、新材料应用研究,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节点和产业高端化发展重要基地的建设。此外,成立大湾区时尚创新实验室,鼓励原创设计、原创品牌、精良及高增值产品研发,促进设计师和其他与时尚相关的劳动力向时尚产业集群的转移,让湾区的时尚产业成为设计师与生产、创造与制造、创新与手工艺传统的最佳融合之地。随着物联网的全面建设,湾区的纺织服装专业批发市场将逐渐向差异化、组合化、展贸化、标准化、电子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多功能、多业态融合的现代批发市场平台发展,成为电商、服务商、平台商,线下线上互动互依的组合体,并依托自由贸易港的地缘优势及物联网大数据的高效统筹,实现规模化的跨境批发和零售交易。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服装产业将建立高品质、高效、创新型的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时尚智造迎来更高起点、更大产业空间。
其次再来说环渤海大湾区。环渤海大湾区以首都北京为龙头,以京津冀协同区作为首都经济圈,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北京作为时尚之首,其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呈现出高端、高新、高附加值的特点,而天津则构建了以高端制造业、国际贸易、现代服装业、内贸物流四个板块为主的现代都市纺织新格局,山东半岛是中国北方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经济和大陆经济的联结枢纽,辽中南城市群则受益于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实施。可以说,随着区域内高铁的全线贯通,囊括了北方经济最发达、创新资源最集中、开放条件最好区域的环渤海大湾区迎来了多重战略机遇叠加的黄金时期。创新是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提升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焦点。环渤海大湾区可以北京为创新源头,围绕艺术、文化、绿色、健康、智能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搭建一个更高层的、开放的时尚创新体系。同时,联合五地的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行业协会、产业科研机构、专业高等院校、重点企业等,合作开展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意义的基础性研究,全面收纳与纺织服装及时尚产业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相关的数据、信息,并构建开放的共享机制。此外,依据环渤海大湾区各地的纺织服装及时尚产业发展特点,在五地设立特色创新孵化器,研究完善创新资金与政策支持机制,吸引与产业紧密相关的原始创新项目落地,并与本地的企业紧密合作,促进成果落地及催生企业技术升级。不仅如此,湾区还可由五地的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牵头建设一个开放、可持续、智慧的设计赋能体系,让丰富的设计资源与环渤海大湾区内的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企业实现有效对接,推动设计前置到研发,从纤维、纱线到面料、服装品牌,从供应链到产品端,全面提高环渤海大湾区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企业的设计竞争力,提升最终产品的深层次价值,使湾区内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当然,创新评价体系与研究平台也必不可少。湾区可研究设立中国时尚创新指数,通过包括创新人才、研发经费、政策环境、金融服务、国际交流、科技条件、创业孵化、绿色发展等多重指标来连续、动态跟踪和度量中国时尚创新发展的进展情况,分析影响时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提出针对重大战略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还可成立中国时尚创新联盟,以北京为主场地,以湾区中其他适合条件的地区为分场地,搭建高端的对话平台,定期举办国际化水准的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论坛,并联合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领军型企业、服装品牌、流行趋势专家、权威产业媒体共同参与制定、发布流行趋势前瞻,为中国时尚话语权发声。最后来聊聊环杭州湾大湾区。环杭州湾大湾区处于我国沿海开放带、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与“一带一路”等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會点,其不仅是中国商业和消费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产业信息化程度领先的地区。近年来,区内集中了中国内地最顶尖的金融服务、相当密集的技术研发能力、极大规模的产业经济以及中国最成体系的现代物流,数字经济发展颇具成效。未来,环杭州湾大湾区将实现产城融合、多元互补,形成绿色健康、智慧科技、产城融合、配套便捷的未来城市群,并开创一个以数字化服务为核心的,代表最先进的时尚商业模式、时尚消费方式的时尚商业终端体系。环杭州湾大湾区拥有健全的时尚全产业链,同时也是中国商业和消费最发达的地区,其中作为中国时尚消费之都的上海其时尚消费力更是在亚洲首屈一指。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的当下,数字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环杭州湾大湾区作为中国产业信息化程度领先的区域,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颇具成效,湾区的纺织服装产业率先实现电子商务化,并依托其演化出了各种新的商业模式、新的零售模式、新的消费方式。而杭州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先驱,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拥有全球最多数量的专利,也是中国领先的移动金融中心,已初步构建了一个数字经济的完整生态体系。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成长起来的千禧代和Z世代消费者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对于可持续发展产品的推崇度更高,他们的消费需求往往超越了市场上现有的产品供给,促使现有的时尚产业终端体系推进变革。而在这场新商业变革中,环杭州湾大湾区将作为先行者,以提升效率为目标,以混合、融合、精准化、体验化为手段,创造与实践最先进的时尚商业模式、时尚消费方式,从而促进我国的时尚产业实现全面的商业创新和消费创新。而国潮崛起,在消费升级的语境中,传统服装品牌革新,网生时尚新品牌层出不穷,但同时国际顶级奢侈品牌强者恒强,新的多品牌时尚集团加速演化,体现我国经济、科技、创新等综合实力的时刻仍未到来。基于此,杭州湾大湾区可探索构建基于总体市场层面乃至区域经济层面的品牌化運营体系,全面整合品牌资源,通过综合统筹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经济、社会、文化、资本等要素,打造优质时尚品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智能商业时代,体验经济最终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在此背景下,湾区则应加快推动时尚企业利用数字科技进行全渠道全链路改造升级,发展方向从流量运营思维向提升企业商业效率思维转变,从消费资源汇聚向生产资源智能调配转变,对企业商业运营进行深度赋能。当中国的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完成了以上三大湾区体系的创建,再兼以中国最具地域代表性的重点城市分别打造出一张张独特的中国时尚名片,届时中国的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必将率先于世界突破旧有桎梏,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光明未来。
思考三:城市 描绘中国时尚名片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城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时尚风景。辨析最具地域代表性的重点城市,挖掘其时尚特质,构筑起独特的中国地域时尚名片,我们或能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时尚文化多样性的风貌,管窥未来中国时尚带给世界的浪潮。北京,皇家气蕴之上的中国时尚庭院。作为首都,现代时尚中心,未来北京的中国服装设计将以艺术时尚、绿色时尚、科创时尚、精工技术为特点发展。在设计中推动,在技术上研究,北京实现以绿色可持续为导向的科创时尚,成为中国的“绿色时尚之都”。天津,百年产业延展新风尚。北京提供艺术精致的时装,天津则提供最新的街头服装和办公服装。天津可借助贸易博览会扩大环渤海地区的时尚影响力,从技术可持续的角度探讨时尚,使得京津冀核心区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科创时尚的领先中心。上海,中国与世界的时尚交汇之港。上海可用海派文化的生活方式,发挥城市的开放性、国际感、商业氛围,吸引聚集全球大量的时尚公司,形成高密度的产业集群,发起大量的人才和资源共享,提供合作机会,建立庞大的网络,成为前卫时尚、街头潮流的中心。杭州,长三角时尚集群与数字化创新基地。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带服装产业的重要部分,其数字技术发展,能让消费者在线上和实体零售环境中相互反应,真正让时尚成为“体验经济”的一部分。未来,杭州将以多样化时尚、高水平工艺、电子科技为核心发展,打造数字制造业集群。南京,古朴与新潮的风尚融汇。南京的时尚强调人情味、包容性与团结性,从倡导与紧贴本地文化概念出发,于空间中提供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生活体验。这种根植于生活场景,并结合当下文化和流行的思考,从“反时尚”主义中抒发其时尚观点以及青年文化的传达,温馨而纯粹的时尚文化演进,是南京时尚独特的标签。青岛,向海舒展羽翼中诠释海洋时尚风华。青岛可围绕以“少即是多”的时尚态度,以舒适健康作为时尚设计的关注点,通过在日常生活方式中挖掘时尚行为,让青岛特有的舒适健康时尚成为国家现象,成为新的时尚审美标准、娱乐和运动成为新的流行风潮,并体现在青岛的自有时尚品牌中。重庆,构建西部时尚创新高地。制造业的西部转移,使重庆形成与地域文化紧密结合的快时尚生产链,重庆可将实用性、概念性与开放性并举,时刻将环境和生态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中,开发出产品真正的价值,并有效与市场、消费者挂钩,从而在知识、技术、创造力和市场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西安,“一带一路”时尚唤醒新动能。西安将以功能性为主导,成为一个可持续研发设计和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时尚纺织实验基地,致力于对影响产业未来趋势的研究,包括特种产品、技术纺织品应用领域拓展,以及定制生产和增值服务方面。广州,超级集群的时尚厚度。在全球流行元素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下,广州的时尚新势力风向标将崇尚与众不同的多层次混搭风格,另类而前卫的时尚元素和以细节来表现自我的独特,使产品呈现出综合性与多元化,吸引和聚集不同消费层次和动机的顾客,并在年轻人的时尚街区中,引入拥有各种设计前卫兼具日常舒适感的本土设计品牌,让世界最新的流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厦门,南国时尚的清新风貌。厦门是数字中国建设领先区域,未来将以“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为建设目标,在纺织服装产业中大力推进“互联网+”、“数控一代”示范项目及以“机器换工”为重点的智能化、数控化改造,使产品更智能、更健康、更环保。南宁,民族时尚风华的继往开来。南宁未来的时尚设计将通过大力投资时尚业,推动本地文化,结合戏剧、音乐和美感多领域同时传播,向东南亚甚至全球展示自己所塑造的民族品牌形象,促进其成为一个具有特有中国民族文化、创造力和具前瞻性思维的地区。
对于中国时尚业未来的思考是有限的,但未来的蓝图却是无限的。如今,中国已经跨步迈向新的征程,永不停歇的科学发明、技术应用、产业实践让我们在新的全球化竞争中不断攀上新的高峰。智能制造、现代通讯与网络技术、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等创新步伐的加快,在赋予中国时尚策马扬鞭的新动能。而我们要做的是将五千年厚重文化与现代时尚艺术进一步融合,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并成为未来文化输出的主力军。
不可阻挡的盛世业已奔腾而来,而我们唯有涌入这股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