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配合比设计
2021-01-25陈博
陈 博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81)
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配合比的设计中,重点内容为目标配合比及生产配合比设计,是满足路面基本功能及耐久性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往往会采用半钢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沥青面层主要分为上、中、下三层。其中下面层会直接接触半刚性基层,实现荷载传递,其配合比设计决定着路面结构耐久性及安全性,故合理的展开设计及施工极为关键。
1 原材料及相关要求
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而言,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及下面层配合比设计时,对沥青材料的性能、结合材料等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选择或改造原材料前,需要落实对道路的勘察工作,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全面性及多层次,合理的运用各种检测技术,之后在基于勘察检测结果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材料,以确保施工场地所用材料均满足了施工实际需求,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同时,还需测试施工路面的承受能力,此工作可利用各技术设备,从而优先选择实用性更强的材料。
1.1 骨料粒径
针对骨料粒径而言,其在道路抗车辙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道路疲劳耐用度,故在进行原材料的控制时,此环节属于重点内容,要确保所需骨料粒径符合实际施工要求。
1.2 沥青酸度
一般而言,沥青酸可促使沥青呈显酸性,会对沥青与集料的结合造成影响,在使用时就需在基于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就需合理的降低沥青酸性,尽可能的降低或避免干扰因素对沥青与集料结合的影响。
1.3 机制砂、集料指标
在实际的施工中,通常会选择表面粗糙,洁净尖锐的人造机制砂,此材料有利于道路后续的碾压,通过碾压能够促使矿料间摩擦力的增加,最终促进路面抗车辙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给予撞击,抑或是剥落处理,粉碎石料,促使其与沥青更好的粘结。
1.4 橡胶沥青
考虑到橡胶沥青混合料中含有大量低分子油类物质,如若遇到高温度,就会出现扩散情况,从而进入橡胶颗粒内部,促进沥青黏度、弹性的提高,这就对橡胶沥青的制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温度、时间等方面。
2 市政道路路面下面层配合比设计
2.1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一方面,要合理的选择级配。基于既往市政建设大量配比目标设计经验的前提下,初步明确油石比,一般比值为4.2%展开试验,选择最优的级配。同时,还需对各组成材料的级配、比例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可通过对试验曲线的观察,这也是选择最佳级配的有效途径。以某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为例,受选用级配孔隙率较大的影响,导致饱和度无法满足相关规范及要求。为解决此问题,相关人员展开的级配掺入试验,选择8%及10%的级配分别完成了4组级配,观察级配曲线,并对4组级配进行对比后,选择出最优的设计配比。另一方面,选定适当油量。在此过程中,要明确最佳油石比,基于沥青含泥量比例设计的前提下,合理的展开集中油石比设计,并落实试验,观察各比例试件的密度、稳定度、流值等参数内容,经有效的对比,以选择出满足规范要求的几种油石比,取均值即可将其定为最佳油石比。同时,还需基于工程设计环境、既往经验等前提下,合理的对均值进行分析,适当的调整,这也是确保油石比合理性的关键。另外,还需展开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的试验,将最佳油石比配置的混合集料通过高温车辙、浸水马歇尔等试验,有效的对比其各指标,包括强度、稳定性等[1]。
2.2 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一方面,明确沥青混合料生产级配。基于目标配合比的所设计各组分比例的前提下,干拌矿料,予以二次筛处理,展开筛分试验,记录各材料的重量比例,结合各热料仓材料和筛分结果,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目标配合比,制备几种配合比分别展开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选择最佳配合比,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施工需求。另一方面,用油量比例设计。在油量进行选择时,基于目标配合比的前提下,展开三类油石比试验验证,如可采用马氏体积指标试验、马歇尔试验等,结合试验数据和曲线对比,合理的选择油石比,确保其为最佳[2]。
3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橡胶沥青配合比、生产温度、运输
针对橡胶粉而言,考虑到其粒径存在差异,故在进行选择时就需综合考虑各因素,在掺入胶粉时要合理控制量,基于现场情况的前提下,结合试件孔隙率,明确油石比,混合料经级配优化后,沥青的黏性就会有明显提高。同时,对于沥青的生产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温度要求,需合理的控制,实施生产的全过程监测,以避免温度不符合实际施工要求的情况发生。在对沥青进行加工处理时,要采用专门的剂量装置落实标定工作,并通过对传感器的利用,合理的进行调整。在基于橡胶沥青施工标准前提下来说,在进行加工处理时,可选择使用间歇性搅拌工艺,合理控制搅拌时间,以50分钟左右最为适宜,还需检验评定沥青针入度、黏度等指标,促使各指标就能满足施工标准。此外,预拌材料配比也是影响下面层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操作期间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感染,对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初步计算,之后落实试拌检验,如若检验结果不合格,则不能继续后续操作,反之合格则可充分参考各数据对配比予以合理的调整,尤其是要注意确定用水量、外加剂的添加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预拌配比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故在此过程中,就需重视对预拌混凝土温度的控制,以避免因温度不合格,而影响整体施工质量。
3.2 摊铺混合材料的控制
在路面摊铺前,需对市政道路等级、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解和掌握之后充分考虑各因素,合理的选择摊铺方法。同时,考虑到摊铺过程中可能遇到意外事件,对此在实际的摊铺过程中,就需落实对各施工设备的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转,对于存在异常的设备,要及时检修,以确保摊铺的顺利进行。此外,还需落实对摊铺温度的抽检工作,以确保温度的适宜性,满足施工实际要求[3]。
3.3 压实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应用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后,压实属于关键环节之一,在摊铺操作后,主要发挥着确保道路坚固性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可选择使用钢轮压路机和胶轮压路机联合应用的方式完成碾压操作,初次碾压时前进后振各一次,前振后振各1次,合理控制碾压速度,以每小时1.5至2.0km最为适宜;在复压的过程中,前振后振各三次,以每小时3.5至4.5km碾压速度最为适宜;终压的过程中,就碾压两次,以每小时2.0至3.0km碾压速度最为适宜。此外,在压实的过程中,要确保同时纵向形式,从较低边缘保持均匀的速度向较高边缘前进。
3.4 重视对施工环境的评估
针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下面层施工而言,是道路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其往往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该因素则具有复杂不易控制的特点。对此为避免环境因素对路面施工带来阻碍,施工前就需加大对现场环境评估的重视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之后在基于评估结果的前提下,完成对各环节的设计。例如,针对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可结合气候条件为前提,尽可能地避免在恶劣天气下施工,如大风天、高温环境等。予以浇筑处理时,需确保人员的专业性满足了施工要求,从而预防因人员因素而导致的质量问题。
4 确保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措施
4.1 落实施工准备工作
针对施工准备而言,其是公路施工的基础工作,确保准备措施的完善性,是促进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主要包含对设备、技术、人员、材料等方面的准备,技术方面的准备是指全面的清扫底基层,将杂物、积水清理干净,以规避翻浆等情况的出现,并在基于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施工中线、边线及标准高度等进行合理的设置,标准高度一般为每10米一个,具体施工时,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展开布置,尽可能的规避资源浪费的发生。同时,针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而言,材料准备的完善性直接影响着整体施工质量,对此施工前,需严格把控材料的采购,需在施工位置准备好两天左右的使用量,并妥善的予以存放、保管;设备准备包含施工所需的所有机械设备,如运输车、装载车、压路机等,施工前需对各设备的运行状态予以认真检查,避免设备运行障碍问题的出现;施工人员属于施工中的核心内容,需充分考虑施工具体情况合理的计算出施工人员,将特殊专家安排在相应的施工位,从而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4]。
4.2 合理应用外加剂
针对外加剂而言,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合料的性能,如流动性、保水性等,且在降低水用量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可促进混合料强度的提高,预防路面裂缝问题的产生,亦或是水化热情况的出现,故合理应用外加剂就尤为重要,需在基于工程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如对于高效减水剂,其充分发挥着降低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作用,在预防路面裂缝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4.3 施工技术的控制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要求对混合料进行级配、拌合等极为关键,直接影响着路面施工质量,特别是拌合中要注意合理控制温度及拌合时间,以尽可能的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氧化挥发程度,且也需合理的规划运输时间,尽量避免摊铺不连续情况的发生,以进一步对摊铺施工效果进行明确。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摊铺过程中,需落实对接缝表面粗料的处理,进行接头碾压时严格遵守先横向、后纵向的顺序,以避免接缝的不合理[5]。
4.4 重视养护
针对公路路面施工而言,最后的一项施工环节就养护工作,其与公路的使用寿命长短直接挂钩,期间要对混凝土的物化反应进行观察,避免反应速性不合理情况的发生,这在预防裂缝等情况出现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专业养护人员要定期对公路沥青路面予以检测处理,合理控制温度,将各参数限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对养护措施的调整。
4.5 加强人员培训及检查力度
通常情况下,想要进一步确保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安全性,落实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在施工前,还需秉持严谨态度,不可出现目盲操作,抑或是随意操作行为,如若发现异常问题,需对问题产生的原因予以明确,之后予以针对性处理,消除隐患,指派专门人员开展施工指挥及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规避风险事件的出现[6]。
5 结语
综上,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想要确保整体施工质量,重视对下面层施工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下面层配合比的设计,选择最佳级配,以充分发挥材料性能,以促进路面结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提高,避免因配比设计不合理而引发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