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指南》(上)

2021-01-23宋大成葛世友

劳动保护 2021年1期
关键词:危险源示例职能

文/宋大成 葛世友

2020年11月26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发布团体标准T/COSHA 004—2020《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指南》,202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为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策划提供指导。本刊将分为3期对该标准进行解读。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控)。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标准T/COSHA 004—2020《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指南》(标准全文请扫描文末二维码),是为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策划阶段(即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工作)提供指导的标准。

由ISO 标准转化而来的GB/T 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以下简称GB/T 45001—2020),是全世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安全生产管理的正确指导。当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一些文件(地方政府的行政文件、部门规章、行业规范、地方政府规章等)关于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某些规定,不符合GB/T 45001—2020 的要求,有的误用或未正确理解我国某些相关法律法规,因而不利于用人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的正确开展。T/COSHA 004—2020《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指南》(以下简称T/COSHA 004—2020)在竭力准确体现和诠释GB/T 45001—2020 中关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策划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有直接参照作用的“如何做”的示例,给用人单位提供明确、具体的指导。

T/COSHA 004—2020 分 为7部分,分别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的更新。另外有3 个资料性附录,分别为:危险源辨识示例;风险评价示例;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示例。因篇幅所限,此标准解读将分为3期进行连载刊登,本期主要解读部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危险源辨识。(下文中“说明”文字为标准解读,非标准文本。)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

标准的“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的指导。本文件适用于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是GB/T 23694—2013《风险管理 术语》和GB/T 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标准有16 个术语和定义,如伤害和健康损害是对人的生理、心理或认知状况的不利影响。事件是因工作引起的,或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可能或已经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情况(注:事故是已经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事件)。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注:来源包括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的缺陷。不安全状态是使事件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安全行为是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使事件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为。安全管理缺陷是管理人员在履行其安全生产管理职能方面的缺陷)。可接受风险是依据用人单位法律义务和其安全生产方针,认为可以容许的安全生产风险。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安全生产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说明:一些术语和定义引用或参照了GB/T 45001—2020 中相应的术语和定义,参照而调整的例子,如将“伤害和健康损害”改为“伤害和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将“职业健康安全”改为“安全生产”;有的文件使用“风险管控”这个词,但GB/T 23694—2013《风险管理 术语》(以下简称GB/T 23694—2013)称为“风险管理”;“可接受风险”的定义参照了GB/T 23694—2013“风险接受”的定义和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可接受风险”的定义。

关于“危险源”的定义说明如下。

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来源”有不安全状态(物和环境)、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的缺陷。标准在“注”中给出了这三者的定义。

GB/T 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4 类,与本标准“危险源”的定义相近。

有所谓“两类危险源”之说,认为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也是危险源,但这种说法没有法规、标准的依据。

“隐患”一词常与“危险源”混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 号)对“隐患”的定义与这里对“危险源”的定义很类似。“隐患”常指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因而可能发生事故的状态。在管理体系标准GB/T 45001—2020、GB/T 2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及术语》中,“不符合”的定义是“未满足要求”,当然包含了法律法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说,“隐患”与“不符合”的含义接近。

危险源辨识

本标准第4 部分为危险源辨识,分为:4.1 活动划分与4.2 危险源辨识方法。

活动划分

1.活动

用人单位的生产或工作系统是由过程组成的,过程是利用输入实现预期结果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在此说明:这段话从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和GB/T 1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而来。

危险源存在于活动中,危险源辨识的对象是活动。在此说明:在有的文件中,把危险源辨识的对象称为“作业单元(风险点)”,包括设施、场所和作业活动。本标准依据GB/T 45001—2020 条款6.1.2.1,将设施、场所纳入作业活动中。术语“作业活动”定义的“注”说明,作业活动包含人、设施、场所、管理4 个要素。上海市应急管理厅关于“双重预防机制”的文件中也出现了“或以上两者(设施、场所和作业活动)的组合”的语句,说明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活动包括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包括作业活动和管理职能活动。在此说明:“管理职能活动”之称,是依据GB/T 45001—2020 条款6.1.2.1 a)管理、f)其他议题、g)(变更)的规定。

活动也包括不受用人单位直接控制的地点的活动。在此说明,GB/T 45001—2020 条 款6.1.2.1 “f)其他议题”的3):“发生在工作场所附近、不受组织控制、可能对工作场所内的人员造成伤害和健康损害的状况”;某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其他用人单位直接控制的地点的活动。

2.作业活动划分

对于有先后次序步骤的作业活动,宜依次列出作业步骤。对于没有先后次序步骤的作业活动,宜列出作业内容。所划分出的每个作业活动不宜包含过多的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且彼此相对独立。作业活动的上个层次,可称为作业类别。作业类别还可能有上个层次。层次的多少依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作业活动划分示例见标准附录A.1。

A.1 给出了3 个例子,以第二个为例,即A.1.2 某工业和民用建筑企业作业活动划分。

某工业和民用建筑企业将其工程项目分为如下几个施工阶段:施工准备,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楼地面、屋面工程,安装工程。对每个施工阶段,划分为若干种作业类别;对每个作业类别,划分出若干种作业活动。

例如,“主体工程”阶段中的作业类别有主体钢筋工程、主体模板工程、主体混凝土工程、临边和洞口作业、塔吊施工、落地式脚手架施工,……辅助设施搭设等。其中,“落地式脚手架施工”的一个作业活动是“脚手架搭设”,其作业内容有:基础处理,架体搭设,架体与建筑物连接,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与验收。

3.管理职能活动划分

管理职能活动包括设计、工艺、设备、劳动组织、采购、人力资源等的管理及对相关方的监督管理。宜列出每个管理职能活动中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内容。

危险源辨识方法

1.危险源分类

用人单位宜了解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分类示例见本标准附录A.2,其中包括不安全状态分类示例、不安全行为分类示例以及安全管理缺陷分类示例。

不安全状态分类示例中,机械加工不安全状态分类,包括6 大类30 小类,具体见标准附录中的表A.1。

不安全行为分类示例中,机械加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包括11 大类57 小类,具体见标准附录中的表A.2。

表A.2 的“注”说明,不安全行为可以是本不应做而做了某件事;可以是本不应这样做或应用其他方式做,而这样做的某件事;也可以是本应做某件事但没做成。有不安全行为的人可能是受伤害者,也可能不是受伤害者。行为不安全,包括行为人明知自己做的事是不安全的而非常谨慎地去做,也包括行为人不知道自己正做的事是不安全的。

安全管理缺陷分类示例中,海洋石油开采安全管理缺陷分类,包括14 大类68 小类,具体见标准附录中的表A.3。

2.危险源的描述

描述宜说明导致可能的事件的原因,宜具体。关于危险源描述的说明,见标准附录A.3。

关于危险源描述的说明,第一,说明导致可能的事件的原因。把危险源和其引起的结果——事件区别开来。例如,“钢丝绳断裂,吊物坠落伤人”是危险源导致的事件,而危险源可能是以下几种之一:钢丝绳长期磨损、断股超标,未及时检查发现并更换;钢丝绳超规格使用;吊装有尖锐边缘的金属物件时未加垫件;吊索间夹角过大;采购的钢丝绳质量不合格。

把危险源与生产过程中的常态区别开来。例如,“空压机噪声大”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常态。危险源可能是“未对空压机采取降噪措施,使噪声超标”,或“在空压机附近作业未采取听力保护措施”。又如,“炼钢炉前温度高”是一种常态。危险源可能是造成烫伤等伤害的原因,如“在炼钢炉前工作未穿防烫伤工作服”,或“在炼钢炉前工作裸露上臂”等。

第二,描述宜具体,以能判断出危险源导致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宜使用诸如“操作不当”“管理不善”“施工方案不正确”“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齐”等笼统的词汇,而是指出具体表现。不宜把一些标准,如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分类项目,以及本标准A.2 的分类项目直接引用为危险源,因为多数分类项目都是某类现象的概括,因而不具体。

3.辨识方法

针对作业活动所包含的作业内容或作业步骤,辨识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针对管理职能活动中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内容,辨识管理职能的缺陷。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示例见标准附录A.4。管理职能缺陷辨识示例见标准附录A.5。

以标准附录A.4 中冷却塔筒壁施工两个作业内容的危险源辨识为例。

某电力建设公司冷却塔筒壁施工的作业内容有:员工上下班及砼运输,爬升设备施工,拆模、翻模,作业平台、通道管理,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其中两个作业内容的危险源辨识,见表1。

标准附录A.5 中介绍,管理职能缺陷辨识示例,指出:管理职能缺陷并不针对特定的职能履行者,而是表示,就目前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技术实力而言,用人单位在管理职能方面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影响安全的失误。

表1 某电力建设公司冷却塔筒壁施工两个作业内容的危险源辨识

表2 某火化工厂装药工艺设计中两种职能内容的管理职能缺陷辨识

以某火化工厂装药工艺设计中两种职能内容的管理职能缺陷辨识为例。其装药工艺设计包括以下内容:对总体单位设计文件的工艺性审查,工艺策划,工艺评审,工艺定型,工艺纪律检查。其中,两种职能内容的危险源辨识见表2。

4.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及以往事故

对照适用本单位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所有强制性规定,凡未做到的,或未能保持的,都是危险源,宜予辨识。本单位以往事故的原因,凡未消除的,都是危险源,宜予辨识。

在此说明,用这两把尺子把关,可防止危险源辨识中有重要的遗漏。为此,就要获取、识别适用本单位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清楚其中哪些是强制性规定;就要从本单位以往的事故调查报告中找出关于事故原因的判定。

猜你喜欢

危险源示例职能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职能与功能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建筑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控制探讨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