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文化思辨类新题:最美诗词
2021-01-22祝振全
祝振全
【名师新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1年年初至今,颇受欢迎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又掀起一股爱诗词学诗词背诗词的浪潮。该栏目延续“人生自有诗意”,让诗词融入山水,融入生活,植入生命。在节目中将有数位文化名人及“国家建設者”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观众出题,用诗词为祖国歌颂,用诗词为时代抒怀,用诗词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你认为中华诗词对你的学习、生活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或作用呢?请以“诗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解析】
显然,这是一道“材料+话题”的作文。毋庸置疑,《中国诗词大会》从第一季到第六季,一路走来都备受关注,收视率也一路飙升。看,大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小到龆龀之年的儿童,很多都愿意遨游在诗词的海洋里。这更加说明了中华诗词有着无穷的魅力和吸引力。是的,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学好各门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其中,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果能够把中华诗词渗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可以使自身“腹有诗书气自华”,还可以让生活更具诗意!
参考立意:①让诗词激发学习的兴趣;②学诗词,品生活,传文化;③在诗词中体悟生命。
【佳作示范】
以诗词,盈精神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易小月
有一句歌词流传甚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生活不仅要求物质的充裕,更要求人们内心的富足。何以充盈干涸的心田?吾曰:诗词。
诗词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正如著名翻译家屠岸所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就会缺乏精神上的丰富和优雅。”诗词对一个民族尚有如此功用,何况对个人?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首先应该拥有充盈富足的精神。诗词让屠岸走向了“远方”,成就了他精神上的勃勃生气。我们知道,诗词不只是供人诵读欣赏的,它还能在平淡生活中,给予人精神上的慰藉。
诗词使人得以寄托心中的情怀。刘禹锡多次遭贬,最后身居一间陋室之中,他心中有千千万万的结,却无人倾诉。于是他开阔心胸,寄托自己的潇洒情怀于诗词里,写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名句,时隔多年,他那份潇洒淡然的情怀仍在诗词里荡漾着,经久不散。
诗词使人坚定志向。恰如李白所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很早周恩来便立下了“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逢乱世,他奋笔疾书:“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正因为有了这种坚定的志向,最后他为中华民族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立下了汗马功劳!
诗中自有黄金屋,屋中应有诗意在。唯有栖息在诗里,才会诗意地生活。古往今来,诗词一如桥梁,连接着人们的生活与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勾起了多少人回家的心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激发了多少人保家卫国的志向……
诗词根植在我们心中,是我们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下,传统诗词遭受冷遇,被许多人束之高阁,正如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所言:守着一座宝山却不自知,甚至会为了贪图享乐做出违法之事,这是现代一些年轻人的悲哀。让诗词淡出视线,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诗词不应该被束之高阁,它应交融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命中、灵魂中,成为心智大餐!看,“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教师点评
本文主题鲜明。作者读懂了材料,明确了任务,并抓住了两个关键词——“诗词”和“精神”,且很快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立意为“以诗词,盈精神”。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善于引用或者化用诗词,从而对其观点进行强有力的论证说明。特别是结尾处,用勾连诗词名句的方式,再次凸显和升华本文所要阐述的主题:诗词充盈生活,充盈精神,充盈灵魂。
以简练的语言或者词汇,提炼出材料与话题的结合点,从而有效地立意,是此类作文的关键。同时,要注意行文结构的安排,针对议论性文章,可采用并列式结构,也可采用递进式结构,还可以采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考生可依自己实际情况选取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