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授跳槽背后

2021-01-22俞扬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52期
关键词:广州大学中西部跳槽

撤销“昆仑英才”人才称号、追回科研项目经费、追回奖金、撤销荣誉称号……日前,青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决定对出现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的39人,给予上述处理。

说是违背科研诚信,实际上跳槽跑路的多。一边是学者追求更高待遇的“走穴”,一边是高校间猛砸重金的“挖人”,大学的跳槽不比企业风平浪静,亦遵循相当原始的丛林法则。

教授频繁跳槽

遭撤销称号的人才,来自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多个单位。具体来看,24人被撤销称號的原因是“在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内擅自变更工作单位”,12人是“未到岗履行义务”,合计超过总人数的90%。剩余几人,属于“违法违纪”行为。概而言之,“不干了”的占绝大多数,“干不了”的是少数。

通知要求,用人单位要在2021年12月30日前,按原渠道退回已拨付的资助经费、结余经费,对严重失信行为,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信用信息系统。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未经人才计划主管部门同意,在支持周期内离开相关单位和岗位的,取消人才称号及相应支持。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记者表示,当地因为人才跳槽而取消其人才称号,这是可以理解的。

人才计划本身是个资助项目,资助项目往往有一些限定条件,比如必须在当地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如果人才拿到科研经费后,就跳槽到其他地方去,就违背了资助的宗旨。当然,这些人才心里也清楚跳槽的后果。

“昆仑英才”是青海省推出的重要人才引进政策。中国人才计划的开端,始于上世纪90年代。

1994年中科院率先推出我国首个海外科技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尔后针对本土科技人才的资助项目也相继上马,比如中组部的“万人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杰青”项目等。

2006年国家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在中央的大力推动下,设立人才计划成为各省市地方、高校落实决议的抓手,各类人才计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高校的人才争夺,近30年来一直都在进行。整体来说,东部沿海以及北上广这些地方的高校,肯定占据优势,而中西部高校相对来讲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东北高校由于受人口外流的影响,也存在着人才外流的风险。

因此,中西部一些高校,对引进的人才设置一些条件或约束,这是正常的。

人才应有序流动

高教系统像个人才市场,人才有进也有出,只不过东部高校进的多,中西部、东北出的多。

“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原校长王利民多年前的这声控诉,如今已是家喻户晓。

根据广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官网,兰州大学一教授不久前受聘广州大学。兰州大学是985高校,而广州大学既非985也非211。

最近,南京大学发布了2021年第31批公开招聘相关学科高层次人才名单,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一次引进5名人才,均出自武汉大学。

熊丙奇指出,人才被挖走的问题,在中西部地区确实存在。一个原因在于,当下高校还存在恶性抢人才的竞争,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关注点多用于抢人才“帽子”,带来重立项轻研究的弊病。

这就导致高校的人才竞争并不是良性的。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曾明确要求,东部地区的高校不能够去中西部挖人才,直到现在难有有效治理。

其实,诸如长江学者等人才工程,国家对西部还有所倾斜。只不过,一些在东部难获头衔的学者,借此先跳到西部镀金,再跳回东部捞金。

储朝晖指出,只要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在加大,地域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在加大,那么高校人才的流动也会加剧。高校人才的合理流动,确能促进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不过,无序流动的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

促进区域间人才有序流动,背后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问题。

储朝晖指出,仅仅靠中西部和东北的高校来约束,解决不了人才“东南飞”的问题。高校的人才流动,主要原因跟薪酬待遇直接相关,与高校获得资源的条件和能力直接相关。

人才的吸引力,本身与相关人才的待遇、事业发展空间、所在地区的生活教育环境息息相关,那就必须从人才的关切点出发,去提高人才的待遇、拓宽人才的发展空间、解决人才所关心的子女求学问题等。这些都是必须系统去考虑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中西部地区留住优秀人才、吸引人才。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俞扬/文)

猜你喜欢

广州大学中西部跳槽
潘卓彤作品
史云昊作品
跳槽
谢雪甜作品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Textual Analysis of an Authentic Text from BBC News Website
岛内九成上班族想节后跳槽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