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知识带回“家”的温诗铸:开中国摩擦学之先河
2021-01-22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24期
他是中国摩擦学的开创者和继承人。他曾对学生说,“这个方向老师也不太熟悉,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却带着团队站到了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他就是我国机械学领域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温诗铸。温院士常说:“求知而知之,知之而又不知,再求知,周而复始,致知之道也。”
1932年出生在江西丰城的温诗铸,在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下,与家人颠沛流离,生活艰苦。温诗铸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社会现状,立志发奋读书,救国救民。1951年,他以湖北省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因在校期间表现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挑起了机械摩擦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大梁。他不畏国外技术封锁,带领课题小组一步步探索,一次次实验,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陀螺仪平台,接着为我国的原子弹研究提供了第一台铀分离样机,还创制了中国第一台超长进刀量的程序控制机床。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温诗铸建立了工程模型弹流润滑理论,提出了工程中有关弹流润滑问题的设计方法,导出了普适性最强的润滑方程,奠定现代润滑设计的基础。1979年,年近五十的温诗铸被国家派往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进修摩擦学研究。学成归国后,他将世界先進科学理论带回祖国,开中国摩擦学之先河。
2011年,温诗铸捐资设立了“温诗铸枫叶奖”,以表彰和奖励在该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学者和科技工作者。他奋发有为的精神,也必将激励更多人砥砺前行,再登高峰。(特约教师 王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