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人物”,弘扬“大精神”
2021-01-22邵路燕
邵路燕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成为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整本书的教学价值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整本书本身的价值;二是整本书之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1]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上述两个层面的教学价值,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红星照耀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并于课后再次审视,改进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知地位,明目标,定内容
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其中,在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中有对革命文化的考查。《红星照耀中国》是八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推荐书目,富含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由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遭到新闻封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间深入根据地采访,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列出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学习任务群1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读”[3],学习任务群9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4]由此,关注并践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就成为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应有之义。
由于《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性较弱,学生的阅读兴致不高。《红星照耀中国》中“小人物”体现出的红区军民的精神面貌与高贵品质,同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尤其是“红小鬼”专题,能引起学生对不同时代少年强烈的好奇心。所以笔者采用以专题带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以“小人物”专题阅读为支点,撬动《红星照耀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指导和阅读指导课型分为四种:引读课、助读课、研读课、评读课。其中,研读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登堂入室”,让学生能够“读进去”。[5]笔者依据学生的阅读进度与阅读状态,采用研读课的课型对学生进行指导。
作者埃德加·斯诺深入人民群众,采访了一些“小人物”,关注到“小人物”的精神面貌。在关于“小人物”的篇章中,笔者选定三篇代表性的篇章,分别是《同红色农民谈话》《红军战士的生活》《“红小鬼”》,布置课前阅读,为研读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阅读任务,即请学生圈点勾画人物描写的部分。
二、绘其形,摹其貌,知其人
课前学生自主通读了《同红色农民谈话》《红军战士的生活》《“红小鬼”》,并圈点勾画了描写人物的部分,为课上的精读、细读和深读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研讨兴趣,笔者借鉴了叙述视角理论——“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6]——并将之运用到整本书阅读的研读课。《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小鬼”与学生的政治面貌相同,都是少年先锋队员;年龄相仿,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年。笔者设置了情境任务,转换叙述视角,引领学生精读、细读和深读。
情境任务设计:
请学生将自己想象成“红小鬼”,穿越时空,并以“红小鬼”的身份自我介绍,介绍内容可以是以下任一方面:外貌、家庭状况、经历、观念等。为了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讲述,教师给出开场白:我是一名少年先锋队员,也是一个ХХ。当时埃德加·斯诺来中国采访,碰到了我,我有幸讲述自己的情况,因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我红遍中国的大街小巷。
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选择一位自己感兴趣的“红小鬼”,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开始介绍吧!
生1:(生从开场白说起,有学生偷笑)……埃德加·斯诺见到我时,我穿着网球鞋、灰色短裤,戴着顶有红星的灰色帽子。帽子有些褪色,红星也模模糊糊。我的穿着太普通了,但是我展现了中国少年先锋队员的精神面貌: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埃德加·斯诺认定我是个想家的孩子,对我产生了怜悯之情,但是我讲述了我的经历后,他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师:从外貌方面介绍了自己,又能依据文本揣测作者的感情和看法,了不起!请同学从其他方面繼续介绍。
生2:(生从开场白说起,学生不再笑,渐入佳境)……我今年15岁,11岁时在南方参加了红军,这是令我得意而又自豪的事。我住在福建漳州附近,一家六口,我的父母和三个哥,家里很穷,也没有地,收成一半以上拿来交租,我平时上山砍柴,冬天就采集树皮,我们烧树皮汤喝,省下粮食作来春的种子。
师:介绍了家庭状况,介绍时调整了原著中的语序,更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
生3:(生从开场白说起)……我参加红军是因为红军帮助穷人。有一年,我请他们帮助我家。他们送我去学校读书,我吃得很饱……各家各户都送子弟参加红军。这都从侧面说明我们红军是受人民爱戴的,是受人民拥护的。
师:介绍了参加红军的原因,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在介绍人民对红军的看法时,分析了侧面描写。
教学审视:
转换叙述视角,以“红小鬼”的身份自我介绍,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课上细读名著,对名著原文重组,在口语实践中提升了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察其言,观其行,探主旨
埃德加·斯诺到甘肃边境和前线去的时候,借宿农民家,与农民交谈,写成《同红色农民谈话》一文,该文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去前线的路上》的第一篇,正如题目一样,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农民的质朴、热情以及对共产党和红军的认识。在分析了文本特点后,笔者设置与之相配的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情境任务设计:
中国记协将要举办“记者风采大赛”活动,旨在选出“好记者”、讲出“好故事”。其中的一个环节是“名记者模仿秀”,作为参赛选手,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你打算模仿埃德加·斯诺采访红区的农民。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设计你的“名记者模仿秀”,并试着找一位同学与你配合,完成“名记者模仿秀”环节的比赛。
“名记者模仿秀”开场白精彩展示: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记者小南,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地区采访,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他去世后,按照他的遗愿,人们将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他不畏艰险的职业精神让我钦佩,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让我感动,所以,今天我要模仿埃德加·斯诺,采访红区农民。
“名记者模仿秀”采访现场精彩片断:
埃德加·斯诺模仿者:你们为什么宁可要红军?
对买不到鸦片不满的老头:白军要我们粮食,从来不付钱。我们没力量缴税,只能拿牲口去卖。去年拿走了我的两头骡子,四头猪。
埃德加·斯诺模仿者:你有多少地?
对买不到鸦片不满的老头:那就是我的地。
埃德加·斯诺模仿者:那块地值多少钱?
对买不到鸦片不满的老头:不值钱,25元买这样的一座山。
埃德加·斯诺模仿者:那你得缴多少税和地租?
对买不到鸦片不满的老头:40元一年!
埃德加·斯诺模仿者:那是在红军来这里以前?
对买不到鸦片不满的老头:是的,现在我们不缴税,但是红军一走,白军就来。白军来了,他们叫我们红匪。红军来了,他们逮捕反革命分子。[7]
……
教学片断:
师:观看了“名记者模仿秀”后,请你谈一谈对红军的看法及感受。
生:从埃德加·斯诺的采访中,我感受到红军是一支仁义之师,他们讲原则,爱百姓。如今我们沐浴着党的光辉,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审视:
笔者以情境任务引领学生阅读《同红色农民谈话》一文,学生的阅读兴趣很浓厚,带着任务走进文本,又将文本转化,依据文本设计开场白,设计访谈内容,几位同学相互配合,在语言实践中,完成了阅读任务,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在访谈中对农民眼中的红军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内化于心,沐党辉,感党恩。
四、显于形,融于心,扬精神
《红军战士的生活》以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视角,描述了红军的意志、生活及精神面貌。学生阅读这一章节,可增进学生对红军的了解,进而受到感染,以红军精神激励自己,实现自我提升。《红军战士的生活》基本都是在描述,基于这一文本特点,笔者设置了情境任务,请学生在情境中,梳理红军战士的生活,形成整体印象。
情境任务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了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亲如鱼水的关系,请你以博物馆档案管理员的身份,阅读纪实文学《红星照耀中国》,并从《红军战士的生活》中摘录相关语句,记录普通红军战士的生活,设计成档案卡存档。
优秀档案卡展示:
情境任务2: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希望中学组织学生到市博物馆参观,你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为中学生讲解红军战士的生活,请你参考博物馆的档案卡,写出解说词,并讲给同学听。
精彩解说片断:
各位同学:
上午好!欢迎来到“列宁室”。“列宁室”是红军战士一切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中心。接下来,请大家跟随我参观列宁室。大家可以看到悬挂着的马克思、列宁像,这些都是连团中有才能的战士画的。这一角是专为研究军事战术而设的,在这里可以看到中日淞沪战争的重演……列宁室是红军战士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从这里我们可以得知:尽管当时的生活、战斗条件艰苦,但我们红军战士依然保持了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教学审视:
笔者以情境任务引领学生阅读《红军战士的生活》一文,设置了两个情境任务。其一是建立红军战士生活档案卡,此任务需要学生静心阅读,阅读之后筛选信息,并归纳总结;其二是学生根据档案卡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解说,将名著阅读与语言实践相结合,在语言实践中,感受红军战士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与熏陶。
《红星照耀中国》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价值。教师开展《红星照耀中国》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传承革命传统精神,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要求。
注释:
[1]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45页。
[2]温儒敏总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67页。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1页,第22页。
[5]胡根林:《整本书阅读:过程性指导及其课型》,《语文建设》,2021年第3期,第15页。
[6]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8页。
[7][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董乐山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245-246頁。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