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登上台迅速清理“遗产”

2021-01-22林日任重邵一佳

环球时报 2021-01-22
关键词:行政命令遗产拜登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林日 ●本报特约记者 任重 ●本报记者 邵一佳

“我们没有时间再等,没有其他日子像今天一样适合开工。”当地时间20日中午,在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的拜登,上任第一天就开始推翻其前任特朗普的政策。20日晚些时候,他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签署至少17项行政命令,包括美国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停止建设美墨边界墙、启动“100天戴口罩计划”等等。21日一早美媒又预告,当天拜登将围绕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再签6项行政命令和一项总统政策指令。在2.5万名经过“政治筛选”的国民警卫队员严密保卫下,新总统就职典礼总算平安度过,避免了1月6日国会骚乱的重演。但拜登在22分钟的就职演讲中11次提到“团结”这个词,也将这个超级大国眼下最大的焦虑暴露无遗。媒体注意到,拜登的就职演说聚焦国内事务,仅在最后5分钟简略地谈及外交政策,而只字未提中国或中美关系。“正如美国国内两党合作的时代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实现一样,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时代也不会很快重建,或许根本不会重建”,英国《卫报》21日这样评价。

就职演说11次提“团结”

当地时间1月20日中午,拜登在华盛顿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在国会山,78岁的拜登在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引导下完成宣誓,随后发表了约22分钟的就职演讲。美国当选副总统哈里斯当天也宣誓就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副总统。

拜登在就职演说中称,美国当前面临着新冠疫情肆虐、社会不平等加剧、系统性种族主义问题、气候变化、美国在世界的角色等一系列危机与挑战,呼吁人们彼此倾听、相互尊重、团结一致应对危机与挑战。据《纽约时报》统计,拜登在就职演讲中用了11次“团结”这个词,他说,“我们可以团结起来,停止叫喊,降低温度……这是我们面临危机和挑战的历史性时刻,团结才是前进的道路”。

宣誓就职后,拜登和哈里斯在国会大厦外的广场参加了阅兵仪式。当天下午,拜登和哈里斯来到阿灵顿国家公墓,向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前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夫妇也参加了这一活动。

就职典礼结束后,在护卫队簇拥下,拜登和他的家人一起前往白宫。在车队临近白宫时,拜登走出汽车,与第一夫人吉尔一起沿着宾夕法尼亚大道步行,乐队演奏了《向统帅致敬》和《上帝保佑美国》。其间他还慢跑到记者区,与记者顶拳,鼓励他们“坚守岗位”。晚上,拜登与吉尔在白宫蓝厅阳台上露面,观看华盛顿上空的烟花表演。

拜登就职当天,华盛顿未发生之前人们担心的暴力冲突。不过,在科罗拉多州的议会大厦外,一群身穿黑衣的抗议者当着警察的面焚烧了美国国旗。此外,波特兰和西雅图的反政府和“反法西斯运动”抗议者破坏了民主党办公室和其他建筑,并与警察发生肢体冲突,以抗议拜登的就职典礼。

萧美琴声称“获邀参加”

为防控疫情和防范暴力事件发生,参加华盛顿现场就职典礼及观礼的人数较以往大幅减少,庆祝游行等多项传统活动也改为在线举行或取消。当天的国家广场空无一人,插上了20万面旗子,代表缺席的人群。引人注目的是,台“驻美代表”萧美琴当地时间20日中午在推特上秀出自己在国会山前的照片并备注:“代表台湾政府和人民参加拜登总统和哈里斯副总统的就职典礼,感到非常荣幸。”据台媒报道,萧美琴是受到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主办单位“就职典礼国会联合委员会”邀请出席就职典礼的,“这是1979年以来,台驻美代表第一次获主办方邀请参加总统就职典礼”。一名熟悉美国事务的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以前每逢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台湾代表也都会参加,但过去都是“向美国议员要的票”。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21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预示着在拜登上台后,美国人在台湾问题上的小动作仍然不会停。近期拜登提名的印太协调员坎贝尔就表示,要和中国大陆保持正式的官方关系,与此同时与台湾保持一种“密切关系”。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美国方面都不否认中国是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未来的中美关系预计不会像特朗普时期那么疯狂,但缓和程度可能比较有限,“中国人对拜登政府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幻想不可有,希望不可无,应保持平常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台“驻美代表”出席拜登就职典礼的问题时表示,中国驻美使馆收到了出席拜登总统就职典礼的邀请。中方已向拜登总统表示祝贺。“中方立场非常清楚。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来,这一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第一天签署17项政令,第二天继续

就职典礼结束后,拜登通过总统专用账号发了第一条推特:“在解决我们面临的危机时,没有时间可以浪费”,随即便戴着口罩出现在椭圆形办公室。英国《金融时报》称,20日拜登办公桌上摆着一摞行政命令,在签署这些命令时,拜登没有发表长篇大论,他的理政风格“不那么喧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论说,这显示拜登比美国现代史上任何一位总统都“更快、更积极地消除其前任留下的遗产”。

据《华尔街日报》21日报道,拜登上任第一天发布的行政命令包括,要求在联邦大楼内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离,撤销对美加“基石”石油管道项目的许可,取消针对一些伊斯兰国家和非洲国家的旅行禁令。文章称,拜登的百日口罩令适用于所有联邦领土和来往于各州的航空公司、火车和交通运输系统,他还敦促各州和当地政府严格贯彻落实该规定。他当天颁布的另一项行政令是设立一个白宫新冠病毒应对办公室。在移民问题上,拜登停止了美墨边界墙的建设,撤销了特朗普将非公民从用于分配国会议员名额的人口普查计数中排除的计划。当天拜登还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指示联邦机构制定一项扫除晋升阻碍的计划,并授权管理及预算办公室将联邦资源以更公平方式分配给有色人种社区。

据CNN报道,继上任首日签署17项政令后,拜登从上任第二天起,他的每一个工作日都将围绕一个主题签署更多新政策。21日的主题是新冠病毒,将颁布6项行政命令和一项总统政策指令。白宫通讯联络办公室主任贝丁菲尔德21日早上宣布,总统“当天将签署行政命令,指示各机构援引《国防生产法》对抗新冠病毒大流行”,并将全力推广新冠疫苗的接种。CNN还预报说,22日拜登的工作主题是抗疫经济援助,25日的主题是“购买美国”,26日的主题是股市,27日是气候,28日是医疗保健,29日是移民,而“恢复美国在世界上的位置”被排到2月的第一个工作日。

国内优先,外交政策往后排

《纽约时报》21日称,随着一个持续动荡和谎言的时代宣告结束,拜登就职典礼上的正常性,以及弥漫在首都的释然感格外引人瞩目。文章同时称,尽管来自两党的许多领导人蜂拥来到就职典礼现场并鼓掌,“但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个国家是否真的准备好继续前进”。拜登在就职演说中押注团结,但当前美国社会比过去几年更加脆弱,政治极化、种族问题、疫情肆虐、经济低迷……红色和蓝色的美国居民甚至无法就眼前的现实达成共识,更不用说界定他们的共同点了。目前尚不清楚拜登能否说服足够多的美国人摆脱党派之争,并赢得这些人的认可。

《金融时报》称,自林肯以来很少见到有像拜登的就职演说这样,“团结”成为一个如此中心且反复被强调的主题,但同样也很少见到美国的民主像今天这样脆弱。拜登所面临任务的艰巨程度与众多美国前总统完全不同。“祝他好运,并希望他成功,因为美国和全世界都无法承受他失败的后果”。

《华盛顿邮报》指出,美国新政府在外交上的挑战也不轻松,面临着朝核、伊朗核问题、中东、美俄军控谈判等一系列棘手的地区问题,拜登还必须考虑如何重建美国国际信誉,恢复盟国对美国信心等,在这过程中美国国会的掣肘、优先事项间的冲突,都将给拜登带来一系列挑战。

《卫报》21日提醒称,“外国人,尤其盟友们需要控制对美国的幻想”。文章称,在欧洲,每一次美国总统就职典礼都被看作对未来几年那里政治格局的陈述。特朗普改变了一切,并影响了一代人。拜登就职演说中的暖心言论不足以改变局势。令人惊讶的是,他的讲话中几乎没有谈到外交政策。对盟友来说,短期内恐怕很难得到拜登的美国出手相助,“它有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

猜你喜欢

行政命令遗产拜登
普通人拜登
拜登就职
遗产怎么分
遗产的分配
千万遗产
“拜登”献吻拜登
拜登.你的手……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