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炙甘草汤对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2021-01-22吴芳芳赵金龙李大锋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气阴甘草

吴芳芳 赵金龙 李大锋

平湖市中医院 浙江 平湖 314200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见于大部分器质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指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求的临床综合征。过去40年中,心衰导致死亡的原因依次为泵衰竭、心律失常、猝死,心律失常占13%[1]。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可致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等治疗手段基层开展受限。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中医药抗心律失常的研究大有可为。心律失常归属于中医学中“心悸”“怔忡”等范畴。《伤寒论》中言:“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首次提出炙甘草汤这一著名方剂,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炙甘草汤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1例(本次研究选取有心力衰竭患者中,存在房性早搏、房速和室性早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78.1±1.2岁;平均心率76.5±1.74次/分。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76.9±1.4岁;平均心率74.6±1.52次/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诊断参照《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纳入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患者;慢性心衰中医证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区分,选出气阴两虚型患者[2]。辨证分型由三名中医师进行,以少数服从多数确定证型。

1.3 治疗方法:治疗观察周期为2周,治疗前观察症状:心悸/怔忡,胸闷胸痛,气短,不寐,神疲乏力,自汗六项,按照轻中重分级积分0~3分;治疗前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平均心率、心律失常进行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上用药如下:呋塞米片(20~80mg qd)、螺内酯片(20~80mg qd)、缬沙坦胶囊(80mg q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 qd)。治疗组:服用炙甘草汤(原方去生姜、减量桂枝,酌情加入制丹参10g,制五味子3g);对照组仅予以西药治疗;两组均不使用其他中成药抗心律失常制剂。治疗2周后复查动态心电图、重新评估中医证候积分。

1.4 观察指标:①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包括房性早搏、房速和室性早搏。②中医证候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比较:两组治疗前,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后,房早、房速、室性早搏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只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均有改善;对照组仅有心悸、胸闷、气短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40例显效1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1例显效8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类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比较(±s,次)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类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比较(±s,次)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类型房早房速室早治疗组(40例)治疗前5580.52±891.97 403.95±63.87 1447.86±492.44治疗后2482.86±375.14*#116.75±20.76*501.00±165.91*#对照组(41例)治疗前4395.14±998.09 45.81±20.50 1428.80±585.94治疗后2077.78±424.43*29.31±12.70 927.97±229.46*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不寐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治疗组(40例)治疗前总积分65 60 67 61 71 57平均积分1.63±0.13 1.50±0.11 1.67±0.10 1.53±0.12 1.78±0.09 1.43±0.16治疗后总积分12 10 17 14 18 9平均积分0.30±0.07*0.25±0.07*0.43±0.09*0.35±0.08*0.45±0.08*0.23±0.06*对照组(41例)治疗前总积分48 53 55 58 58 30平均积分1.17±0.13 1.29±0.11 1.34±0.09 1.41±0.11 1.41±0.09 0.73±0.13治疗后总积分27 30 39 51 46 25平均积分0.66±0.10*0.73±0.08*0.95±0.07*1.24±0.11 1.12±0.08 0.61±0.12images/BZ_34_1803_1001_1841_1059.pngimages/BZ_34_872_1001_909_1059.png

3 讨论

炙甘草汤能减少气阴两虚证慢性心衰患者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发生,能改善症状,特别是对气短、不寐、神疲乏力、自汗/盗汗症状的改善作用更明显,从而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类患者发生的心律失常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心悸为病,多由阴血亏损、阳气虚衰,外邪内扰所致[3]。炙甘草汤因其合理的配伍,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独到疗效,被医家奉为治疗心悸之宗方。气阴两虚型是心力衰竭的常见中医证型,炙甘草汤中生晒参大补元气,振奋胸中阳气,阳中求阴,益气定悸,联合桂枝、炙甘草温通心阳,改善气短、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生地黄、阿胶、制五味子、大枣等滋阴润燥敛汗、安养心神治疗不寐;久病夹瘀,联合丹参活血化瘀[4]。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合并心律失常,其机制主要有心肌重构、电解质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和其他四个方面[5]。前期收缩的发生,多是由于心房、心室或浦肯野纤维细胞膜对不同离子通透性改变,心房、心室或房室交接处的单个或多个潜在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自律性增强,快反应纤维转变为慢反应纤维,舒张期自动除极加速所致[6]。药理学研究认为,麦冬总皂苷、甘草酸、人参总皂苷联合,可显著降低心房肌自律性与兴奋性,显著延长左心房肌功能不应期,另外人参皂苷可以增加氧自由基的数量,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大枣中所含的环磷酸腺苷(cAMP)同样可以减慢心室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能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炙甘草汤可缩短由低镁所导致的动作电位时程,可使心肌的兴奋性降低[7]。丹参酮对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肌耗氧量[8]从而延缓心肌重构。炙甘草汤可以调控心衰心律失常发生机制,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具有多靶点、有效低毒的治疗特点,对心阴两虚型慢性心衰病人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房速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气阴甘草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房性早搏未下传偶遇室性早搏
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酷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分析
糖网1号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22例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