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和治理的探讨

2021-01-22

四川水泥 2021年1期
关键词:消防设施高层电气

傅 玮

Research 研究探讨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和治理的探讨

傅 玮

(南昌县消防救援大队,江西 南昌 330000)

随着我国基建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层民用建筑拔地而起,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城市,超高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建筑高度越来越高,体量越来越大,功能结构越来越复杂。高层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地紧张的情况,同时在另一方面高层建筑内涉及到大量的人和物,给火灾预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预防;治理

0 引言

高层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厂房、仓库和其他民用建筑。高层民用建筑的火灾具有火灾负荷大、火灾时间长、救援难度大、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等特点,高层建筑火灾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和治理,必须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可以从优化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方案,强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加强专兼职队伍建设,强化社会监管等方面入手,把物防人防技防充分结合起来,来加强高层建筑的火灾预防和治理。

1 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特征

1.1 火灾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往往具有规模大、结构繁杂等特点,一方面建筑内存放的可燃物较多,甚至还可能存有易燃易爆危险品,且单层结构复杂,往往一层内包含多个功能区,发生火灾横向蔓延的风险大;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多,如果防火分隔处理不好,发生火灾时就好像一座座高耸的烟囱,成为火势迅速蔓延的途径,发生火灾纵向蔓延的风险大。基于以上情况来看,高层建筑火灾起火后如果火势没有及时控制,很容易形成立体大面积燃烧,火灾蔓延非常迅速。

1.2 安全疏散难

高层建筑一是层数较多,垂直距离长,特别是部分较高楼层疏散到地面或其它安全场所的时间长;二是人员相对集中,特别是可能还存在部分行动不便人员,万一要紧急疏散,就像在公路上前面有几辆汽车突然抛锚后面车流就会形成大面积拥堵,人流亦是如此;三是各竖井空气流动畅通,火势和烟雾向上蔓延速度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逃生路线的使用。四是结构复杂,特别是高层公共建筑,每层功能区域划分不同,逃生路线也不尽相同,不熟悉路线的人员逃生困难。发生火灾后,由于可燃物较多,燃烧时间长,部分安全出口可能因火势原因无法抵达,人员往往需要来回往返寻找出口,各方面因素增加了疏散的难度。

1.3 火灾扑救难度高

目前国内登高消防车的发展远远跟不上高层建筑设计高度,一般火灾扑救都是从室内、室外一起开展,高层建筑由于建筑本身的特点,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特别是原来有些高层建筑室外保温材料使用可燃材料,高层发生火灾导致火势不仅从着火层向上蔓延,而且着火的保温材料向下掉落,向下蔓延的速度也非常迅速。所以一般高层建筑起火首先要立足于自救,主要依靠建筑既有消防设施,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所限,高层建筑内部配置的消防设施仅仅停留在刚好够用,与国外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相关设施、设备配置还不是很完善,给火灾扑救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2 目前高层民用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安全疏散问题

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能否快速安全的对建筑内的人员进行疏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首先,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有时候会忽视建筑的平面布局,消防平面设置不是很合理,往往就是在规范红线的边缘,仅仅符合最低规范要求,在“硬实力”上不强;其次,平时消防安全管理缺失,没有定期开展巡查、检查,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消防工作无人抓、无人管,堵塞、占用疏散通道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软实力”上不强;再次,平时未定期开展疏散逃生演习,发生火灾的时候,大部分人只知道电梯所在位置,安全出口平时基本不适用,一时很难找到逃生路径,结果在发生火灾的时候,不能快速的对人员进行有效疏散。

2.2 电气方面的问题

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使用到大量的电气设备,建筑内有着各种各样的电气设施,复杂的电气线路,一旦这些线路出现故障,就有很大的可能会引发火灾,这也是建筑火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电气线路或者设备设置的不合理,比如说,灯泡的附近有纸或者木板之类的易燃物,荧光灯的镇流器安置在可燃基座上等等,还有就是在进行电气线路设计的时候没有遵守相关的规范,不符合消防要求、线路没有进行穿管铺设、一些大功率的电器结构安置在可燃材料上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电器设备陈旧、老化,没有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特别是超负荷用电情况时有发生,导致电气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增大。

2.3 建筑节能、装饰材料问题

如今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都会应用大量的保温、节能材料,且为了美观还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装饰。部分保温材料的材质主要含有聚苯乙烯等,都属于易燃物,而在进行装饰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往往关注的也是整体的美观效果,对于这些材料防火性能却有所忽视,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或者就是后期使用过程中,相关人员擅自更换不符合要求材质的装修材料,火灾隐患存量加大。

2.4 既有消防设施问题

随着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相继发生,造成的社会危害越来越大,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相应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可有部分高层建筑按照老的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后期使用过程中,与其它按照新的设计规范施工的建筑无异,或者既有的建筑消防设施大面积损坏,这就好比要求一个快要生病的人做剧烈运动,必然会带来非常大的问题。建筑既有的消防设施需要定期的维护保养,特别是大部分消防设施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有些部位甚至常年潮湿,如果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很容易生锈、损坏,后期就算做一定的修复,功能也与之前相差甚远。

3 高层民用建筑预防与治理

3.1 从源头把关,杜绝先天隐患

一是强化平面布局及设置:一方面应当加强消防车道及消防登高救援场地的设置,发生火灾之后确保消防车能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展开灭火救援行动。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建筑平面布置,在前期设计阶段就应当充分考虑后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为后期使用预留一定的空间,尽量不要使单层结构复杂,保障疏散通畅。 二是强化建筑防火分区设置:防火分区需使用不燃材料,使高层建筑内部形成多个独立的防火单元,应通过合理设置防火分区扼制火势蔓延,避免火势加大,通过有效的隔离,给场所内的人员提供更多的逃生时间,使火灾被限制在一个区域,避免出现大范围的扩散,造成更多人员财产损失。三是强化规划疏散流线:应避免通往疏散口的流线繁复而曲折,避免出现疏散流线距离过长、逃生方向不明显、疏散宽度不够等情况。需要将逃生路线进行简化,让流线清晰而短捷,合理确定疏散宽度,设置满足需要的疏散出口个数,在疏散口处做明显的标志进行有序引导。四是强化防排烟设计:据统计,在火灾事故中大部分人不是明火直接造成的伤亡,而是烟气中毒导致的死亡。高层民用建筑的防排烟设施,一方面要利用好建筑既有外窗进行排烟,另一方面要选用质量过关的机械排烟系统,确保火灾发生之后烟气能够及时排出,方便疏散和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展。五是严控建筑保温、装修材料的使用:外墙保温材料、室内装饰材料等也大多属于易燃物,容易诱发和扩大火势,其燃烧后散发出的有毒气体也会造成被困人员呼吸困难,从而导致昏迷,影响疏散,高层建筑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的运用都需严谨选择,进行严格防火处理,在谨慎的挑选及设计下确保后续使用中的安全性。六是合理布置电气线路:一般而言,电气火灾发生的概率相比较大,一方面是大部分电气线路敷设属于暗敷,不容易察觉,另一方面电气火灾的发生诱因较多,所以合理布置电气线路显得尤为重要,在人员较多的场所,电气线路应走桥架,且敷设应尽量减少或者沿着建筑的边缘敷设。

3.2 强加消防管理,让制度发挥作用

再好的设计,再好的方案,最后还是要落实在具体执行人上,必须要加强消防管理,建立起与高层建筑相配套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一是要明确消防主体责任,产权单位拥有建筑改扩建及装修装饰所有权,应承担消防管理主体责任,同时也要根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使用单位的责任,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让消防工作具体有人抓,有人管。二是要强化日常管理,建立隐患台账机制,每日开展巡查、检查,涉及水、电、油、气及通道、出口等关键部位,由经消防培训合格的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明白人”)每月检查一次,做好记录存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不能及时更正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可能危害到公共安全的区域应当停止使用。定期开展培训、演练,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三是对既有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实消防设施年检制,由具备资质的专业维保企业每年对自动消防设施进行全面整体联动检测,使用方应当全程参与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所有消防设施处于完好有用状态。

3.3 加强智慧消防建设,科技助力安全

现代技术越来越发达,随着技术创新的进步,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施也在不断优化,给高层建筑防火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不仅要把现有的消防设施完善好,还要依托目前正在开展的“智慧消防”建设,把“物联网”深度融合进来,这样,就能够24小时实现各部位、角落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保证了建筑的安全。监控虽然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但为了保证安全,还需要设置人员24小时轮班进行防火监督,特别是对各类易燃易爆物品严格监管,及时检查各类管道,提前预警报警,及时提醒人们疏散。

3.4 组建专业力量,灭小灭了

火灾的扑救就是要灭早、灭小,第一时间发现火灾的往往是单位内部人员,消防救援人员接到报警后到场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火灾的前期处理就需要组建一支应对突发情况的专业消防力量。这支专业力量要有别与普通人员,一是人员要配齐、配强:针对岗位的特殊性,按照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应当调派一批具有消防业务基础的人员参加,最好是以前从事过消防救援工作的或者经过专业消防培训的人员。二是装备要配置高精尖: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必须把火灾控制在萌芽状态,及时扑灭初起火灾,必须要配备针对性强的高精装备,必要时引进国外先进装备,确保发现起火第一时间就灭。

3.5 加强全员消防培训,消防人人参与

消防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消防培训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几个会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必须坚持全员培训,要紧贴实际,让所有人员会操作使用灭火器,会操作使用室内消火栓,懂得基本的消防逃生常识。要每年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实战演练,有条件的可以邀请消防部门参加,并可以开展夜间演习,增强参加人员的体验感、参与感。也可以开展消防技能比赛,对取得优秀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充分调动所有人员参与消防的积极性、主动性。

3.6 政府部门联合执法,监管力度强化

《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自公布以来,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行业部门,单位主体的相关消防安全责任,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社会危害大,政府部门之间应当建立联防机制,定期组织联合检查组对所属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开展大排查、大检查,发挥社会网格的优势。建立会商机制,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或场所应当及时指出并整改,对不配合、不重视的应当依法严惩,始终保持执法的高压态势。同时,消防安全责任人及消防安全管理人也应当加强消防意识,自觉接受监督,主动落实好消防工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从多角度考虑优化,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加强消防管理,强化专职队伍建设,加强全员培训,发挥社会化消防的作用,增强防火意识,才能为高层民用建筑的安全使用打下坚实基础。

[1]段晶.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42):90~91.

[2]颜青,黄伟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门窗,2015(11):110~111.

傅玮(1984.12- ),男,汉族,江西新余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消防防火监督检查。

G322

A

1007-6344(2021)01-0325-02

猜你喜欢

消防设施高层电气
高层动态
论高层民用建筑施工管理
八方电气
建筑消防设施易被忽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建筑消防设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高层建筑消防设施检测问题研究
关于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