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河综合整治后渭河生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思考

2021-01-22孙西文王阿妮王亚梅

陕西水利 2021年2期
关键词:渭河砂石河床

孙西文,王阿妮,王亚梅,王 樱

(陕西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8)

1 概况与背景

三门峡水库修建以来,渭河下游库区洪、涝、凌、渍灾害频繁发生,给渭河下游咸阳铁桥以下库区人民带来了沉重的损失和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建库以来,堤防出现决口有18个年份,几乎每三年一次决口,决口数量达78次。决口淹没农田750万亩,倒塌房屋22万多间,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水患灾害成了制约关中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渭河下游咸阳、西安、渭南地区经济发展明显缓慢。

为保护渭河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渭河沿岸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陕西省委省政府于2011年开始对渭河综合整治,通过整治,建成堤防工程630 km、支流入渭口交通桥53座、生态湿地及水面景观15万亩、南山支流堤防退建加固103 km、支流蓄滞洪区5条和支流防倒灌工程3座,预算总投资606.8亿元。

渭河综合整治投资大、规模大、效果和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已成为全国重要江河治理的典范。综合整治后,渭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堤固、岸青、景美,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展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防汛压力大大降低,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但是建设是前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管理才是重点,不能让综合整治后的渭河又变成以往的臭水河、失管河、乱挖乱采河、防汛压力河。目前,综合整治建设已基本完成,如何使渭河生态高质量持续发展与管理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所以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 意义与目的

通过实际勘察、测量、调研、设计、论证、咨询,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渭河生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的管理方案,从而使渭河生态建设、开发、管理在不增加沿渭各级政府财政负担或承担较少的费用前提下,使渭河真正达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渭河沿岸“三头水愿”,让人水更和谐;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把渭河打造成生态河、公园河、湿地河、清水河、智慧河、安澜河、幸福河,最终让渭河成为陕西人民向往的风景带、生态带、居住带和经济带,可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帮助和依据。

3 思考与内容

3.1 渭河采砂治理与长远发展开发研究

渭河综合整治前,渭河砂石开采混乱,以个人开采为主,乱挖、乱采严重,河床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经常是开采后的沙坑未复平,夏季小孩游泳溺水事件频繁发生,给河道主管部门造成了极大困难,虽然收取了少量的费用,但是庞大的砂石资源费却流入了个体户,而防洪工程管理维护等费用缺口大,财政负担重,难以落实。

全面禁止渭河及主要支流采砂、采石;实行国有垄断,合理有序开发疏浚河道砂石;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砂石疏浚方案,前面开采后恢复绿化,计算年产量、年收入、年利润、区域内年需求等,取之于河,用之于河,坚决杜绝利润流失或上交费用无法用之于河;省上成立砂石疏浚总公司,统一规划、投资、指导、定价,不能各自为政,乱挖乱采、扰乱市场,费用上交渠道,不能混乱;制定砂石资源费用收支使用办法。

3.2 渭河生物工程(公园、湿地)建设与管理研究

渭河中游河床比较窄,河宽1 km左右,河床以砂石为主,河势为游荡型,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河床大部分地属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生物工程建设后,除主河槽外,把河床逐步打造成湿地、湿地公园、人工湖、莲菜池、玫瑰园、薰衣草园等,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渭河下游段河床比较宽,河宽1.5 km~3 km,河床以沙土为主,河势为“S”型,人口密集,人均耕地相对较少,河床地属大部分为口粮田,所以城市段河床地属力争划拨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湿地、湿地公园、人工湖、莲菜池、玫瑰园、薰衣草园等,提高生态环境,其它农防段河床除护堤地外仍以农民口粮田为主。

堤防护堤地依托目前的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完成初步土地划拨,背水侧建设防护林,以经济林和速生林为主,迎水侧建设防浪林,以速生林为主。

3.3 渭河防洪工程管理与维护研究

渭河防洪工程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点多、线长、面广,多头管理并存,特别是管理体制不顺,标准难以统一,维修养护经费落实不到位,工程面临失管等问题,急需要完善统一。

渭河防洪工程管理,建设是前提,管理是保障,建设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工程的防洪效益,同时实现安全、生态、景观和文化的综合效应。在渭河防洪工程统一管理体制下,敞开投资渠道、扩大经费来源是确保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起符合渭河管理实际的新体制,调动各方积极性,落实运行管理的经费保障机制,才能使渭河防洪工程运行管理不断走向新阶段,才能适应渭河两岸社会发展对防洪工程管理的需要,为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3.4 渭河流域洪水联防联调与管理研究

渭河洪水联防联调是防汛必不可少的重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防汛抢险的成败。渭河流域现有41座大中型重点水库,联防联调任务十分繁重,各水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经常是前期大量蓄水,后期水库蓄满后又大量放水,造成洪水叠加,形成人为洪水。怎样把这些水库联合起来,统一规划、统一蓄放、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控制汛限水位,实现现代化、一键式调度是非常必要的。

3.5 渭河河长制深化与长效机制研究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制度创新,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各级河长的光荣使命。目前渭河落实了各段河长制,但是怎样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是值得深思研究的,需尽快拟定渭河《河长制监督检查办法》《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

3.6 智慧渭河建设与管理研究

渭河下游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从2000年开始,先后建设开发了多套信息化系统和软件,成立了专管部门,资金、人员投入较大,安装了多套服务器、终端机,信息化水平一段时间内,在黄河水利基层系统及陕西水利基层系统名列前茅。先后建设了渭河北斗系统、工程管理APP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渭河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二华雨量监测系统、水文测验测报系统等信息化,这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为渭河下游防汛、工程管理、工程建设、水文水资源管理等工作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二华雨量监测系统作用最大,为历年来二华防汛决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有力减轻了二华防汛压力。

但是信息化技术标准不够统一,成果共享不足;技术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现有信息化水平无法适应智慧渭河要求。所以要尽快研究出一套适应当前形势,高效的、便捷的智慧渭河系统。

3.7 渭河水质监测与污水排放处理研究

沿渭各城市和企业污水全部排放到了渭河,污水不处理或处理少、水质不达标现象时常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监管体制不顺、不到位、企业违法成本低,污水处理费用高等。怎样使沿渭各城市和企业污水排放达标是渭河水质改善的根本原因,值得研究。

4 经费与保障

渭河生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经费来源总体原则:渭河下游发展缓慢受三门峡水库修建影响,是国家遗留问题,国家补偿一部分;渭河尽快研究可持续发展方案,取之于河,用之于河,实现收支平衡,不给当地财政添负担。资金来源可从以下渠道获取:①实行国有垄断,合理开发疏浚渭河砂石,初步调查估算,区域内每个县区年需砂石量在80万m3以上,区域内按照30个县区,每方砂石按照200元,估算年收入48亿元,除过管理费、税费,利润在24亿元以上。②渭河下游防洪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全部纳入国家财政。③应用社会资金开发建设,置换土地解决部分费用。

经初步测算,渭河防洪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年需2.1亿元,渭河生物工程(公园、湿地)维修养护经费年需3.2亿元,生物工程建设等费用可根据资金情况分年度实施,所以24亿元的利润远远能保障目前的经费需求。

5 结语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渭河作为黄河的第一大支流,综合整治已基本完成,后期的保护与与管理应尽快提到议事日程,渭河生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迫在眉睫。为了少走弯路、少花钱,应先谋划、先研究、再规划、再落实、再实施,确保渭河生态真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猜你喜欢

渭河砂石河床
浅析砂石材料质量对道路建设的影响
故乡
故乡
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运行成本管理的探讨
深水浅覆盖层倾斜岩面河床围堰设计及应用
河 床(外一首)
建筑砂石骨料的应用分析
一种天水市渭河径流预测模型的研究
缱绻的回眸诗歌
河床与浪花(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