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1-22王韦舒
王韦舒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监测院,辽宁 凌源 110122)
为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促进作用,提升森林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国家鼓励和支持各地发展林下经济[1]。2012年,国务院专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从国家层面给予指导,林下经济开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在国家的支持下,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各地的林下经济产业就取得了快速发展[2]。林下经济总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发展林下经济使广大林农摆脱了贫困,向小康生活迈进,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林下经济。
1 林下经济的总体状况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的西部,主要由山地、丘陵和盆地三部分组成。山地面积广大,占全境面积的60%;丘陵面积较少,约占全境面积的25%,集中分布在凌源市的北部、南部和东部。凌源市土地资源主要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三大部分。土地利用的特点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较大[3],但人均面积所占比例较少。
凌源市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发展林下经济,既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积累了发展林下经济的宝贵经验,寻找到了当前适合凌源市发展的五种林下经济模式。
1.1 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是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凌源市纬度位置适中,气候条件优越,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芍药、苦参、黄芪、甘草、地榆等180多种中药材在这里都有分布,林药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表1)。
在林下种植中药植物,不仅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粮食作物,而且对种植人员技术、年龄、性别等要求不高,适合当地农户种植。
表1 林药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Tab.1 Development Type and Scale of Forest Medicine Mode
1.2 林菜模式
凌源市地处中纬度,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且位于辽、冀、蒙三省交界处,与北京、沈阳等大城市距离较近,发展蔬菜种植业解决多个城市的吃菜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凌源市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展类型及规模(表2)。培育森林的同时在林下种植蔬菜,不受种植人员年龄、性别、学历等条件的限制,种植蔬菜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适合当前农村留守人员种植。
表2 林菜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Tab.2 Development Type and Scale of Forest Vegetables Mode
1.3 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是指餐桌上的一些食用菌类,如木耳、猴头、蘑菇等,可以在林下或林中空地进行种植,不需要占用宝贵的农业用地或其他建设用地,到一定季节放入接种好的菌包,待生长发育成熟后即可进行收获,这样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称之为林菌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有一定的主料,比如黑木耳需要林木的粉末,还有一些需要玉米秸。凌源市每年都大量种植玉米,收获后可以产生大量的玉米秸,可以用来做林菌模式的主料。一方面可以增加林农的收入,另一方面也避免环境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林菌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表3)。
表3 林菌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Tab.3 Development Type and Scale of Forest Fungus Mode
1.4 林禽模式
利用林下空间发展家禽饲养业,以昆虫、蚯蚓、草本植物为主要饲料,不需要食物添加剂进行纯天然饲养家禽,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食品需求的同时,也能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这种家禽养殖方式对饲养人员的技术含量要求不高,适合当地不同人群从事开展。林禽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表4)。
表4 林禽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Tab.4 Development Type and Scale of Forest Birds Mode
1.5 林游模式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为了舒解紧张的工作压力,调节良好的生活情趣,人们在空闲时间走进乡村、走进大森林去亲近自然,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清新、幽雅与恬静的自然环境,以此来放松心情。凌源市依山傍水,结合当地山地、河流众多的实际状况,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金花山是凌源市的最高峰,森林密布,山势陡峭,1994年被辽宁省林业厅确定为省级森林公园,现已发展成为以全国文明,自然环境美化为特色的旅游观光景区,是国家旅游开发支持的观光景点。
凌源市的母亲河—凌源河,全流域234.8km,在凌源市内77.39km,有许多历史故事,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大量游客参观游玩(表5)。
表5 林游模式发展类型及规模Tab.5 Development Type and Scale of Forest Tourism Mode
2 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凌源市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在带动促进凌源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配套政策不健全
林下经济作为近年新兴的林辅产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为使该产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建议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出适合林下经济良性、健康发展的相应政策,以促进林下经济能够更好、更快发展。由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时间晚,各地都在边发展边探索,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难免有许多不尽合理之处,以及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空白,需要根据林下经济在发展中遇到问题逐步完善。
2.2 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资金投入的多少不仅决定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快慢,同时对提高产品质量、劳动力资源的配置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凌源市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已投入财政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又投入部分资金进行产品宣传,并提供丰厚待遇吸引高技术人才落户凌源。由于凌源市每年的财政资金极其有限,远远落后于林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2.3 劳动力供给不足
凌源市的经济发展在辽宁省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经济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较低。对于发展林下经济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仍需要大批劳动力的投入。然而,由于凌源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经济收入较低,许多青壮年富余劳动力涌向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造成凌源市当地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留守人员多以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明显短缺,严重制约了凌源市林下经济的良性发展。
2.4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丰富的森林资源是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但是仅有资源优势是远远不够的,便利的交通条件,充足的水电供应,良好的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是林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凌源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城市,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凌源市2016年全年GDP收入为137.2亿元,仅有6100万元用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凌源市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来说,这些基础设施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限制了林下经济相关主体(农户、合作社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投入,改变道路、水电设施、管网、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
2.5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凌源市的林下经济发展时间不长,还处于边发展边探索阶段。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对产业发展状况、市场环境、劳动力资源以及资金和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小微企业以及刚涉足林下经济的企业,如果没有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很难发展壮大,处理不好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3 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3.1 着力解决资金问题
一是通过政府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尽量争取项目发展资金以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二是与商业银行担保贷款形式进行林下经济发展投入。三是在种植季节,争取原料需要企业为农户预付一定资金,收获后收取一定利息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3.2 有效保护和利用林地资源
尽管凌源市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但很多有林地是近些年在商品林区新造的人工林,还有部分林地资源在一些风景区、荒山及悬崖地带,不能进行开发利用。要把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避免为了当前利益而影响未来的发展,加强对林农的宣传力度,做好森林资源的跟踪与监测,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3.3 注入科技元素,提高竞争力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针对凌源市林下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弱的缺点,不断加大产品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组织全市技监、药监、农业、科技、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对基层的种植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并组建专业技术队伍,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创建林下产品科技示范区,加强林下产品专利成果的保护和转化,以提高林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4 吸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回归
目前,凌源市从事林下经济的人员多以老人和妇女为主,青壮年劳动力不足1/3,男性青壮年数量尤其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林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优惠政策吸引有实力的公司投资建厂,使更多的年轻人不用离家就可以就业。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可以吸引更多有知识、懂技术的人前来工作,为凌源市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4 结语
凌源市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和不足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凌源市良好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优势;资金、技术、人才问题桎梏着凌源市林下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一些鼓励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以助力凌源市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着眼全国,林下产品品种多,数量足,同质产品供过于求,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生产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凌源市要依靠自身实际,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资源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从而找到适合当地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