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探讨
2021-01-22贾耀红
贾耀红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 晋中 0306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存在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高死亡率等特征,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容易发生猝死[1]。目前来说,在临床治疗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方法比较多,但是治疗的效果不一样,因此需要进行不断的研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9.7±3.7)岁,病程2~73个月,平均病程(37.3±7.6)个月。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9.9±3.6)岁,病程3~72个月,平均病程(37.4±7.7)个月。两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签署本研究,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使用替格瑞洛进行治疗,开始剂量为单次负荷2片,一片90mg,此后每次服用1片,2次/d,温水口服;对照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1次1片,1片75mg,1天1片,温水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下降80%,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结果显示正常;有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下降50%~80%,心电图显示正常;无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相比治疗前下降<50%,心电图显示无变化。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发作频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 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对照组患者发作频率高于研究组,对照组持续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对比(±s)
表2 治疗前后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发作频率(次/周) 持续时间(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5.1±1.4 3.5±1.4 7.6±2.3 5.7±1.5研究组 50 5.0±1.3 2.3±1.2 7.4±2.4 3.4±1.6 T值 1.471 15.133 1.897 15.23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的发病病因是,大部分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患有严重的阻塞性缺血性的心脏病,冠状动脉呈现出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出现狭窄以及内膜出现损伤,血管中出现血小板聚集,产生一些能够使血管出现收缩的物质。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或者胸部出现不适[2]。
在临床上一般是使用氯吡格雷来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但是氯吡格雷这种药物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氯吡格雷在发挥作用时需要让肝脏代谢酶,使其被激活后然后作用于患者身体,但是这种方法见效比较慢,容易发生缺血的危险;而且还与血小板受体出现不可逆的结合,导致停药以后血小板的功能恢复比较慢。替格瑞洛是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该药物能够降低患者出血的风险,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它不像氯吡格雷一样需要让肝脏进行激活,而且该药物的见效比较快,可以显著的减少血小板的聚集[3]。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发作频率高于研究组,对照组持续时间长于研究组(P<0.05)。说明与氯吡格雷治疗相比,使用替格瑞洛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能够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够缩短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还能够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