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通过康复护理对疗效、伤残率的分析
2021-01-22李小林
李小林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儿内科二病区,重庆 405400)
重症病毒性脑炎具有高伤残率、高损伤性特点。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分析与患儿身体免疫力、环境应激有直接关系。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完全治愈该病,因而临床主要以康复护理为主,通过生理、心理护理改善临床症状,现已获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康复护理通过身体护理、不良反应预防、心理护理缓解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增强康复信心。同时给予肢体运动增强身体机能,提高生存状态,从而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效果。鉴于此,我院提出康复护理措施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效果展开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样本选取时间:2017年5月--2020年4月;样本定义: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92例;分组: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
对照组:男(n=20),女(n=26),年龄2 个月~8 岁(平均:5.2±1.2)岁。病情持续1~15(平均:10.5±2.1)天。研究组:男(n=32),女(n=14),年龄3个月~9岁(平均:5.8±1.4)岁。病情持续2~16(平均:12.5±2.0)天。92例患儿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比。
列入指标:(1)经CT、MRI检查确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2)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3)患儿发病急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抽搐、发热、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
排除指标:(1)其他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2)中途退出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环境清洁、生命体征监测、运动训练。
研究组:康复护理:第一,由于患儿家长康复心切而出现不良情绪。为此,护理人员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介绍脑炎病因、发病机制、护理计划,可以达到的护理效果。主动与其交流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改善预后效果。第二,每日播放音乐有助于改善患儿情绪,每日治疗3h,1日2次。随后,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睡眠、情绪等并记录,便于调整护理计划。第三,鼓励患儿鼻子吸气,嘴呼气,在呼气末尾尝试吞咽,避免误吸。指导有效咳嗽,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压舌板蘸冰水刺激患儿舌根、软腭。引导患儿尝试卷舌等指令。刺激其对温度、味觉、触觉的敏感性。第四,肢体功能康复。待患儿临床症状稳定、神经症状48h无复发进行康复训练,包含:功能训练、体育疗法、为家长介绍康复方法。第五,语言训练。护理人员与患儿做游戏、看动画片等训练语言认知功能、鼓励主诉。
1.3 评价指标
(1)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肢体障碍恢复时间、伤残率,以及护理后10日运动功能评分(Fugmeyer运动评分表,对上肢、下肢等坐位、站位展开评价,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强。(2)分析两组患儿生存状态评分(SF-36量表):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分数越高表示生存状态越好。
1.4 数据处理
本次统计软件版本为SPSS22.0,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认为本次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效果
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伤残率(2.17%)低于对照组(19.57%)(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效果
2.2 两组患儿生存状态预后评价
研究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生存状态预后评价
3 讨 论
病毒导致中枢神经受损,同时发生神经感染,对脑组织产生影响。治疗不及时将导致瘫痪、智力障碍,影响成长发育[1]。一直以来,该病得到了国内外学者及专家的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康复研究中,随着医疗理念的转变和人本观念的提高,对患儿预后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康复护理对患儿恢复有促进效果。
康复护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新型护理方法,在改善临床指征的同时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服务质量[2]。临床护理中,通过对患儿及家长心理指导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主动交流转移注意力,例如:音乐疗法增强患儿耐受力[3]。通过生理指导增强运动康复性,训练吞咽、呼吸、舌肌练习,避免误吸、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顺畅[4]。同时降低伤残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预后康复效果提高。本研究中,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伤残率(2.17%)低于对照组(19.57%)(P<0.05)。研究组生存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经康复护理后患儿机体功能有明显改善、生命体征稳定,逐渐趋于常态,提高生存质量[5]。进一步证实了康复护理对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有效作用,获得了良好反响[6]。
综合分析,康复护理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效果,降低致残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保证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