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及疗效探讨
2021-01-22谢胜德冯震兴钟文珠
谢胜德,冯震兴,钟文珠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1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同时也是比较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是由于血压快速上升,造成脑内小动脉破裂,进而引起出血,症状通常较为严重[1]。此类疾病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会对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伤。患者由于血压突然上升,造成脑内微血管破裂引发出血,进而在颅内形成血肿,出现运动障碍、意识丧失、呕吐、恶心、偏瘫、头晕、头痛等症状。在所有颅内出血疾病中,高血压性脑出血占比可达到40%-90%,并且死亡率较高。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患者将容易残留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2]。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急诊治疗措施,以控制症状进展,保证患者安全。基于此,本文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急诊内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研究了急诊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及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 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17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9-78岁,平均年龄为(61.3±2.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8-76岁,平均年龄为(61.1±2.4)岁。两组间比较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有明确的临床症状,发病前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经CT检查确诊,本研究的知情同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脑血管疾病及严重后遗症患者,合并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小脑出血、脑干出血等内科疾病的患者,转运过程中死亡的患者,合并其它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急诊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入院后快速确认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采取止血治疗、激素治疗、降血压治疗、降低颅内压治疗等。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手术治疗[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急诊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医院急诊科接诊后,立即赶往现场,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提供相应的院前急诊指导。到达现场后,对患者做出快速的初步诊断,询问既往病史等情况,观察患者症状情况[4]。在运送患者的过程中,要保证动作轻柔,注意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分泌物,采取吸痰处理。对于呼吸相对稳定的患者,采取持续鼻腔鼻导管吸氧,如果患者舌后坠,则采取口咽通气管和面罩吸氧。对呼吸衰竭的患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气囊辅助通气,或简单呼吸机辅助呼吸,确保呼吸畅通。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有效控制颅内压。在确认患者出现脑出血后,立即使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注射,进行脱水治疗。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使用呋塞米20-40mg,间隔数分钟静脉注射,以控制和缓解脑水肿。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如果达到180/100mmHg以上,使用利血平肌内注射会心痛定口含,尽快降低血压[5]。为患者提前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合并躁动、抽搐的患者适当使用镇静剂,同时使用葡萄糖溶液等高晶体液体,附加醒脑静等促醒药物。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转运时间、住院时间及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血压恢复到发病前水平,恢复清醒,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血压有所降低,但未达到发病前水平,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血压水平未下降,症状未缓解[6]。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心脏骤停、消化道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和数或率表示。T、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n(%)](n=30)
2.2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有效转运时间(0.84±0.04)h、住院时间(25.39±5.39)d,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38±0.47)h、(37.53±7.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9.34±5.99)分,高于对照组的(25.53±6.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s)(n=30)
表2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对比( ±s)(n=30)
组别 有效转运时间(h) 住院时间(d) NIHSS(分)观察组 0.84±0.04 25.39±5.39 9.34±5.99对照组 1.38±0.47 37.53±7.61 25.53±6.26 x2值 4.298 8.596 9.156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n=30)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该病主要是由于血压突然升高,引起脑内微小动脉破裂而引起出血。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后脑功能恢复速度大大下降,生命安全也将受到很大的威胁[7]。因此,在急诊内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除了急诊内科常规治疗以外,也要注重开展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尽早明确和控制患者病情,避免患者受到额外损伤。在向医院转运的途中,及时采取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维持呼吸顺畅、脱水降颅内压等处理,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治疗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都有重要的价值。通过院前急救处理控制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同时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为患者到院接受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效转运时间和住院时间得到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开展积极的院前急救措施,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控制、症状改善、预后恢复等都有更好的效果,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急诊内科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在急诊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院前急救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有效转运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体临床疗效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