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1-22曹飞华何福军赵永伟
曹飞华,陈 涛,何福军,赵永伟
(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11600)
手作为人体重要组织,结构复杂。手外伤也是一种高发病,外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手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临床常见治疗方案--穿支皮瓣修复术可以促进手部功能恢复,以神经为介质进行吻合,这对感觉恢复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提出,穿支皮瓣修复术有利于提高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治疗方法安全。为此,本文就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疗效作进一步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2019年2月-2020年3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7例;分组:根据就诊次序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9)。
对 照 组: 男(n= 23 ) , 女(n= 16 ) , 年 龄21--70(平均:52.1±2.4)岁。其中,左手损伤22例、右手损伤17例。病因:重物压伤9例、器械压伤10例、机械皮带轮绞伤7例、车祸13例。
研究组:男(n=25),女(n=14),年龄23--75(平均:55.6±3.6)岁。其中,左手损伤30例、右手损伤8例。病因:重物6例、器械9例、机械皮带13例、车祸10例。研究组、对照组病历资料实施比较,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创面常规消毒,地毯式清创,修复骨骼、肌腱、关节囊等组织。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情况,在下腹部展开皮瓣设计,切开皮肤与皮下组织,由深筋膜浅层撕起皮瓣,修剪多余皮下组织,尽可能多保存蒂部皮下组织,使皮瓣内面呈梯形,充分止血,关闭皮瓣蒂部,将创面与皮瓣间断缝合,手术后,宽胶带、绷带固定缺损患肢,抗感染治疗,定期换药,3周断蒂。
研究组:穿支皮瓣修复术:创面常规消毒,地毯式清创,修复、血管、神经、骨骼、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如有需要应进行小骨片清除,骨外露患者应锉平骨断残端。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指根麻醉、臂丛或全麻,实施穿支皮瓣术,确定皮瓣穿支位置,根据穿支位置与创面情况设计皮瓣,切开一侧皮肤与皮下组织直达深筋膜下,找到穿支血管并保护,根据穿支位置调整皮瓣设计,切开另一侧皮肤与皮下组织,使皮瓣完全游离,仅穿支相连,旋转覆盖创面,避免血管蒂扭转,供区采取直接缝合或游离皮片覆盖。术后纱布宽松包扎,避免压迫,予以抗感染、活血、抗痉挛治疗,定期换药,2周拆线。
1.3 评价指标
(1)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显效(无肿胀、坏死等并发症。手部功能完全恢复,外形正常)、有效(手部功能基本康复,轻度肿胀,外形稍差)、无效(手部功能无明显改善,外形臃肿)。(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坏死、肿胀、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用t、平方差[(±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x2)、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患者手部康复效果比较
研究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手部康复效果比较
2.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
研究组坏死0例、肿胀1例、感染0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4例、4例。总安全性37/38(97.37%)高于对照组11/39(28.21%)(P<0.05)。
3 讨 论
手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以手部功能恢复为主。若属于浅表性缺损可进行植皮修复。若创口过深或血管、神经、肌腱、骨组织外露则需要皮瓣修复。本文选择皮瓣修复术不仅能够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而且适用范围广,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手部功能恢复[1]。而且在临床手术中可以选择性的携带皮神经,皮瓣转移后与受区神经相吻合可明显改善皮瓣感觉,现已获得了良好反响[2]。
针对皮肤软组织缺损、血管、神经、肌腱、骨组织外的治疗以皮瓣修复为主,具有外形美观、出血少、感染率低、坏死率低的特点[3]。目前,皮瓣修复方案诸多,但多遵循就近原则,也就是局部皮瓣移植。但是需要保证选择合理、比例适合的皮瓣,蒂部长度适宜、无张力、扭转[4]。手术后,注意观察皮瓣血运状态。传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虽然操作简单、血运情况好,但长时间使用抗菌药品不利于创口恢复,住院时间久。而且修复准确性、外形效果很多患者表示不满意。而穿支皮瓣修复术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是对传统手术方案的优化,切取皮瓣时选择范围广,皮瓣设计灵活,不仅有助于手部功能恢复而且与原有皮肤无较大差异,患者满意度较高。本研究中,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该种手术方法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无明显并发症,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手部功能康复。
综合分析,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理想,治疗安全性高,建议作为该类疾病首选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