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2021-01-22林依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磁共振栓塞肝癌

林依东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 山东 莱州 261400)

肝癌是我国高发的肝脏恶行肿瘤,严重者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在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中,肝癌位列第二,在现今的医学领域中很难找到肝癌的攻克方法,只能争取早发现,早治疗。在肝癌的治疗上采取综合治疗方法,且肝癌早期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切除或者移植,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栓塞、化疗等。现阶段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是实施放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选择式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实施化疗栓塞术。磁共振弥散成像技术(DWI)可以有效反映人体的细胞组织和病变组织,为肝癌患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本次研究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为例,采取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对肝癌患者实施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介入治疗,女性患者58例,男性患者62例,年龄在27~79岁之间,平均年龄(45.32±3.26)岁;肿瘤直径3~7cm,平均直径(5.41±1.09)cm。根据患者发病情况、影像检查、临床症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均为肝癌三期,腹腔无积水、无严重感染、排除大面积癌细胞转移情况。本次研究结果由院领导及肿瘤科医护人员共同审核,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相关同意书。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肝癌患者均实施肝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介入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扫描检查,确定诊断结果。采用西门子Skyra 3.0T和飞利浦Achieva 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并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扫描[1]。受检者呈仰卧位,头内脚外,人体与设备方向一致,保持平稳呼吸线圈横轴中线与脐部中线对齐,使用八通道相控阵柔软体部线圈,双手至于头顶,做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扫描[2]。扫描参数:厚层8mm,层间隔2mm,显示野350~400mm,矩阵128×128,扫描时间为18~19s,瞄准角变化情况随b值变动。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生成影像参数和分辨率(ADC),经验丰富的影像师对图像进行评估,测出ADC值。

1.3 临床评价

将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体积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b值变化情况下,弥撒系数的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测,适用(±s)表示,技术资料采取χ2检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对比。

治疗前肿瘤体积明显高于治疗后肿瘤体积,治疗前为(214.2±105.6)mm3,治疗后为(134.5±106.8)mm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04,P<0.001)。

2.2 治疗前后不同b值变化情况下,弥撒系数变化情况。

b值为50s/mm2和100s/mm2时,治疗前后弥撒系数比较P>0.05,差异结果无统计学意义;b值为300s/mm2、500s/mm2和700s/mm2时,治疗前弥散系数小于治疗后,差异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不同b值条件下弥散系数变化情况(mm,±s)

表1 治疗前后不同b值条件下弥散系数变化情况(mm,±s)

b值(s/mm2) 治疗前 治疗后 t P 50 2.88±0.48 3.02±0.46 1.6311 0.1055100 1.64±0.39 1.74±0.54 1.628 0.2472300 1.58±0.49 2.01±0.68 3.9739 0.0001500 2.14±0.36 2.64±0.58 5.6735 <0.001700 2.38±0.46 2.94±0.59 5.7981 <0.001

3 讨论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高发癌症疾病之一,肝癌严重会危机病人的生命。肝癌早期症状无差异性,中晚期肝癌发病患者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肝部疼痛、四肢发力、肿胀、消瘦、腹泻、上腹部包块、下腹部出血等等。若肝癌得不到及时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通常是在半年之内[3]。临床观察表明,肝癌中晚期采取肝动脉选择性化疗栓塞介入技术,是目前有效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同时相比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最为显著[4]。弥散在人体生理机能极为重要,可以准确的反应出人体生理功能的运转过程以及运转方式[5]。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是在分子运动的基础上,为医者提供精准脑部生理状态信息,通过对机体组织水的运动情况进行DWI检测,可以有效反应组织内部结构的变化情况[6]。在本次研究中,肿瘤患者治疗前肿瘤体积明显高于治疗后肿瘤体积,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对患者实施检查对肝癌介入治疗具有明显效果。

弥散是在自旋回拨T2加权序列180度脉冲和前后两个对称的弥散敏感梯度脉冲,弥散系数低的水分子,第一个梯度的脉冲会被第二个梯度的脉冲聚焦,信号无降低现象;对于弥散系数高的水分子,第一个梯度的会脱离原来的位置,第二个梯度无法完成对其聚焦,信号降低[7]。在患者脑肿瘤变化的过程中,细胞内外水分的粘滞程度以及细胞外膜的通透性会对活体组织的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弥散系数(diffusion gradient factor,b值)的变化,影响扩散系数的稳定性,确定b值可以有效检测ADC变化情况,方便准确反应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更有效的观察和判断肿瘤变化情况。因此,选择最佳弥散系数和扩散系数,可以获得高质量信号,帮助医者观测到患者的细胞变化以及肿瘤变化,从而为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提高准确的病理及生理变化情况,从而达到对治疗效果的准确评估[9-10]。本次研究数据表明:b值为50s/mm2和100s/mm2时,对比治疗前后ADC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b值为300s/mm2、500s/mm2和700s/mm2时,信号质量高,对比治疗前后ADC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s/mm2、1300s/mm2和1500s/mm2时,信号不明显,无法对ADC值进行测量。

综上所述,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进行扫描检测,对肝癌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具有明显效果,适合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磁共振栓塞肝癌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肉鸡支气管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剖检变化与防治措施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