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脊椎骨科的运用分析

2021-01-22董昌杰张永娣李梦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平片脊椎螺旋

董昌杰,张永娣,李梦圆

(东部战区总医院<原第一四九医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42)

数据调查显示,脊椎损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病情严重的患者极易引起下肢瘫痪或者全身瘫痪[1]。临床上DR平片是诊断脊椎损伤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很难对疾病的位置及损伤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对其身体健康具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针对脊椎损伤的患者尽早作出诊断,并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治疗的关键,可明显提升临床治愈率,帮助生活质量的提高,而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可尽早对脊椎损伤类型进行诊断,降低病情危害性[2-3]。基于此,本文对比和分析了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与DR平片在诊断脊椎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我院脊柱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先接受DR平片检查后实施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其中患者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31~71岁,平均年龄(45.12±6.55)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临床脊椎损伤诊断标准;(2)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研究。(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精神障碍患者;(2)沟通障碍患者;(3)常规检查辅助用剂过敏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详细了解脊椎损伤情况,并且向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首先进行DR平片检查,检查结束后在进行CT三维成像检查,选取检查的仪器是GE16排螺旋CT。

先对患者进行DR平片检查,将患者接近探测板,有利于患者脊椎损伤的显示,根据患者的实际损伤部位对其进行准确的扫描。然后采用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对患者进行处理,保持扫描线与椎管部位在同一水平线上,参数为:矩阵512×512、扫描层厚5mm,管电流约240mA,管电压120kV,探测器配置为16×1.25mm,螺距0.938:1。扫描患者脊椎损伤部位时,以原始数据层厚1.25mm、层间距1mm的重建,扫描整个受伤部位,同时收集数据与信息。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DR平片检查与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数据分析,同时,对两种不同技术的准确率、漏诊率及误诊率进行对比分析。诊断率=确诊人数/总人数。

评价标准: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判断脊椎损伤标准以脊椎损伤部位来判断,骨质连续发生完全或者部分中断即可判断为骨折。

1.5 数据处理

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脊髓损伤检出率,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脊椎损伤情况

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总检出率明显优于DR平片(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脊椎损伤情况[n(%)]

2.2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

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准确率明显高于DR平片,两组漏诊率相比,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误诊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n(%)]

3 讨论

脊椎损伤在临床骨科比较常见,患病后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受到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脊椎损伤患者尽早实施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最常应用的是DR平片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表现对患者予以初步诊断,应用DR平片检查具有以下一个优点:(1)检查部位可以在胶片上永久保留,也可以为后期的治疗作为参考依据;(2)检查可以显示出人体的结构;(3)患者受到的辐射相对比较少。但是,脊椎损伤患者早期起病相对比较缓慢,并且绝缘油异性的隐匿性[4],DR平片只是可以检验到骨表面的情况,针对软组织的图像无法清晰显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影响了临床的初步诊断,极易引起漏诊、误诊等现象的发生,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由此可见,尽早采取有效的检查方式可降低临床的治疗难度,为临床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且对其预后进行观察,从而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其检出图像比较标准,可明确显示软组织图像和骨组织减影图像,同时,也可明显清晰显示出椎管、横突孔、椎间孔及小关节椎间盘组织等立体图像,可以方便骨科医师对病情进行明确的判断,并且详细了解患者损伤的位置、范围、严重程度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等等,为临床接下来的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除此之外,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不会造成伤害,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大多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由此可见,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骨科针对脊椎损伤患者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不同角度实现立体三维、直观的观测,直接对患者的损伤类型与部位进行判断,弥补了常规图像遗漏软组织重叠部位的问题,可有效提升临床诊断脊椎损伤的准确度[5-6]。经过本次实验得出,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检出棘突损伤15例,占比为25.00%(15/60),椎弓损伤16例,占比为26.67%(16/60),横突损伤14例,占比为23.33%(14/60),其他类型损伤15例,占比为25.00%(15/60),总检查率为100%,无一漏诊及误诊现象发生。DR平片检查检出棘突损伤12例,占比为20.00%(12/60),椎弓损伤15例,占比为25.00%(15/60),横突损伤12例,占比为20.00%(12/60),其他类型损伤12例,占比为20.00%(12/60),总检出率为80.00%,其中有4例漏诊,占比6.67%,5例误诊,占比8.33%。结果显示,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明显优于DR平片检查。杨铭[7]在脊椎骨科患者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的有效性研究中结果显示,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检查脊椎骨科患者准确率为100%,DR平片检查准确率为80.13%,与本文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就表明了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可行性,可明显提升准确率,有利于患者接受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脊椎骨科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建议推广实行。

猜你喜欢

平片脊椎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睡姿不正确也可引起脊椎弯曲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首个3D打印人造脊椎成功植入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