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R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2021-01-22伍振宇曹伟学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4期
关键词:胰腺癌磁共振胰腺

伍振宇,曹伟学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导致胰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很多患者确诊的时候就只能够接受化疗与手术治疗,失去根治手术治疗机会,预后较差[1]。迄今为止,临床上诊断胰腺癌的“金标准”为病理组织活检,但该检查方式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创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目前临床上针对于胰腺癌常用的筛查方法为多排螺旋CT和MR,然而为了探讨两种检查方式对于患者的诊断有什么不同,哪一种诊断方式临床效果更好,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共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7年6月—2020年6月共收治的8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开展,医院伦理委员会已经经过审核,并批准通过。入选标准:胰腺癌诊断根据我国2012年《我国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共识意见》[3]中关于胰腺癌的病理学诊断依据;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并且相关疾病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有精神或神经性疾病患者;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既往有过胰腺手术历史的患者,包含内镜下穿刺和外科手术;有非胰腺的相关恶性疾病患者;有多重胰腺疾病重症叠加患者;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既往使用过激素的患者;伴有深静脉血血栓塞症、感染、肝炎、冠心病以及脑梗死等疾病患者;已经经受过肿瘤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之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最小的45岁,年龄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56.37±3.21)岁。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磁共振检查:在患者检查之前叮嘱患者需要禁食6~8h,并使用T1W1对患者的延迟期、静脉期与动脉期进行扫描,从肝处上缘逐渐下移至胰腺进行扫描。采用西门子3.0MRI,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扫描的层距为0.5~1mm,厚度在5~8mm之间。

(2)多排螺旋CT技术检查:应用的扫描仪器为GE64排螺旋CT机,设置扫描参数:厚度3~5mm,层距3~5mm,螺距0.983/1,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300毫安;CT增强扫描:C50~70,W220~250;CT平扫:C50~60,W200~210。患者呈仰卧位,对胰腺部位进行平扫。使用100ml的非离子造影剂在肘静脉输注,输注速度为4ml/s,之后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叮嘱患者要摒弃,待扫描完成之后上传图像,实施多面重建和MIP处理。

1.3 指标评估

对于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率,(应用确诊人数/实际胰腺癌人数)×100%=诊断准确率。

观察并记录80例患者两种不同检查方式对于延迟期、动脉期和静脉期胰腺癌显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本次研究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患者的不同时期数值,采取t检验。以n(%)表示诊断准确率,采取χ2检验。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比较分析

MR诊断准确率为92.50%,多排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88.75,MR略高于多排螺旋CT诊断,但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与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分析[n(%)]

2.2 两种检查方式不同时期显示值对比分析

两种检查方式的不同时期显示值对比差异显著,磁共振数值优于多排螺旋CT(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种检查方式不同时期显示值对比分析(±s)

表2 两种检查方式不同时期显示值对比分析(±s)

组别 例数 动脉期 静脉期 延迟期多排螺旋CT技术 80 105.34±12.3851.46±13.5854.37±12.47磁共振技术 80 117.36±15.3765.27±15.3864.26±13.27 t值 5.447 6.020 4.858 P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胰腺癌发病早期隐匿性较高,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环境逐渐恶化,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较低[4]。在临床上,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复杂,病情进展快,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因此患者的确诊率比较低,治疗不理想。相关调查显示,患者在进行治疗后,5年的存活率仅为2%到3%左右。在此疾病的诊断之中,病理切片属于胰腺癌检查的金标准,但是因为很多早期患者没有办法及时进行检查,从而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有效的早期诊断措施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命周期[5]。但是胰腺的独特生物学与解剖学特柘汪,导致临床上检查有比较复杂,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超声、CT、以及磁共振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肿瘤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采用多排螺旋 CT 检查时,其可减少检查时间,其每一期扫描只需8秒,可以重复连续性进行动态扫描,岁然多排螺旋CT和动脉MR扫描在空间、时间分辨率等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但在临床应用上仍存在较大的分歧。而MR的优势在于造影剂使用安全性高,不存在射线损伤等[6]。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多排螺旋CT检查与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证明,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都可应用于临床上对胰腺癌患者的早期检查;两种检查方式的不同时期显示值对比差异显著,磁共振数值优于多排螺旋CT(P<0.05),相关研究表明,MR检查得到的影像学数据主要是借助组织之间氢原子不用含量,而且对于水分子含量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影像学图像,另外MR可以识别一些早期胰腺癌,可以明确胰腺周边血管侵犯情况与癌组织扩散情况,具有显著价值,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与MR对胰腺癌患者均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均能够诊断胰腺癌,但是MR对于胰腺癌患者的诊断在不同时期显示的数据更加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胰腺癌磁共振胰腺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吸烟会让胰腺癌发病提前10年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胰腺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