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讲述抗美援朝历史的经典老电影

2021-01-22

时代邮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上甘岭王成中国人民志愿军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听到这首歌,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抗美援朝,那场保家卫国的战争。这首歌叫《我的祖国》,是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典老电影《上甘岭》的插曲。除了《上甘岭》,还有许多相关题材的经典老电影,也让人久久难忘。

抗美援朝初期:《铁道卫士》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6月10日,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人民志愿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当时,国民党认为时机已到,命令潜伏的特务伺机进行破坏活动,准备里应外合,为“反攻大陆”做准备。一时间,敌特分子疯狂地进行刺探情报、破坏铁路、炸毁桥梁等活动。沈阳铁路系统作为东北最重要的运输枢纽,成为他们破坏的首要目标。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电影《铁道卫士》,讲述抗美援朝时期,我公安人员粉碎敌人炸毁铁路的阴谋,并将特务一网打尽的故事。

1972年纪念抗美援朝胜利20周年之际,周总理令文化部复映《铁道卫士》,这部电影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电影,而它的影响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二次战役:《奇袭》《冰血长津湖》

1950年11月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美国纠集的“联合国军”及统一指挥的南朝鲜伪军发动了第二次战役。这场战役扭转了朝鲜战局,奠定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格局。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美国情报部门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迷惑,误判中国军队的兵力最多只有7万人,所以总司令麦克阿瑟认为10月24日发出的“向国境线总追击”的命令,没有加以变更的必要。随后,他命令美军发动新的攻势向鸭绿江推进,因为他曾笑称“如果搞得好,可以在圣诞节以前让大家回祖国”,所以这次战役又被称为“圣诞节攻势”。

11月24日凌晨,“圣诞节攻势”开始,次日,中国军队发动反击。我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对其进行出其不意的打击。美国东西两线全面败退,“联合国军”被迫放弃平壤、元山,撤退到三八线以南。

1960年的电影《奇袭》讲的就是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的一次特种作战。1950年11月,38军军长梁兴初命令38军侦察科长张魁印、113师侦察科长周文礼率领侦察支队,在11月24日秘密插入敌后,务必于11月26日8时前炸毁武陵桥,堵死敌人后路,配合主力部队歼灭德川地区的伪七师。张魁印领导的这支侦察支队由38军军部侦察连、113师侦察连、两个工兵排以及通讯兵、翻译等323人组成,秘密潜行到敌人后方,最后在向导的带领下顺利找到并炸毁了武陵桥。当时,正是1950年11月26日7时30分,武陵桥的爆炸奏响了抗美援朝战场第二次胜利的序曲。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以这次行动为素材,拍摄了军事教育片《奇袭武陵桥》,广受好评。在征得总参同意之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又将《奇袭武陵桥》改编成故事片《奇袭》。电影将这场足以载入我军战斗史册和军事教科书的特种作战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智勇双全,此外,还表现了中朝人民联手抗敌的深厚情谊。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也取材于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以16万优势兵力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地区成功分割包围了美军陆战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共约3万人。但由于严寒、补给不足、火力差距和美军空中优势等原因,志愿军未能达成全歼美军陆战1师的目的,还付出了伤亡6万余人的惨重代价。

在实际电工基础教学中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相反的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规律,进而达到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电阻、电容、电感三个基本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时,三个元件的公式具有很好的类比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从而对三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公式加深记忆。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面对的敌人是寒冷。第九兵团的战士大多来自南方,对北方的天气不是很了解,大部分将士戴着大檐帽,穿着胶鞋和单薄的棉衣进入长津湖地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冰雕连。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27军80师242团5连,为了坚守阵地,在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里,以战斗姿态冻死。

看完这部纪录片,就会深刻理解我军为什么能赢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上甘岭》

1952年9月18日至10月31日,我军在沿“三八线”附近地区的整个战线上,有选择地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营以下兵力防守阵地实施具有战役规模的进攻作战,即秋季战术反击作战。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术反击作战中,攻占了“联合国军”许多营以下阵地。为改变战场的不利态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我军发动了以上甘岭地区(金化以北的铁三角一带高地)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10月14日开始,“联合国军”先后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的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阵地多次失而复得。激战持续至11月25日结束,志愿军共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最终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

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面对敌军的绝对火力优势时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意志,并涌现出包括黄继光、孙占元、牛保才和胡修道在内的众多战斗英雄。毛泽东亲自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这一任务后来由擅长军事题材摄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摄制于1956年的国产故事影片《上甘岭》,成为新中国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它以艺术再现的手法,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顽强坚守坑道阵地,与强敌浴血厮杀,最终在决定性大反击中取得胜利的故事。影片主题歌《我的祖国》也被传唱至今。

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英雄儿女》

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为粉碎美国纠集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伪军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的企图,我军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备战工作,使得“联合国军”心生畏惧,被迫放弃进行军事冒险计划,于1953年4月26日同朝中方面恢复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

志愿军为促进停战实现,决定发起夏季反击战役。从1953年5月中旬开始,我军先后对“联合国军”进行三次不同规模的进攻。前两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作出妥协,然而在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际,南朝鲜当局声称要“单独干”“北进”。中朝方面为实现有效的停战和停战后处于更有利地位,决定给南朝鲜军队以打击,于7月中旬发起以金城战役为主的第三次进攻作战,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在这段时间,我军有三位英勇献身的英雄成为典型。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步行机员蒋庆泉。1953年4月,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战斗遭到强敌围攻,他向步话机高喊:“向我的碉堡顶开炮!”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73师217团步行机员于树昌。1953年6月29日晚,他在朝鲜战场281.2高地前沿无名高地喊道:“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然后,他拉响手榴弹后阵亡。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杨根思,他手持炸药包冲进敌人阵地进行攻击,壮烈牺牲。

1952年初,作家巴金受曹禺、丁玲之托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组。1961年巴金的小说《团圆》发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

电影中主角王成的形象综合了前文所述蒋庆泉等三位英雄的事迹。抗美援朝时期,刚从医院回部队的战士王成要求参战。后来,在面对美军的进攻时,王成战斗到最后,对步话机大喊“向我开炮”,之后手持爆破筒冲入敌军,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部电影除了剧本优秀,演员的付出也令人称道。在拍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一最经典的场景时,现场布了100多个爆炸点。导演一声“开拍”,炸点起爆,饰演王成的演员刘世龙毫无惧色地闯入火阵,眉毛、鬓发都烧着了,胳膊也烧起了泡,他全然不顾,完全融入情境中。那一刻,他就是王成,王成就是他。王成的英雄形象,就这样定格在亿万观众的心中。

停战之后:《三八线上》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然而,敌人还不肯死心,仍在蠢蠢欲动。

《三八线上》就是一部讲述朝鲜老大娘识破敌特分子的电影。故事发生在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军上校戴维斯派遣老牌特务乔三和受过日本特务训练的南朝鲜青年崔春生,偷越军事分界线,到朝鲜寻找长期潜伏的日本战犯山本太郎,接取军事情报。完成任务之后,崔春生腿部被打伤,躲进阿妈妮家中,被阿妈妮识破,冒着危险敲铜盆给志愿军尖刀班报信。崔刺伤阿妈妮后逃跑。美国中尉汤姆企图接应乔三越界,结果被早有准备的中朝军队活捉。后来发现,阿妈妮就是崔春生多年未见的母亲,崔春生多年受到敌人欺骗,认为父母已被共产党杀害,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使他认识了真正的仇人,在事实面前他终于觉醒,勇敢地揭露了敌人的阴谋。

这些红色经典影片,提供给我们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让我们记住那段气吞山河的历史,记住英雄们的壮举,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猜你喜欢

上甘岭王成中国人民志愿军
Dynamics of magnetic microbubble transport in blood vessels
重释红色经典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主题故事片《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
奇妙的大自然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5周年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之一)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五十周年(之三)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五十周年(之四)